这些是主故意留下的民族,为要考验那些没经历过迦南战事的以色列人(主这样做,专为训练新一代没打过仗的以色列人作战):
包括培肋舍特人的五个首领、所有客纳罕人、漆冬人,以及从巴耳赫尔孟山到哈玛特关之间,住在黎巴嫩山区的希威人。这些民族被留下,为试验以色列人是否听从主藉梅瑟吩咐他们祖先的诫命。
以色列人就住在客纳罕人、赫特人、阿摩黎人、培黎齐人、希威人和耶步斯人中间。他们娶这些民族的女儿为妻,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还去跪拜他们的神明。以色列人做了主眼中视为恶的事:他们忘记主——自己的主,反而去跪拜巴耳群神和亚舍辣神柱群。
主的怒气向以色列爆发,就把他们交在阿兰纳哈辣因王雇商黎沙塔因手中,受他压制八年。但当以色列人向主呼求时,主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加肋布的弟弟刻纳次的儿子敖特尼耳。他解救了他们。主的灵降在他身上,他就成为以色列的审判者,领兵出战。主把阿兰王雇商黎沙塔因交在敖特尼耳手中,使他击败了对方。于是这地享太平四十年,直到敖特尼耳去世。
后来以色列人又行了主眼中视为恶的事,主就使摩阿布王厄革隆强盛起来攻击他们。厄革隆联合阿孟人和阿玛肋克人,攻占以色列的棕榈城(即耶里哥)。以色列人受摩阿布王厄革隆压制十八年。
当以色列人再次向主呼求时,主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本雅明人革辣的儿子左撇子厄胡德。以色列人派他去向摩阿布王厄革隆进贡。
厄胡德打造了一把尺半长的双刃短剑,绑在右边大腿内侧的衣服下。他向肥胖的摩阿布王厄革隆献上贡物后,先打发抬贡物的人离开。自己却走到基耳加耳附近的石雕像处,突然折返对王说:陛下,我有密报禀告!王示意侍从退下。厄胡德见只剩国王独自坐在凉阁,靠近说:我有天主的旨意传给您。趁王起身时,他左手拔出右腿上的剑,猛然刺入王的腹部!连剑柄都陷进肥肉中,肠子全排出来。厄胡德没有拔剑,肥肉立刻包裹住剑身。
厄胡德退出凉阁,关紧门上了锁。他走后仆人来,见凉阁门锁着,以为王在里间解手。众人等到发窘仍不见开门,就拿钥匙打开,发现主人倒毙在地。趁众人慌乱时,厄胡德早已穿过石像群逃往色依辣山区。
他在厄弗辣因山区吹响号角,以色列百姓随他冲下山坡。厄胡德呼喊:跟我来!主已将你们的仇敌摩阿布交在你们手中!他们跟着他占领了通往摩阿布的约旦河渡口,切断敌军退路。那日击杀约一万名精锐摩阿布士兵,无一逃脱。从此摩阿布臣服以色列,这地享太平八十年。
厄胡德之后,有阿纳特的儿子沙默加尔。他用赶牛刺棒击杀了六百培肋舍特人,同样拯救了以色列。
启示总结
这段经文深刻呈现士师时代的循环模式:
1. 考验的用意天主故意留下周边民族:
- 训练新一代以色列人的争战能力
- 试验他们是否真心遵守梅瑟律法
2. 堕落的根源
- 与异族通婚导致信仰混杂
- 遗忘天主恩典转向偶像崇拜(巴耳\/亚舍辣)
- 道德败坏引发天主审判
3. 拯救的见证当天主兴起士师时:
- 圣灵赋予能力(敖特尼耳受灵感动)
- 打破常规智慧(厄胡德以左撇子突袭)
- 平凡工具成神器(沙默加尔的赶牛棒)
4. 循环的本质罪孽→压制→呼求→拯救→太平→再度堕落表明:
- 拯救永远源自天主的怜悯而非人的义行
- 外在太平无法改变人心的顽梗
- 真正的悔改需要生命根本转变
历史补充
- 棕榈城:即耶里哥,因盛产椰枣得名
- 左撇子战士:本雅明支派以训练左撇子战士闻名
- 赶牛刺棒:长约2.7米的尖头木棍,用于驱赶耕牛,可刺穿盔甲
这段历史警示:信仰传承若只停留在仪式而缺内心忠诚,终将陷入堕落循环。天主的拯救虽及时,但人若不自省,短暂的太平不过是下一场风暴的前奏。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圣经21世纪GQ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