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黑沙岭部落的晨光刚爬上苜蓿地,
议事毡房外就挤满了归附的新户。
木杆上挂着张泛黄的布告,
是陈农官和李墨学官联合贴的,
上面用秦字和西域文写着:
“西域新归附农户,
认满100字且能写常用文书者,
优先补选村吏,
主理部落粮账、政令传达,
俸禄月发粟米3石。”
伊布拉欣挤在最前面,
手指划过“100字”“村吏”几个字,
心跳得像打鼓。
他归附大秦半年,
种苜蓿喂壮了羊,
却总因不认字受委屈:
上次领曲辕犁,
小吏给了个残次品,
他看不懂说明书,
只能自认倒霉;
部落分粮,
账册上的数字像天书,
多给少给全凭人家说。
“伊布拉欣,你也想当村吏?”
同乡马苏德拍了拍他的肩,
手里攥着本卷边的活字课本,
“这100字可不好认,
俺学了俩月才认50个,
你能行?”
伊布拉欣摸了摸怀里的《秦字入门》,
是流动学堂车送的,
封面上的波斯麦插图都快磨掉了:
“咋不行?
李丫丫说‘认字如种麦,
勤耕就有收’,
俺每天学5个字,
二十天就能认满100个!
再说,
当了村吏,
咱新户再也不用被糊弄了!”
这时,
李墨学官和部落长老哈力克走出来,
哈力克手里拿着识字考核表,
上面列着100个常用字:
“乡亲们,
村吏管的是咱们自己的事,
得认字、懂政令、会算账。
今天起,
夜校加开‘村吏预备班’,
赵书先生专门教文书写法,
月底考核,
够100字就有资格参选!”
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
有新户喊:
“学官,认满字真能当村吏?
不用看是不是老秦户?”
“不用!”
李墨声音洪亮,
“大秦选吏,
只看本事不看出身!
老秦户、西域新户,
认够字、能办事,
就有机会!”
伊布拉欣攥紧课本,
心里暗下决心:
一定要认满100字,
当这个村吏,
为新户争口气!
一、夜校苦读:字里藏“本事”,笔底见决心
村吏预备班的灯,
比往常亮得更早。
赵书先生把100个必认字写在木板上,
从“粮”“税”“田”到“令”“账”“诉”,
每个字都标着西域文注释,
旁边画着插图。
“这‘账’字,
左边是‘贝’,
代表钱物,
右边是‘长’,
代表要长期记录,
村吏管粮账,
就得把每一笔都记清楚。”
赵书边写边讲,
手里的木笔在板上划出清晰的痕迹。
伊布拉欣听得格外认真,
手里的芦苇笔在麻纸上反复写,
“账”字的“贝”字旁总写歪,
他就对着插图描,
描到手指发酸才罢休。
马苏德凑过来,
看着他写满字的纸笑:
“你比俺家娃还认真,
这字写得比先生还工整!”
“不认真不行啊!”
伊布拉欣擦了擦汗,
“上次部落分苜蓿种子,
老村吏记错了数,
俺们新户少领了20斤,
要是俺当了村吏,
绝不能出这错!”
为了记住字,
伊布拉欣把常用字刻在木牌上,
挂在羊圈边,
放羊时就对着念;
晚上回家,
让女儿拿着课本考他,
错一个就罚自己多写十遍。
有天夜里,
他梦到自己在写“令”字,
笔尖一抖写漏了点,
惊醒后赶紧爬起来补写。
李墨学官来夜校巡查,
看到伊布拉欣在默写文书,
纸上写着“黑沙岭部落粮账:
波斯麦500石,
苜蓿种30斤,
新户20家,
每户分麦25石”,
字迹虽歪,
却一笔不错。
“写得好!”
李墨笑着点头,
“村吏不光要认字,
还要会写文书。
你这粮账记得清楚,
比老村吏还规范!”
伊布拉欣眼睛亮了:
“学官,
这文书能当考核的凭据吗?”
“当然!”
李墨拍着他的肩,
“月底考核分两项:
认字和写文书,
两项都过才算合格。
你这劲头,
准能过!”
二、实战显能:认一字避一坑,写一文解一忧
认够80个字时,
伊布拉欣就帮着部落干杂活。
有天,
商队来换羊,
说“1只羊换2斗盐”,
写在纸上的字却少了个“2”,
成了“1只羊换1斗盐”。
“不对!”
伊布拉欣指着纸喊,
“你这‘1’字是改的,
原来的‘2’字痕迹还在!
咱们说好1只羊换2斗盐,
不能少给!”
商队老板愣了,
没想到这个西域新户能看懂字,
赶紧改回“2”斗,
笑着说:
“是俺记错了,
这就给您补盐!”
围观的新户们都围过来,
七嘴八舌地夸:
“伊布拉欣真厉害!
要是换别人,
肯定被坑了!”
“这字没白学,
真是护身符!”
哈力克长老也走过来,
拍着他的肩:
“以前总怕新户认不了字、办不了事,
现在看,
你比老村吏还细心!
月底考核,
俺投你一票!”
没过几天,
又出了件事:
小吏来收粮,
说“新户税缴2石”,
可伊布拉欣记得李墨说过,
新户首年免半税,
只缴1石。
他立刻拿出朝廷的“免税令”文书,
指着“新户首年减半”几个字:
“这是陛下的令,
您多收了1石,
得退回来!”
小吏脸色一变,
见伊布拉欣认得字,
还拿着文书,
只能乖乖退了粮。
伊布拉欣把多收的粮分给新户,
马苏德捧着粮袋说:
“以后你当了村吏,
俺们再也不用怕被小吏糊弄了!”
伊布拉欣却没骄傲,
晚上在夜校把这事写成文书,
记在“部落大事册”上,
旁边写着“遇政令不明,
查文书为据”,
教其他新户遇到类似情况该咋办。
赵书先生看着他的记录,
对李墨说:
“伊布拉欣这孩子,
不仅认了字,
还懂了‘规矩’,
知道用文书、政令办事,
这才是合格的村吏。”
李墨点头,
望着夜校的灯火:
“识字只是基础,
能用知识护自己、帮别人,
才是真成果。
这就是陛下推广识字的本意——
让每个百姓都懂规矩、守本分,
部落才能稳。”
三、考核当选:100字定资格,办实事得人心
月底考核这天,
议事毡房里挤满了人。
考核分两关:
第一关认100个字,
第二关写“部落粮账”文书。
伊布拉欣第一个上场。
赵书先生指着木板上的字:
“‘粮’‘税’‘令’‘账’‘诉’……”
伊布拉欣张口就答,
连生僻的“禀”“牍”都没说错,
西域文翻译也准确无误。
“第一关过!”
赵书高声宣布,
人群里响起掌声。
第二关写文书,
伊布拉欣拿起毛笔,
在麻纸上写下:
“黑沙岭部落八月粮账:
总存波斯麦520石,
新户20家,
每户领25石,
余20石存粮库;
苜蓿种30斤,
全部分完。
经办人:伊布拉欣。”
字迹工整,
数字清晰,
还画了个小小的粮库插图。
李墨和哈力克凑过来,
看完都点头:
“写得好!
清楚、规范,
比老村吏写的还周全!”
接下来,
马苏德和另外两个新户也过了考核,
四人站成一排,
由部落全体农户投票。
哈力克长老先说:
“选村吏,
不光看识字,
更看能不能办事。
伊布拉欣帮咱们退过粮、避过坑,
还教大家认政令,
俺选他!”
“俺也选伊布拉欣!”
“他办事公道,
俺信他!”
新户们纷纷举手,
老秦户也跟着投了票——
上次伊布拉欣帮老秦户王大叔看农书,
解决了堆肥烧苗的问题,
大家都记着他的好。
最终,
伊布拉欣以全票当选村吏。
李墨亲手把“村吏印”交给她,
印上刻着“黑沙岭村吏”,
还有一粒小小的波斯麦图案:
“伊布拉欣,
这印代表责任,
要为部落办事,
为新老户分忧,
别辜负大家的信任。”
伊布拉欣接过印,
紧紧攥在手里,
声音发颤:
“俺保证!
认好字、写好文书、办好事,
让新户老户都满意!”
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马苏德跑过来抱他:
“俺就知道你能行!
以后俺跟着你学认字,
下次也参选村吏!”
四、成果延续:识字成风尚,融合生新机
伊布拉欣当上村吏后,
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部落文书。
他把朝廷的政令、
粮税细则、
农科知识,
都用秦字和西域文抄在羊皮卷上,
挂在议事毡房里,
谁有疑问都能看。
有新户问“苜蓿种多深”,
他就指着《农书图解》:
“看这里,
写着‘浅播半寸,
深盖一寸’,
跟着做准没错!”
有老秦户问“新户免税政策”,
他翻开政令文书:
“首年免半税,
第二年缴八成,
写得清清楚楚!”
他还在夜校开了“文书班”,
教大家写粮账、
写申请、
写家书,
马苏德学得最认真,
三个月就认满了100字,
成了他的帮手。
这天,
陈农官来部落巡查,
看到伊布拉欣在教新户写“领种申请书”,
每户的田亩、
领种数量都记得明明白白,
忍不住夸:
“你这村吏当得比老秦户还合格!
黑沙岭的粮账是西域最清楚的,
陛下要是知道,
肯定高兴!”
伊布拉欣笑着递上账本:
“这都是识字的功劳!
以前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现在能管部落的账,
多亏了学堂和课本。”
陈农官走后,
伊布拉欣收到了李墨学官的信,
说西域要推广“识字村吏制”,
让他去其他部落分享经验。
他带着自己的“识字笔记”,
走遍了周边五个部落,
教新户认字、
写文书,
带动了两百多个新户学识字。
半年后,
黑沙岭部落的识字率从30%升到了80%,
新老户之间的矛盾少了,
粮产却多了——
大家都能看懂农书,
会用堆肥法、
会调曲辕犁,
波斯麦亩产比去年高了1石。
马苏德也认满了150字,
当选了副村吏,
他拿着自己写的“部落丰收账”,
对伊布拉欣说:
“以前总觉得识字没用,
现在才知道,
字里藏着好日子!
俺要教俺儿子认字,
让他以后当农官!”
伊布拉欣站在苜蓿地边,
望着远处的流动学堂车,
车顶上的“大秦流动学堂”旗帜格外醒目。
风掠过麦田,
带着墨香和麦香,
吹向远方——
那里,
有更多正在识字的新户,
有即将当选的村吏,
有写满希望的文书,
还有正在生根的,
属于大秦的,
融合与安宁。
他知道,
这100字的识字成果,
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
西域的每个部落,
都会有识字的村吏,
每个新户,
都能看懂政令、
写清账目,
大秦的“无分彼此”,
终将在墨香与麦香中,
成为现实。
喜欢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