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的晨雾还没散尽,桐山堡的青铜城门就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阿芋握着石矛站在城楼上,警惕地看向雾中——三个月前,他们虽推翻了奴隶主阿铜,可福鼎十七个部落早已四分五裂:桐城的阿城占着织坊不肯松手,沙埕的渔民为了捕鱼区互相械斗,太姥山的采药奴连过冬的草药都凑不齐。此刻雾中出现的队伍,银灰色皮甲泛着冷光,却没举刀枪,只在最前面的旗杆上,挂着一面绣着“永嘉基建”的杏黄旗。
“是永嘉郡的人!”有奴隶大喊。阿芋眯眼望去,只见队伍最前方,一个骑着枣红马的女子勒住缰绳,她手里握着一根铁笛,身后跟着五千名女兵,队列整齐却无半分杀气。那女子正是妫含,她刚平定苍南、龙港,便循着逃奴传回的消息,带着基建图纸和粮种赶来福鼎。
“阿芋首领,我是永嘉妫含。”妫含的声音透过晨雾传来,清晰落在城楼上,“听闻福鼎挣脱了奴隶制,却困于无粮、无路、无医。我带了水车图纸、双季稻种和草药,愿帮福鼎建路、开田、设医馆,让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
城楼上的人都愣住了。阿浪攥着石斧的手松了松——他们听过永嘉的传说,知道平阳、苍南因基建变了模样,可从未想过这支援军会来得如此快。阿芋回头看向身后的奴隶们,他们大多穿着破烂的麻布,有的还带着镣铐留下的伤疤,眼里满是期待又不敢相信的光。
“开城门!”阿芋终于下令。青铜城门缓缓打开,妫含策马入城,女兵们推着装满图纸和粮种的木车紧随其后。街道上的奴隶们围了上来,却没人敢靠近,直到一个女兵拿出一块烤得金黄的红薯,递给一个瘦得只剩骨头的孩子,孩子怯生生接过,咬了一口后露出笑容,人群才渐渐放松下来。
妫含走到桐山堡的广场上,展开一张巨大的福鼎地图:“我计划先在桐城修织坊,用永嘉的织布机,让大家织出更结实的布;在沙埕建渔港,造更大的渔船;在太姥山修栈道,方便采药奴采摘草药。所有出力的人,每天管饱饭,还能分到粮种。”
阿城挤在人群里,看着图纸上细致的织坊设计,心里动了——他占着旧织坊,却只有三台破旧的织机,每天织出的布还不够自己部落穿。“妫含首领,要是修新织坊,我桐城的人能去学技术吗?”阿城忍不住开口。
妫含笑着点头:“不仅能学,还能让永嘉的织工来教大家染布。以后福鼎的布,不仅能自己穿,还能卖到平阳、苍南,换更多的东西。”
人群瞬间沸腾起来。阿浪走到妫含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妫含首领,我们福鼎人苦了太久,求您帮帮我们!”
妫含扶起他,目光扫过广场上的每一个人:“从今天起,福鼎没有奴隶,只有永嘉郡的百姓。我们一起动手,把福鼎建得比任何地方都好。”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照在桐山堡的广场上,照在人们带着希望的脸上。阿芋看着女兵们开始丈量土地,看着奴隶们主动拿起石镐,心里知道,福鼎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沙埕的海边,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妫含带着百名女兵和五十名造船匠,来到沙埕的滩涂边,身后跟着阿浪和沙埕的捕鱼奴们。滩涂上,十几艘破旧的渔船歪歪扭扭地停着,有的船底还破着洞,用麻布勉强堵住——这是沙埕人唯一的生计,却连近海捕鱼都常常翻船。
“阿浪首领,你看这张图纸。”妫含展开一张渔船设计图,上面画着流线型的船身,还有固定的渔网架,“这是永嘉改良的近海渔船,船底用桐油浸泡过,不怕海水腐蚀;船上装着罗盘,就算遇到大雾也不会迷路;渔网架能同时拉三张网,捕鱼量能翻三倍。”
沙埕的捕鱼奴阿海凑过来,手指轻轻拂过图纸上的渔船:“这船……真能这么厉害?我们以前的船,遇到风浪就像叶子一样飘。”
“不仅能抗风浪,还能住人。”负责造船的女兵阿帆蹲下来,指着图纸上的船舱,“这里有淡水舱和粮食舱,能在海上待五天,去远一点的海域捕鱼也不怕。”
阿海的眼睛亮了。他想起去年,自己的弟弟就是因为渔船翻船,再也没回来。要是早有这样的船,弟弟就不会死了。“妫含首领,我们沙埕的人,愿意跟着你们一起造船!”阿海的声音里带着哽咽,身后的捕鱼奴们也都跟着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沙埕的滩涂上,每天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女兵们教大家削木板、熬桐油,造船匠们则负责组装船身。阿芋也带着磻溪的人来帮忙,他们带来了太姥山的硬木,用来做船的骨架。阿城则让桐城的织工们,赶制出结实的帆布,用来做船帆。
半个月后,第一艘新渔船终于造好了。渔船长八丈,宽两丈,船身刷着桐油,泛着棕红色的光;白色的帆布挂在桅杆上,在风里轻轻飘动。阿海第一个跳上船,他摸着光滑的船板,看着宽敞的船舱,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这船……真好,比我以前见过的所有船都好。”
妫含笑着说:“今天我们就试试船,看看能不能捕到更多的鱼。”
阿海和几个捕鱼奴一起,解开缆绳,扬起帆布。渔船缓缓驶离滩涂,朝着大海的方向而去。岸边的人都围在滩涂上,翘首以盼。阿芋看着远去的渔船,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这艘渔船,不仅能让沙埕的人吃饱饭,还能让福鼎的日子越来越好。
傍晚的时候,渔船终于回来了。船舷两侧挂满了鱼,有大黄鱼、带鱼,还有很多以前只在深海才能见到的鱼。阿海站在船头,兴奋地大喊:“我们捕到了三百多斤鱼!比以前多了两倍还多!”
岸边的人都欢呼起来,跑过去帮忙卸鱼。阿浪走到妫含面前,笑着说:“妫含首领,谢谢您!有了这新渔船,沙埕的人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妫含摇摇头:“不用谢我,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接下来,我们还要建渔港的码头,让渔船能直接停靠;建鱼市,让大家能把鱼卖到其他部落;建盐场,把吃不完的鱼腌制成鱼干,冬天也能有鱼吃。”
沙埕的海边,夕阳把海水染成了金黄色。新渔船的帆影在海面上晃动,像一只展翅的雄鹰。阿芋看着眼前的景象,想起了以前在桐山堡当奴隶的日子,想起了阿茶和阿饼,心里满是感慨——要是没有妫含,没有永嘉的基建,他们可能还在受苦。现在,福鼎的人终于能自由地捕鱼,自由地生活,再也不用怕奴隶主的皮鞭,再也不用怕饿肚子。
喜欢我穿越在温州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我穿越在温州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