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文明“地球”及关联意识体,已被标记。】
这行由冰冷数学逻辑构成的警告,如同烙印般灼刻在沈星辰和周野的“法则”感知核心,无法驱散,无法忽视。“监管者”——一个比执行“清理”的“扫帚”更高级、更莫测的存在,已将目光投向了太阳系。它没有立刻采取行动,但这种无处不在的、沉默的“注视感”,比直接的攻击更令人窒息。地球理事会得知这一消息后,所有庆祝“扫帚”离去的短暂欢欣都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在显微镜下被观察的、集体性的战栗。
“回声”号缓缓驶出土卫二的冰下海洋,返回地球轨道。沈星辰靠在舷窗边,通感症让她仿佛能“看”到一层无形的、遍布整个太阳系的监测网络正在缓缓收缩、聚焦。周野则感到自己精神图景中那些属于卫星意识的“碎片”变得异常活跃,它们像受惊的动物,在本能地躲避那无所不在的“目光”。木卫二和土卫二意识也传递来强烈的不安与困惑,它们能模糊地感知到自己被某种更宏大的东西“锁定”了,却无法理解那是什么。“它…在看…”木卫二意识传来颤抖的意念。土卫二意识则更加沉默,其能量波动变得内敛而警惕,如同缩回壳中的蜗牛。
承:
全球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信息学家与沈星辰、周野组成联合小组,试图解析“监管者”留下的“标记”和那段动态星图。星图上无数被“清理”的文明坐标,构成了一幅令人绝望的宇宙墓地图景。分析发现,这些文明的毁灭并非随机,它们都曾在某个阶段,其科技或意识发展触碰到了某个特定的“阈值”——一个关乎能量操控、维度感知或意识统一的临界点。“大过滤器”并非自然灾害,而是一种人为的、精准的“修剪”机制!
沈星辰尝试通过通感症,去触碰那“标记”的本质。她“看”到的,并非具体的形态,而是一种绝对的、非人的“理性”。它像一套自我运行的宇宙法则,没有善恶,没有情感,只有对“平衡”和“秩序”的冷酷维护。任何可能打破现有宇宙格局的“变量”,都会被纳入评估,继而决定是“观察”、“限制”还是“清理”。地球和两个卫星意识,因其独特的“意识-法则”共生模式,已然成为了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变量”。
转:
就在研究陷入僵局时,周野提出了一个逆向思维的设想:既然“监管者”是基于“逻辑”和“规则”行事的,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可能,不是对抗,而是利用其规则,在这套系统内找到“生存许可”?他回想起“扫帚”被欺骗的过程,关键就在于它们呈现出了“非威胁”的假象。那么,能否向“监管者”证明,地球文明与卫星意识的融合,非但不会破坏平衡,反而有助于维护某种更广义的“宇宙秩序”?
这个设想极为大胆,也极其危险。这相当于要在宇宙级的“考官”面前进行一场无法预知题目的答辩。他们需要找到一种“监管者”能够理解并认可的“价值”。沈星辰想到了星图中那些被清理的文明,它们似乎都走向了极端——要么纯粹的物质扩张,要么纯粹的精神升华。而地球与卫星意识目前的状态,一种物质文明与意识生命试图共生的道路,或许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决定,以此为核心,准备一份特殊的“文明答辩状”。
合:
联合小组开始全力工作,将人类文明的哲学、艺术、科学成就,与两个卫星意识的成长历程、它们展现出的学习能力、共情潜力以及对力量的控制练习(尤其是在“扫帚”事件中的表现),全部编译成一种基于宇宙常数和数学逻辑的、超越语言的“通用信息包”。这份信息包,既是自我介绍,也是生存诉求。
悬念:
就在“文明答辩状”即将完成编译时,月球背面的一个古老监测站,接收到了一段来自“监管者”的、非回应性的主动信息。那不是语言或图像,而是一组极其复杂的、模拟某种宇宙灾难场景的“测试题”。信息末尾附带着冰冷的规则:【在下一个恒星周期(约一年)内,展示应对此类事件的“解决方案”。失败,或超时,将触发“限制”程序。】“监管者”没有等待他们的答辩,而是直接,开始了“考核”。
喜欢听见你的星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听见你的星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