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三年(564年)邙山大败后,北周并未放弃东进野心。武平二年,北周再次发动进攻,晋国公宇文护派郭荣在姚襄城南、定阳城西修筑城池,试图蚕食北齐疆域,周军以柏谷城为支点,倚仗其“石城千仞”之险,切断汾北与河东联系,企图将定阳(今山西吉县)变为楔入北齐腹地的钉子。
北齐后主高纬(高湛之子,565 年即位)命三员大将太宰段韶、太尉高长恭、右丞相斛律光率军抵御。首战便是强攻柏谷,段韶以火弩破城,初战告捷,但真正的鏖战才刚拉开序幕。
定阳城(今山西吉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周守将杨敷又是一员猛将,多次击退北齐军队的进攻。同年六月,齐军移师定阳城下。城主杨范凭借“三面重涧险阻”的地形死守,战事陷入僵局。七月,更棘手的是,段韶在战斗中突然患病,无法指挥作战,全军重担落在了高长恭肩上。段韶于军帐中召兰陵王嘱托:“贼若突围,必从东南涧口出,简精兵专守,自成擒耳”。此言成为决胜关键。段韶病重被迫先行返朝,军中士气波动,兰陵王以“总其众”之责稳定军心。
高长恭接管指挥权后,并未急于攻城,而是亲自勘察地形。他发现定阳城三面环水,只有东南方向有一条狭窄的山路,是守军唯一的退路。于是,他采纳段韶的建议,制定了 “围点打援” 的战术:一面命士兵继续攻城,虚张声势;一面派一千多名壮士埋伏在东南涧口,等待敌军突围。
果然,北周军队在北齐的猛烈进攻下粮草断绝,宇文宪率领的援军又因惧怕段韶(当时北周不知段韶病重)不敢前进。杨敷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残部趁夜突围。
当他们逃至东南涧口时,高长恭的千余伏兵突然杀出,火把如星矢般射入敌阵。北周军队猝不及防,瞬间溃散。史载其兰陵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伏兵千骑愿效死力,正源于此。
兰陵王戴青铜面具突阵,其俊美面容隐于凶厉鎏金之后,周军见之胆裂——此景虽多见于邙山之战记载,但定阳夜战中,面具亦成震慑符号。
伏兵截断退路,杨范部卒被挤压在涧口狭地,“面缚尽获”。此战不仅克复定阳,更生擒仪同薛敬礼、城主杨范等周将。定阳城随之攻克。定阳之战充分展现了高长恭的军事智慧。他不仅勇猛善战,更懂得根据地形制定战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此前邙山之战时,兰陵王一句“家事亲切”早已埋下祸根。战捷的消息传至邺城,后主高纬的忌惮更深。定阳战后,他故意收受贿赂,纵容部下敛财,其心腹尉相愿直言:“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兰陵王黯然答:“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
战后,高纬加封他为大司马,赏赐绸缎千匹,并将定阳附近的土地赏赐给他作为食邑。
据统计,高长恭一生历经大小战役数十次,从未有过败绩,堪称北齐的 “守护神”。
定阳战役后,段韶病逝,斛律光遭戮,兰陵王孤木难支。三年后,一杯御赐毒鸩入口,北齐的守护长城尽被内部摧毁。
喜欢历史奇人传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历史奇人传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