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纸板,上面是他手绘的、略显粗糙但一目了然的后厨分区和流程示意图:
1. 物料接收与初分拣区(库房门口):王永福送来的菜,无论何时到、品相多差,第一时间卸在此处。
何雨柱(或指定小陈)立即进行初步快速分拣:
冻土豆、萝卜等硬货丢进“土豆\/根茎类”筐;
蔫黄的白菜帮子、老芹菜叶等丢进“叶菜\/帮子”筐;
同时,择下的明显无法食用的烂叶、冻伤严重的部分,直接丢进“边角料暂存区”大盆。
这一步只做粗分,不追求精细处理,目标:5分钟内完成卸货和初步分类!
2. 专业化初加工区(新设预处理区):
赵大姐带领手脚最麻利的两个帮厨,专攻“土豆\/根茎类”筐。
三人组成流水线:
一人负责刮掉冻土豆厚皮和黑斑;
一人负责切块或切条(根据当天菜单);
一人负责将初步处理好的土豆泡入清水盆去淀粉。
集中火力,只干这一件事!
另一名帮厨,专攻“叶菜\/帮子”筐。
任务:将白菜帮子发黄发蔫的外层彻底剥除,只留可食用的部分,粗切成段或丝。
同样专注处理此类食材。
3. 边角料快速处理线(洗菜池旁):
择菜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老菜帮、芹菜叶、萝卜皮等,第一时间丢入“边角料暂存区”大盆,不允许堆积在操作案板上!
由小陈专职负责。
他的任务就是守着这个大盆,随时将里面的边角料清洗干净,粗切后,直接送到何雨柱指定的咸菜腌制盆或素高汤桶边。边角料产生即处理,绝不堆积!
4. 净菜交接区(灶台旁):
经过预处理区专业化初加工的净菜(如泡好的土豆块、择净切好的白菜帮子段),直接送到此区域。
老王、老张、老陈根据开灶需要,直接从交接区取用处理好的净菜原料。
他们的精力得以完全解放,专注于核心的烹饪环节——炝锅、掌控火候、调味、翻锅!
“各位,”何雨柱指着流程图,目光扫过众人,“咱们试试这个法子。核心就是:分区干活,专人专事,边角料不落地,给掌勺的师傅腾出手!赵大姐,你们组就盯着根茎使劲削切;叶菜组就专注剥老叶子;小陈,你的地盘就是那个边角料大盆和清洗池,保证它们随时清空;王师傅、张师傅,你们的战场就是灶台,火力全开!我负责盯着全局调度和衔接。”
老王盯着那分区示意图,浑浊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他常年被琐碎的备菜拖累,空有一身灶上功夫却常被掣肘。
这法子,简直给他松了绑!
他猛地一拍大腿:“成!柱子,这法子听着就透亮!分工明明白白,比一窝蜂乱抢强百倍!我老王就管好我的大锅,保证火候味道!”
老张也用力点头:“早该这么干了!省得手忙脚乱两头顾不上!”
赵大姐看着专属于她们小组的“根茎阵地”,也松了口气:“好!我们就管削土豆切块,保证又快又干净!”
小陈更是兴奋,他终于有了明确固定的职责范围,不再是没头苍蝇:“何师傅放心!边角料交给我,随有随清,绝不耽误!”
新的流程在略显生疏中启动了。
当王永福又一次踩着“精心”挑选的时间点,慢悠悠地送来几筐品相堪忧的蔬菜时,何雨柱只是眼神示意,小陈和另一个帮厨立刻上前,手脚麻利地将菜卸到“物料接收区”。
何雨柱亲自上手,眼疾手快地进行粗暴的初步分拣——冻得发黑的萝卜扔进根茎筐,蔫得打卷的白菜叶子塞进叶菜筐,烂帮子直接甩进边角料大盆。
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地面已清空!
赵大姐的小组立刻扑向根茎筐,三把刮刀上下翻飞,专注地对付冻土豆。
叶菜组的帮厨也埋头对付那些蔫黄的叶子。案板上不再堆积如山,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
小陈像只勤快的工蜂,守着边角料大盆,一有半盆就立刻端去清洗、粗切,然后小跑着送到咸菜盆或汤桶边。
老王和老张站在灶台旁,看着“净菜交接区”里泡在清水盆中等待下锅的土豆块,以及旁边箩筐里水灵不少的白菜帮子段,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属于掌勺师傅的笃定笑容。
他们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热锅、烧油、爆香葱姜,将全部心神投入到对火候与味道的精准掌控中。
大铁勺在锅里翻动的节奏,变得沉稳而有力。
上午十点半,当其他食堂还在为备菜忙得人仰马翻时,第一食堂的大锅菜已经下了锅,浓郁的香气开始提前弥漫。
老王甚至有余裕,指挥小陈把炉灶封火的风门调整到最佳位置。
就在这时,后勤科一个小干事匆匆跑进后厨,满头大汗:“何师傅!紧急通知!刚接到电话,区里临时有个安全检查小组大概十一点半到厂,李副科长指示,安排他们在小食堂简单用个工作餐,四菜一汤,十二点开饭!您看…”
这突如其来的任务,像一块巨石投入刚刚平静的湖面。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何雨柱身上。
要在主力保障几千人大锅菜的同时,临时抽调人手和资源完成四菜一汤的小灶接待任务,放在以往,绝对是焦头烂额、顾此失彼的局面。
老王和老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担忧地看向何雨柱。
何雨柱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
他扫了一眼井然有序的后厨:
大灶上炖菜翻滚,火候正好;预处理区赵大姐小组即将完成最后一点土豆处理;小陈刚把一盆新的边角料送去清洗;净菜交接区原料充足。
时间、人力,竟都挤出了一线宝贵的余裕!
他略一沉吟,语速快而清晰:“知道了。请回复李副科长,第一食堂保证完成任务,十二点准时开饭!”
他立刻转向老王老张:“王师傅,张师傅,陈师傅,大灶这边按原计划走,火候稳住,出锅前十分钟叫我试味。”
接着目光转向刚闲下来的赵大姐:“赵大姐,带一个人,立刻跟我去小灶!处理好的土豆块匀一小盆过来。小陈,边角料处理完立刻去库房,领一小块五花肉、四个鸡蛋、一把青蒜苗,速度!”
指令清晰,分工明确。
赵大姐和一个帮厨立刻跟着何雨柱转向小灶操作区。
小陈撒腿就往库房跑。
老王老张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将全部注意力重新锁回大锅里的白菜土豆炖粉条上,手中的大铁勺搅动得更加沉稳有力。
小灶的火焰腾起。
何雨柱亲自操刀,手速快得只见残影:土豆丝细如银针,在清水中一涮捞出;五花肉迅速切成薄片码味;鸡蛋打散备用。
赵大姐默契配合,青蒜苗切段,拍蒜剥姜。
何雨柱口中指令不停:“热锅凉油滑肉片…捞出…底油爆香姜蒜…下土豆丝旺火快炒…淋醋…放盐…下肉片青蒜苗…起锅!”
一盘醋溜土豆丝,从下锅到装盘,不超过三分钟,酸香扑鼻,根根清爽。
接着是回锅肉、蒜苗炒鸡蛋、醋溜白菜帮(用的正是预处理好的净菜),最后是一大碗撒了香油的紫菜蛋花汤。
四个家常菜,一个汤,在何雨柱行云流水的指挥和赵大姐等人高效的配合下,竟在十一点五十就整整齐齐地摆在了小食堂的餐桌上,热气腾腾,色泽诱人。
当老王老张老陈负责的大锅菜也准时在震耳的开饭铃声中热气腾腾地出锅时,整个后厨弥漫着一种难以置信的轻松感。
不仅按时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双线任务,而且整个过程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喜欢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