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这个名字带来的震撼,在议事堂内久久不散。
“周将军……竟真的还在?”杨把总声音有些发颤,他曾在边军体系,对周遇吉的勇烈知之甚详,那是无数边军老卒心中仰望的存在。吴秀才更是激动得胡须微抖,喃喃念着“忠臣良将,天佑不绝”。
林川迅速压下心中的波澜。周遇吉的出现,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与这样一位名望卓着的前朝悍将合作,流民屯能否保持自主?所谓的“共商大计”,主导权在谁?
“周将军厚意,林某感激。只是,”林川看向苏先生和孟头领,语气平和却坚定,“如今清军环伺,巴彦部虎视眈眈,我屯初至此地,百废待兴,林某身系数千人性命,实不敢轻离。可否请周将军移步,至我野狐峪一叙?也好让我等略尽地主之谊。”
他拒绝了前往对方山寨的邀请,转而提出请周遇吉过来。这是一种姿态,也是谈判的技巧——既表达了尊重,也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苏先生与孟头领对视一眼,似乎对林川的拒绝并不意外。苏先生沉吟片刻,道:“林当家顾虑周全,苏某理解。只是将军年事已高,且旧伤时有复发,行动不便,恐难长途跋涉。若林当家不便,此事容后再议亦可。”他话语客气,却点明了周遇吉的现状,也留有余地。
年事已高,旧伤复发?林川捕捉到这两个信息。看来,即便是周遇吉这样的猛将,在长期的颠沛流离和伤痛折磨下,也不复当年之勇了。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他们盘踞深山,却似乎无力大规模出击。
“既如此,确是不便勉强。”林川顺势而下,“抗虏大计,关乎重大,非三言两语可决。不如这样,贵我双方,可先派员常驻联络,互通声气,协调对鞑子的行动。待时机成熟,再行会晤,苏先生以为如何?”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建立常设联络机制,进行有限度的军事协作,将实质性的联盟谈判推后。
苏先生看了看林川,又瞥了一眼站在他身后、神色各异的杨把总、赵铁柱等人,心知今日难以达成更深层次的协议,便拱手道:“林当家思虑周详,此法甚妥。苏某这便回去禀明将军。至于派驻联络人员……”他目光看向徐山。
徐山上前一步,依旧沉默,却表明了态度。
“如此甚好。”林川点头,“徐兄弟对此地熟悉,由他担任联络,再合适不过。”
送走苏先生和孟头领,议事堂内气氛依旧凝重。
“周遇吉……他竟然还活着。”吴秀才感慨万千,“若能得他相助,号召旧部,抗清之势必能大涨!”
“怕就怕,请神容易送神难。”杨把总相对冷静,“周将军忠义无双,我辈敬仰。但其麾下兵将,是否都如他一般?且他若来,我等又该居于何位?”
赵铁柱闷声道:“管他什么将军,要想指手画脚,也得先问问咱们手里的刀答不答应!”
林川听着众人的议论,缓缓道:“周将军是友非敌,此乃幸事。然合作之道,在于互利,在于实力。眼下最要紧的,是借合作之机,稳定周边,同时加快我们自身发展——开矿、练兵、积粮。唯有自身强韧,方能在这乱世中,守住我们想要守住的东西,无论是家园,还是……说话的权力。”
周遇吉的出现,如同一块投入水面的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涟漪。他代表着过去的荣光与忠烈,也带来了现实的机遇与挑战。流民屯与这位末代忠魂的交集,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林川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还有更为复杂的政治博弈和道路抉择。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