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殿内的硝烟味尚未散尽,林川已迅速将注意力转向了更实际的问题。他并未因控制宫禁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警惕。在绝对武力的威慑下,曹化淳及其党羽被暂时看管起来,宫内的宦官系统如同被敲掉了头的蛇,暂时陷入了瘫痪和恐惧。
林川请周皇后与两位皇子移驾至相对安全的乾清宫暖阁休息,并让英国公张世泽派可靠的家将协助锐士营共同护卫。他没有急于去审问曹化淳,也没有立刻召见百官,而是先与自己的核心班底,在偏殿进行了一场简短的会议。
“局面初定,但根基未稳。”林川开门见山,“南京方面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掌控漕运和南方财赋,若公然对抗,天下顷刻分裂。我们必须快,必须准。”
杨把总首先开口,带着军人的直率:“大帅,既然已经控制了皇宫和……皇后皇子,何不即刻让太子殿下登基?名分定了,那些跳梁小丑还能如何?”
吴秀才摇头,补充道:“杨将军所言是正理,但需有步骤。登基大典需百官朝拜,需告祭天地宗庙。若南京方面串联百官抵制,甚至另立朝廷,即便我们在北京办了登基,也是徒有虚名,反而授人以柄。”
“那就杀!”徐承烈眼中厉色一闪,“把那些敢抗命的,尤其是南京来的,都抓起来!看谁还敢聒噪!”
林川看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否定,而是问道:“承烈,若你是一家之主,有仆人不听号令,你是立刻打死他,还是先断了他的粮饷,让其他仆人看清后果,再让他乖乖听话?”
徐承烈一愣,若有所思。
林川继续道:“杀人,是最后的手段,而且不能乱杀。我们要分清主次。首要之敌,是南京方面试图另立中央的核心人物。对于北京这些官员,大多不过是墙头草,震慑即可,拉拢为主。”
他随即下达一连串指令,条理清晰:
“第一,吴先生,你立刻草拟两份文书。其一,《告天下臣民书》,以皇后殿下名义发布,昭告先帝驾崩之痛,明示太子即将继位,痛斥南京少数官员乘国难之际图谋不轨、动摇国本之行径。其二,以我的名义,发出《致南京诸公书》,言辞可稍缓和,陈述利害,要求他们即刻入京奔丧、朝贺新君,共商国是。给他们一个台阶,也是试探。”
“第二,杨把总,稳定京营。曹化淳虽被控制,其党羽未清。你亲自去,甄别军官,可许以好处,尽快掌握京营,至少不能让他们被南京利用。”
“第三,王老蔫,你的人继续盯紧所有官员府邸,尤其是与南京有书信往来者。但记住,没有我的命令,只监视,不行动。”
“第四,承烈,你带人,拿着皇后殿下的谕令,去接管京城九门和通政司。所有发往南方的文书,一律暂扣查验。我们要掌握信息渠道。”
众人领命,纷纷离去执行。殿内只剩下林川和一直沉默的王老栓。
王老栓忧心道:“大帅,这么一来,咱们可就真和南京那边撕破脸了。这朝廷……还能完整吗?”
林川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紫禁城层层叠叠的琉璃瓦,轻声道:“王叔,一个从头烂到脚的朝廷,完整又有何用?我们要的,是一个能活下去、能强起来的‘新大明’。有时候,破而后立,未必是坏事。”
片刻后,林川前往乾清宫暖阁拜见周皇后。他将方才的部署简要禀报,尤其强调了稳定局势、准备太子登基以及应对南京方面的策略。
周皇后只是一个深宫妇人,经历巨变,早已心力交瘁,此刻全然倚仗林川。她含着泪,对林川的安排无一不允,甚至当场取出皇后印玺交予林川,哽咽道:“一切……全凭林爱卿做主。只望爱卿能保住先帝血脉,保住这大明的江山……”
手捧这沉甸甸的印玺,林川感到了巨大的权力,也感到了同样巨大的责任。他深深一拜:“臣,必竭尽全力,护佑殿下,匡扶社稷!”
走出乾清宫,林川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远在边疆的督师,而是真正站在了帝国权力漩涡的中心。下一步,将不再是军事征服,而是更加考验智慧、耐心和手腕的政治整合与制度构建。定策易,执行难。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