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南城的商户们陆续拿回了被强占的铺面,知府还下了令,免除商户们半年的赋税,帮大家尽快恢复生计。街上的吆喝声越来越响,绸缎庄的幌子重新挂了起来,点心铺的香气飘出几条街,连之前闭门不出的老掌柜,都笑着坐在店门口招呼客人。
林天没闲着,每天清晨都会去威远镖局,教镖师们拳脚功夫。他不藏私,从基础的格挡、出拳,到应对多人围攻的技巧,一一耐心讲解。石猛学得最认真,每次练完都满头大汗,却还拉着林天请教:“林兄弟,你这招‘借力打力’太妙了,下次遇到小毛贼,我准能用上!”
苏婉儿则忙着筹备书坊。她选了临街的一间小铺面,之前是个闲置的布庄,位置显眼,又不吵闹。林天和石猛带着镖局的兄弟,帮忙打扫、修门窗,商户们也主动送来木料、纸张——卖家具的掌柜给打了书桌,开纸铺的老板送了一摞宣纸,连做木匠的老师傅,都赶来帮忙做书架。
开工那天,苏婉儿站在铺子里,看着忙前忙后的众人,眼眶有些发热。林天递过来一杯温水,笑着说:“别着急,咱们一步步来,不出半个月,书坊就能开起来。”
“嗯。”苏婉儿接过水杯,轻声道,“以前总觉得,读书是少数人的事。但现在才明白,让更多人识字懂理,才能让南城真正太平。”
半个月后,“明礼书坊”正式开张。开业那天,南城的百姓都来捧场。门口挂着林天帮忙写的匾额,黑底金字,苍劲有力。铺子里摆着六张书桌,靠墙的书架上,除了苏婉儿自己带来的书,还有不少商户捐的启蒙读物。
苏婉儿穿着素色长衫,站在门口迎客,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凡十岁以下的孩子,来书坊读书都免费;若是成年人想学识字,也只需交少量笔墨钱。”
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孩子怯生生地凑过来,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拉着母亲的衣角问:“娘,我能来这里读书吗?我想认识字,以后帮你看账本。”
孩子的母亲眼圈一红,对苏婉儿拱手道:“苏小姐,多谢你给孩子们这个机会。”
苏婉儿蹲下身,摸了摸小姑娘的头:“当然可以,明天你就来,我教你认字。”
开张第一天,就有二十多个孩子报名。林天也来帮忙,给孩子们搬凳子、发纸笔,偶尔还会给他们讲几个侠客除暴安良的小故事,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傍晚时分,书坊的人渐渐散去。苏婉儿坐在书桌前,整理着今天的报名册,嘴角还带着笑意。林天走进来,手里拿着两个刚买的糖糕:“忙了一天,吃点东西垫垫。”
苏婉儿接过糖糕,咬了一口,甜意顺着舌尖蔓延开来。她抬头看向林天,轻声道:“林师傅,你看,现在的南城,真好。”
林天看向窗外,夕阳正缓缓落下,给街道镀上一层暖光。几个孩子背着小布包,蹦蹦跳跳地回家,嘴里还念着今天学的字;不远处的馄饨摊前,围满了客人,热气腾腾的馄饨冒着白气。
“是啊,真好。”林天点头,语气里满是安慰,“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这时,石猛匆匆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脸上带着喜色:“林兄弟,苏小姐,你们看!知府大人刚让人送来的,说朝廷知道咱们南城治理得好,不仅夸了咱们,还赏了一批粮食和布匹,让分给有需要的百姓!”
苏婉儿接过纸,仔细看了看,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林天拍了拍石猛的肩膀:“走,咱们去告诉商户们这个好消息,再商量商量怎么把粮食和布匹分下去。”
三人并肩走在街道上,晚风拂过,带着点心铺的甜香。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近处是商户们忙碌的身影。南城的烟火气,在经历过风波后,愈发浓郁、绵长。
林天知道,守护这片烟火,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功业,只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而他,会和苏婉儿、石猛,还有南城的百姓一起,把这份安宁与热闹,一直守护下去。
喜欢大唐烧烤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唐烧烤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