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主公从不计较出身,这样的明主,上哪儿找?”
“你小子可别犯糊涂!”
典韦说完,王仲惊讶地发现,徐晃的【好感度】竟涨到了九伍点!
到底是什么打动了他?
难不成是……
黄巾?
王仲忽然想起,徐晃曾是白波军成员。
换句话说,他也出身黄巾,会不会同样被张角影响过?
王仲沉吟片刻,随即下令:老典,回营后让裴元绍和周仓去开导他。
典韦抱拳应道:主公放心,交给我来办。
徐晃始终沉默不语,随典韦来到汜水关大营。
营内景象令人震惊。
某处营帐不时传出痛苦 ** ,许多伤残士兵正与白袍人员交谈。
这是王仲首创的战地医疗队!
二十名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在营中穿梭,十分醒目。
徐晃驻足观望:这些人是......
典韦答道:这是主公设立的战地医疗队,专门救治伤员。
徐晃疑惑:可他们伤残后已无法作战。
典韦反驳:谁说不能作战就不能做别的?种地经商都行!主公有令,绝不抛弃任何弟兄!
徐晃内心震撼。
他随黄巾军征战多年,见惯残酷场面。
伤残者遭遗弃,患病者被活埋。
何曾见过如此景象?
战地医疗队!
救死扶伤!
永不言弃!
从未!
绝不!
徐晃眼前浮现母亲面容。若当年有这样的队伍,或许......
他强忍泪水问道:所有军队都有这样的医疗队吗?
徐晃听后略作犹豫:目前尚无。但主公有令,待培养更多医匠后,力求每支队伍都配置战地医护!
徐晃神色一振,立即转身:主上现在何处?容我觐见!
典韦先是一怔,随即开怀:好小子,懂得审时度势!来来来,我这就引你去。
中军帐内。
典韦领着徐晃入内。
徐晃单膝触地,抱拳行礼:末将徐晃,拜见主上!
叮!恭喜宿主成功收服徐晃加入【猛将营】,奖励伍零零点气运值,附赠抽奖机会一次。
是否立即抽奖?
王仲毫不迟疑:
叮!恭喜获得天赋【 ** 威仪】!
说:此威能效果与宿主综合实力直接关联。
王仲欣然上前搀扶:公明请起!今后就是自家人了。典韦,记得为公明准备新装束。
典韦拍胸承诺:主上放心,包在我身上!
徐晃小心翼翼求证:敢问主上,当真要为各部配置战地医护?
王仲斩钉截铁:不仅每军必备,若医者充足,更要在各营都设立医疗队!
徐晃肃然行礼:主上仁德,末将愿从士卒做起,誓死追随!
王仲笑着摆手:公明有大将之才,暂任别部司马。待立战功,再行擢升。
徐晃惶恐:末将初归就得此要职......
王仲正色道:我既是委任,自有考量。能否服众,就看你的本事了。
徐晃深深叩首:末将定当竭诚效命,不负重托!
## 简版
战场归来,诸侯们纷纷清点战利品。兵器、铠甲、辎重堆积如山,其中以王仲缴获最多。据赵普汇报,仅西凉战马就缴获三千余匹。加上此前所得,王仲已可组建六千骑兵。
当夜庆功宴上,曹操起身提议:董贼新败,正是乘胜追击之时。不如组建精骑突袭雒阳,迎回天子?
刘忠、刘续等诸侯纷纷响应。刘续表示可出两千精骑,其他诸侯也踊跃报数。
袁绍却提出异议:董卓虽败,实力犹存。若遇徐荣、段煨伏兵,恐前功尽弃。袁绍派众人纷纷附和。
“此话有理!咱们需步步为营,贸然出击若有不测,联军根基恐将动摇!”
“董卓那厮岂是愚钝之辈?必在途中设下埋伏,专候我等自投罗网!”
“董卓狡诈,我等亦非蠢人。既知有诈,绕道而行便是上策。”
“所言极是!稳中求胜方为正道,雒阳城又不会生腿跑掉。”
“......”
怪哉!
王仲心生疑惑。
说好的 ** 言欢、畏缩不前呢?
这情形怎与预期大相径庭?
袁绍所虑不无道理。众人尚未知晓,董卓这老贼心狠手辣,刚回雒阳便 ** 焚城,将千年古都付之一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行,实非明智之举。
莫非袁绍不想阵前立功?
诛杀董卓堪称当世首功!
袁绍岂能不动心?
答案显而易见!
但若倾巢而出仍败于西凉军,正如其所言,多年经营毁于一旦,反倒弄巧成拙!
史载曹操曾孤军追击,终致惨败,可见袁绍当初也曾全力支持。
莫不是......
罗贯中刻意丑化袁绍,只为烘托曹孟德?
细想之下,确有可能!
观袁绍此刻应对,分明深谙用兵之道!
以稳制胜!
实属情理之中。
曹操当即进言:“诸公!董卓残暴不仁,秽乱朝纲,毒弑少帝,此等悖逆之事尚敢为之。若纵其返京,恐再生惊天惨祸,届时追悔莫及啊!”
曹操着眼人性险恶。
袁绍侧重战局利弊。
二者各有所长!
王仲暗自颔首,此番倒是被曹操一语成谶——
董卓火烧雒阳,确系遗祸千古的 ** !
(
曹操的言行举止与戏剧中那种豪情万丈的形象截然不同!
面对袁绍时,他表现得唯唯诺诺,完全处于下风!
但转念一想......
这反而更符合常理!
毕竟此刻他投靠在张邈麾下,连一方诸侯都算不上,哪来的胆量与袁绍抗衡?除非他不想在这个圈子里立足了!
卢植在一旁微微颔首:“孟德所言极是。董卓连太后和陛下都敢毒害,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如今他在汜水战败,若让他逃回洛阳......”
卢植突然打了个寒颤,急忙向王仲进言:“盟主,依在下之见,即便存在伏兵,我们也应当果断出击,这个险值得冒!”
曹操立即接话:“没错!必须在董卓逃回洛阳前将其诛杀,而后直取洛阳,救出天子!”
袁绍起身劝阻:“盟主,我比任何人都想除掉董贼,但若贸然行动导致战败,敌人必将反扑,我们好不容易建立的胜势恐将付诸东流!”
说罢郑重抱拳:“请盟主慎重考虑!”
众人齐声呼应:“请盟主三思!”
王仲长舒一口气说道:“二位都说得在理。其实关键就在于伏兵——若本盟主能歼灭这支伏兵,本初可愿与我共同追击董贼?”
袁绍面露惊色:“盟主真有破敌良策?”
王仲淡然颔首:“区区伏兵,本盟主翻手便可令其全军覆没!”
袁绍连忙追问:“敢问盟主有何妙计?”
王仲示意众人来到地图前,指着路线分析道:诸位请看,董贼沿南线逃窜必经荥阳,而荥阳守将正是其麾下大将徐荣。若我所料不差,伏兵必设于此。
诸侯们纷纷称是,对此判断均无异议。
袁绍叹服道:实不相瞒,我所忌惮的正是徐荣。先前公路在南线作战时,以孙坚这头江东猛虎为先锋,虽战功彪炳却仍败于徐荣之手,足见此獠非等闲之辈。
译文如下:
卢植点头赞同:提及徐荣,在下略知一二。此人乃辽东人士,骁勇善战,深谙兵法。原是何进麾下校尉,何进死后转投何苗,后续情况诸位想必都清楚。
山阳太守袁遗怒目切齿:可恨!此等人物竟委身事贼,简直荒谬至极!
王仲冷笑道:倒也容易理解。且看如今地位便知,徐荣在朝中毫无根基,能升至校尉已属不易。董卓却是何等权势?
袁遗嗤之以鼻:不过是个中郎将罢了!
王仲淡然道:在诸位眼中,中郎将或许不值一提。但对寒门子弟而言,位列中郎将难于登天。更何况徐荣这个中郎将非同小可——何苗的洛阳军权尽在其掌握!
王仲正色道:虽只是中郎将,实则堪比三军统帅!!!
众人哗然:啊——
甘陵王刘忠问道:徐荣如此了得,不知盟主有何破敌良策?
众人纷纷附和:盟主打算如何克敌制胜?
王仲扫了眼曹操:可将追兵分作两路,形成连环追击之势。徐荣能挡得住第一波追兵,却绝难抵挡接踵而至的第二路大军!
袁绍目露精光:妙计!当真绝妙!
河内太守王匡赞叹:盟主果然名不虚传,竟能想出这等奇谋!
甘陵王刘忠捻须笑道:好个虚实相生的妙策,此战徐荣必败!
......
帐内赞许之声不绝于耳。
便在此时,王仲脑中突然响起系统提示音:
叮!检测到曹操好感度归零,是否掠夺其**气运?
王仲顿时愕然!
这完全出乎意料!
难道此时的曹操已生**异心?
王仲暗自疑惑。他原以为曹操此刻仍是大汉忠臣,为何道破其计策后反招致怨怒?
莫非......
嘶——
王仲猛然倒吸一口凉气!
曹操精通兵法,明知有埋伏却毫无防备,直到惨败险些丧命才假惺惺怒斥袁绍?
这根本不合常理!
假设历史上的曹操将追兵分作两路夹击,是否真能击溃徐荣,诛杀董卓?
若董卓伏诛,长安迁都、雒阳焚城皆可避免,诸侯联军或许真能救出天子!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
如此朝廷至少能延续数十年,撑过一代 ** 绝非难事。
但曹操为何放弃这个必胜之策?
或者说,他故意失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王仲虽非三国专家,却是曹操的狂热研究者。此刻无数记忆翻涌而至,特别是曹操早年为官时的坎坷经历——担任雒阳北部尉时,他挥舞五色棒严惩权贵蹇图,最终却遭罢官;调任顿丘令时治下夜不闭户,依然不得升迁......
这些挫败或许早已浇灭了曹操的热忱。
虽身处权贵阶层,但父亲曹嵩靠不住,他只能独自奋斗。曹操并非不够努力,只是在这腐朽的体制中,再大的努力都如同放屁——听着响亮,却永远无法助他青云直上,反而会招致嫌恶。
他明知诸侯不愿追击董卓,却故意献计借兵讨董。兵败后的震怒表演中,曹操真正损失了什么?不过是些借来的兵马罢了。但他赢得了更珍贵的东西——天下名望!
(
曹操的人格魅力实在令人叹服!鲍信身为伐董联军中的济北相,对曹操钦佩不已!
不仅如此,曹操麾下五大谋士与众多猛将,皆是慕其威名而来!
这奸雄果然名不虚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天下人的敬仰!
此等算计堪称绝妙!
不得不服!
这一手实在高明!
若非王仲又(内容缺失),还真不会(内容缺失)之志上响,此人心机竟深沉至此!
王仲从未遇到过好感度从(缺失)直降至零的情况,没想到竟能识破曹操的伪装!
喜欢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