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感到不安,怀疑李大目可能绕路进攻。
他迅速做出决策,派遣兵马驻守山寨后方要道以防万一。
同时,考虑到第四寨可能是北部最后一寨,他担忧官军可能攻破此处,使刘备军队长驱直入,威胁到黑山大寨。
有首领提议向大渠帅张燕请求支援。
雷公认为有理,便派人前往黑山大寨求援。
安排好一切后,雷公回到自己的房间,取出一本退色且模糊的竹简兵书阅读。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成为渠帅之一,此刻他正在火光的映照下低声朗诵这本不知名的兵书,从中汲取智慧与策略。
雷公正在研读兵书,突然身后响起话语,他震惊地转头,发现窗户处悬浮着一个身影。
那身影白衣胜雪,鹤发童颜,宛如世外高人。
雷公紧张地挥刀攻击,但刀影无痕,他瞬间感到毛骨悚然。
询问对方身份时,对方并未回应,只是静静悬浮在空中。
在翻阅了雷公的兵书后,刘胜感叹其简陋并询问其是从何学来。
雷公紧张地紧握手中的刀,紧紧盯着对方。
刘胜认为雷公能从这样的兵书中学习本领,本身的悟性就很高。
接着他赠予雷公一卷从垂钓时获得的鬼谷兵书,并建议他好好学习。
刘胜的身影随后消失在房间里。
留下雷公惊疑不定,汗水浸透衣物,他用拳头猛击旁边的木柱以缓解震惊的情绪。
雷公眼前展开一卷神秘的布帛,那是鬼谷兵书(上),他无法相信这是真的,但仍然沉浸在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郭大贤带领他的队伍,穿越山林,来到一个神秘的山洞前。
他们计划通过一条秘密的地下暗河,潜入第四寨的下方,然后在夜晚从溪流中发动攻击,攻破第四寨。
这条暗道的存在只有郭大贤知道,他选择独自带领一支队伍,与其他人分开行动。
在山洞中穿行时,郭大贤遵循一个原则:只要火把持续燃烧,就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一旦火把熄灭,就立即换路。
他深知,只有火把不熄灭的道路,才能通向第四寨的下方。
经过曲折的穿行和漫长的旅程,郭大贤和他的队伍终于来到了地底暗河旁。
他们确认这就是通向第四寨的正确道路,郭大贤吩咐所有人保持安静,准备在夜晚发动攻击。
郭大贤逆着水流甬道而上,不断靠近地面。
决定走捷径的他选择跳入河流中奋力向上游移动。
几经努力,终于露头于日暮的天际之下。
夜幕低垂,晚霞满天的景象令他欢欣鼓舞。
透过远眺,他看到了灯火通明的第四寨,寨内炊烟袅袅升起。
他心中喜悦溢于言表,立刻潜回地下甬道通知众人准备行动。
他告知大家计划:沿着甬道奔至溪流边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袭击。
雷公一直在黑山军的第四寨中沉浸在手中的鬼谷兵书中,已经翻阅了整整一天一夜。
书中的内容让他精神焕发,感叹这真是一本神奇之书。
书中的智慧颠覆了他之前所有的认知,与先前学习的内容相比犹如日月与萤火之别。
就在他沉浸于书中之时,外面突然传来了混乱的喊杀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雷公震惊之下立刻离开了房间。
第四寨此时已陷入混乱的战场之中。
突然冒出一支黑山军的部队让守寨的将士们误认为是大渠帅张燕派来的援军,但当对方靠近并发起混战之后才知是郭大贤部曲的来袭。
消息传至雷公耳中,他立刻登上高台查看战况,发现营寨的前门已被郭大贤突破。
郭大贤仍在不断破寨之际,同时也竭力招降黑山军。
他不断呼吁:
“黑山军的兄弟们,此时投降,中山郡欢迎你们耕田种地。”
他还进一步承诺:“你们的子女还有机会进入官学,学习识字。”
他接着质问:“为何还要在山上继续当贼寇呢?”
此言一出,第四寨黑山军的士气几乎瞬间瓦解,许多士兵选择投降。
看到这一幕,雷公大为震怒,怒斥郭大贤:“休要妖言惑众!”
随即持刀杀向郭大贤。
郭大贤毫不畏惧,与雷公交手。
虽然不到二十回合,郭大贤便败下阵来,但雷公欲追击时,却被郭大贤的将士所阻。
雷公奋力杀敌,试图冲破包围,但始终无法接近郭大贤。
郭大贤趁机劝降:“雷公,我们曾袍泽一场,你若投降,我必向主公引荐你,担任校尉之职不在话下。”
然而,雷公不为所动,迅速收拢溃军,撤往后寨。
于是,双方形成对峙局面,以中军大寨为边界。
郭大贤来到中军大寨前挑战雷公:“雷公,还要负隅顽抗吗?”
话音刚落,一支冷箭袭来,险些击中郭大贤。
郭大贤愤怒地斥责:“好心劝降你,你却暗箭伤人!”
于是,他决定强攻后寨,双方再次展开激战。
从后半夜一直打到黎明时分,混战才结束。
双方势均力敌,最终各自收兵。
雷公浑身染血,召集了众多小首领。
他的声音响彻整个山寨。
小首领们纷纷响应,齐聚一堂。
雷公目光坚定,宣布重大决策:“此山寨已无法固守,我打算放弃并撤离。”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寨堂内立刻喧嚣起来。
有人担忧:“如若我们撤离,后方之黑山大寨将完全暴露于刘备的兵锋之下。”
众人纷纷指责背叛的李大目、郭大贤及青角等人。
雷公挥手示意众人安静。
他已从鬼谷兵书中领悟出绝妙战略。
虽尚未命名,但心中已有策略。
“撤离后,我们遁入山林。
刘备兵马至,我们远离;他们退,我们跟随。
当敌人休息时,我们发起袭击;敌人追击我们时,我们再遁入山林。
有粮则夺,无粮则潜伏。”
众人听后立刻明白。
面对质疑:“如此策略,只能伤其皮毛,难伤其根本。”
雷公回应:“此战略的目的并非打败敌军,而是消磨其意志,破坏其士气。
刘备军自中山郡来,不可能在太行山脉中久战。”
他断定刘备兵马会疲惫不堪,精神崩溃,选择撤退。
届时他们将获得喘息机会。
众人深表赞同。
雷公下令:“若无人反对,立即执行。
撤出后寨,迅速遁入山林!”
命令下达,后寨开始行动。
郭大贤正谋划智取雷公之际,他率先率军攻破了第四寨。
尽管获得了首功,他却仍存顾虑。
接到消息,称后方出现了一彪兵马,原来是周仓部前来支援。
郭大贤听后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不久周仓入内与郭大贤分享消息。
二人交谈之际得知雷公准备拼死抵抗而非投降,且一直顽固不愿意归顺于主。
周仓听后决定亲自去劝解雷公。
正当周仓准备行动时,又有士兵报告雷公率领的兵马正在迅速撤离营地。
于是周仓与郭大贤联手决定追击雷公,但他们没能追上对方。
追兵到了中午,阳光炙热无比,周仓和郭大贤只能让部队暂时休息片刻。
同时雷公成功撤退并打算继续实施此策略以 * 扰刘备的进攻意图,他用太行山脉的大地为棋盘布置战斗局面,深深意识到了用游击战术使敌方产生不安的优势所在。
当他给自己下令士兵们休息的同时,他自己独自一人坐在古树后面打开了怀里一直携带着的兵书阅读起来。
刘胜观摩雷公一天内从书中领悟指挥手段后赞不绝口。
他说:“你的智慧超出预期。”
雷公在古树下接到这位先生的赞许,并感谢他赠予的鬼谷兵书。
刘胜指出雷公在短短一天内能悟出游击战雏形,但尚未掌握其精髓。
他提到太行山脉地形优越,是打游击战的理想之地,但同时也指出游击战需要良好的后勤供应。
雷公听后担忧物资来源和敌人的包围。
面对刘胜的问题和指示,雷公不知如何应对,茫然地询问刘胜如何应对。
刘胜提及雷公的真名廖化,表示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使雷公瞬间迷茫。
雷公感到震惊并询问:先生,你?
刘胜表示:一直当山贼,始终不是办法。
我给你指条明路,去投奔刘备,并带上你的兄弟,到渤海郡实践游击战术。
他还提到刘备的中山郡能提供后勤支撑,并且身份转变后将是官军。
雷公因此陷入沉思。
这时,他的手下小首领过来询问,雷公却让他们等待。
不久后,刘备收到刘胜的消息,得知有一个不错的苗子需要引入他的势力。
于是刘备急忙赶来。
周仓、李大目、郭大贤三将已经包围了雷公两天,等待刘备的决策。
他们汇报了大致情况,已经完成了前后夹击包围。
刘备满意地点头,然后呼喊廖化的名字。
刘备正在领军征战太行山脉,接连攻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寨,并成功收服周仓、廖化等人。
此时,太行山脉的地利条件已被刘备占据一半。
他的兄弟张飞建议乘胜追击,南下捣毁黑山大寨,擒获张燕,平定隐患。
然而,廖化此时提醒刘备,如果大军直接进攻黑山大寨,可能会使张燕迫于压力投降袁绍或韩馥,这将使情况变得复杂。
刘备询问廖化的策略,希望在不流血的情况下拿下黑山大寨并迫使张燕投降。
廖化提出一个计划,需要青徐黄巾兄弟的配合。
他向刘备详细解释了他的策略。
于是,在太行山脉的征战中,刘备决定采纳廖化的策略,与青徐黄巾兄弟联手行动。
他们开始布局,准备一举拿下黑山大寨,平定太行山脉的隐患。
张燕得知北部四寨被刘备攻陷后倍感压力。
频繁派出探子打探太行山脉北部情况。
面对刘备兵马止步不前的消息,张燕感到疑惑。
同时,黑山周边出现许多青州、徐州人士,来寻亲引发了张燕的不安。
对于这些人如何进入黑山,张燕感到困惑。
他怀疑此举是否与黑山军的安危有关。
刘备引入的这些人?
张燕惊愕。
北部区域不是刘备的领地吗?
喜欢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