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课格外的无趣,还是下午的课,白发老头慢吞吞的讲法,詹晓阳即使强打起精神也坚持不到半小时,注意力就开始散漫了。
终于又熬到了下课。詹晓阳站在教学楼门口的廊檐下,望着细密的雨帘在灰白的水泥地上溅起无数微小的水花。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场秋雨,就这样悄然而至。
“晓阳,走啊!”黄朝彬用课本顶在头上,一只脚已经踏进雨里,“再晚食堂没红烧肉了。”
詹晓阳望着檐外被雨雾模糊的玉兰树,忽然改了主意:“帮我把书带回去。”
黄朝彬愣住:“你要去哪?”
“随便走走。”詹晓阳将《病理学》塞进对方怀里,不等回应便步入雨中。
秋雨细如牛毛,落在肩头发出几乎听不见的沙沙声。他没有加快脚步,反而刻意放慢了节奏,任凭雨丝浸透衬衫。从卫校到潮江堤岸不过五分钟路程,当他站在江畔石栏前时,头发已经湿透,水珠顺着发梢滴落。
雨中的潮江与平日截然不同。往日碧绿的江水此刻泛着铅灰,对岸的建筑群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褪色的水墨画。江面不见游船踪影,只有零星渔船在远处漂泊,船灯在雨中晕开昏黄的光团。
詹晓阳沿着湿滑的石阶走下堤岸,找到那棵熟悉的木棉树。树冠如盖,在雨中撑起一小片相对干燥的空间。他靠上粗糙的树干,从裤袋掏出被雨水浸湿的半包双喜烟,抖出一支勉强能点的。
在前世卫校上学的时候詹晓阳可是不抽烟的。那是在他创业时压力过大给抽上了,没想到重生过来后,倒把烟瘾给带回来了。班上只有他和汪胖子两人抽烟,不过每回都是偷偷的,汪胖子还经常给他塞口香糖,这也给两人埋下了一份情谊。
烟味混合雨水的腥气,形成一种奇异的味道。詹晓阳深吸一口,看着烟圈融入雨雾,思绪随之飘散。
那天他收到卫校录取通知书,也是下着绵绵细雨。父亲特意去镇上割了肉,母亲做了很丰盛的晚餐。雨从傍晚开始下,敲打瓦片的声音像喜庆的锣鼓。他站在门口伸手接雨,觉得每滴雨水都带着希望的甜味。
“爸,妈,我要到城里了!”他当时对着雨幕大喊,相信声音能传到山外。
如今他真的在城里了,却开始想念雨打瓦片的声音。卫校宿舍的水泥天花板不会发出那种共鸣,城市的雨声总是被各种噪音切割得支离破碎。
一支烟燃尽,詹晓阳又点了一支。雨势稍缓,从帘幕变成薄纱。江对岸有人开始垂钓,披着塑料雨衣的身影如同凝固的雕塑。
他想起前世的一个雨天。2000年深秋,经过一年的等待加上家人跑了关系,他终于进入了老家的卫生院上班,可这一年的等待,再加上安排到老家的医院工作。让他再次错失与深圳的刘小惠在一起的机会。
不甘平凡的詹晓阳在上班不到一百天还是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毅然出门进城去闯荡。他没忘城市里有他未走完的路。
“如果留在山里,现在会怎样?”他当时自问。
没有答案。就像此刻,十七岁的身体里装着四十多岁的灵魂,他依然找不到答案。
雨忽然又密了。詹晓阳缩进树根处,不小心踩到一簇野菊。淡紫色的小花在雨中颤抖,像在抗议他的入侵。他蹲下身,小心扶正被踩歪的茎秆,动作轻柔得如同检查患者伤口。
这簇野菊让他想起凤凰山的秋天。满山遍野的野菊盛开时,整个山谷都弥漫着淡淡的苦香。刘小惠跟他说过总在这个季节采菊花晒干,给她奶奶做菊花枕。
“清肝明目,”她一本正经地说,“书上写的。”
那时的刘小惠扎着两条粗辫子,发梢总是沾着草屑。詹晓阳忽然很想告诉她,前世她奶奶用了那个菊花枕后,咳嗽确实好了不少。但他不能说,就像不能告诉她自己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抽上烟一样。
但现在,重回1995年的秋天,他还需要这支烟。尼古丁舒缓着灵魂与身体错位带来的焦灼感。
江面飘来渔歌。潮州方言唱的古调,在雨声中断断续续,听不真切。但几个音符足以唤醒记忆——前世里来潮城上学,刚入学那阵虽然不能说潮汕话,可是他能唱不少的潮语歌曲,像《苦恋》、《你的名字》、《那一夜的月亮》等等,让一众同学和老乡不仅诧异还很惊叹。
其实那时家里有一台双卡式的录音机,他让父亲买了潮语磁带,还经常收听潮语的广播,前世里也就入学三个月左右,詹晓阳就能用潮汕话跟同学们正常交流了。
时间像个环……
詹晓阳掐灭烟,决定沿江走走。雨水汇成细流在石板路上蜿蜒,倒映着灰白的天光。他故意踩进水洼,看涟漪荡开,如同小时候在凤凰山的溪边玩耍。
路过一个公交站台,他停下来避雨。站台广告栏贴着电影海报,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至尊宝正对着紫霞仙子苦笑,对白框里写着:“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
詹晓阳摸摸自己被雨打湿的脸,苦笑。上天确实给了他机会,但没告诉他该怎么用。
一辆公交车靠站,溅起水花。车门打开,几个卫校女生跳下车,尖叫着跑进雨里。她们的裙摆翻飞,像受惊的鸽群,詹晓阳下意识后退。
等车开走,他才继续前行。雨小了些,变成若有若无的雾状。江面开始有飞鸟掠过,翅膀划破雨幕,留下转瞬即逝的痕迹。
他想起前世教女儿背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女儿五岁,口齿不清地把“燕子斜”念成“燕子鞋”,逗得家人笑出眼泪。那是少数温馨的片段,多数时候家里只有争吵和沉默。
前世的前妻的年纪小了整整七岁,是汕城达豪人,跟他口腔班的郑斯远是一个地方的。詹晓阳在上卫校,那她此刻应该上小学。
离婚那天也在下雨。她在民政局门口说:“詹晓阳,你心里永远装着别人。”
他当时不懂,现在明白了。他心里确实装着别人——那个人就是刘小惠!
遗憾和悔恨不能跟人言语,却可以永久的放在心底。而重生不是清零,而是背负双倍记忆前行。
雨又大了。詹晓阳躲进一个凉亭。亭柱上刻满字迹,多是“某某到此一游”或“某某爱某某”。
亭子另一头坐着个老人,正在拉二胡。曲子是《二泉映月》,哀婉的旋律在雨声中格外凄楚。詹晓阳静静听着……
父亲。想到这个词,心脏就泛起钝痛。前世父亲死于2017年,胃癌晚期,那是他前世一生中永远的痛。
现在,1995年,父亲还在凤凰山陶瓷厂上工劳作,偶尔会托人捎来詹晓阳爱吃的菜头粿和甜粿。他不知道儿子身体里装着个四十多岁的灵魂,更不知道这个灵魂曾目睹他的死亡。
二胡声停了。老人收起乐器,对詹晓阳点点头:“后生仔,雨停了。”
詹晓阳愣神片刻,才发现雨真的小了。阳光试图冲破云层,在江面投下微弱的光斑。
“谢谢。”他说。
老人摆摆手,蹒跚走入渐歇的雨中。
雨基本停了,只剩树叶滴落的水珠偶尔敲打石阶。詹晓阳走出凉亭,深吸一口雨后的空气。湿润的草木清香涌入肺叶,洗刷掉残留的烟草味。
他沿着江岸继续走。雨水冲刷过的石板路映出天空的倒影,每一步都像踏在云端。几个孩子奔跑嬉戏,踩得水花四溅,笑声清脆如铃。
路过一家音像店,喇叭里正播放孟庭苇的《无声的雨》:“站在摩天大楼的顶上,隔着静静玻璃窗……”
歌声拽住他的脚步。前世里,这是他非常喜欢的歌。
如今再听,恍如隔世。确实是隔世。
音像店老板出来摆摊,磁带盒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铺开。詹晓阳蹲下翻捡,找到一盒罗大佑的《恋曲1990》。封面上年轻的罗大佑戴着墨镜,笑得无所畏惧。
“三块。”老板说。
詹晓阳掏钱的手突然停住。他想起这盒磁带在前世的命运——买回去后很少听,最后被清理旧物时扔掉。
“不要了。”他起身离开。
老板在身后嘟囔什么,他没听清。阳光终于突破云层,斜照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泛起炫目的光晕。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投射在积水里,随着波纹晃动。
路过电话亭时,他犹豫片刻,走进去拨了村里邻居的号码。等待期间他盯着玻璃窗上的雨痕,思考该说什么。
“晓阳?”父亲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熟悉的杂音。
“爸,下雨了,”他说,“家里冷吗?”
“不冷,你在学校怎样啊,都好吧。”
“没事,爸。”他声音哽咽。
父亲似乎听出来了:“受委屈了?城里人欺负你?”
“没有,”他抹把脸,“就是想家。”
“傻仔,好好读书,莫想家。”
通话时间到,电话自动切断。詹晓阳握着听筒发了会儿呆,直到嘟嘟声变成忙音才挂回。电话亭玻璃上凝结着水汽,他写下“回家”二字,看着它们慢慢模糊消失。
返回卫校时已是黄昏。雨彻底停了,西天泛起绯红晚霞,与东边未散的乌云形成奇异对比。路边小吃摊飘来炒粉干的香气,他这才想起没吃晚饭。
108宿舍亮着灯。推开门,黄朝彬正在泡方便面,郑世林和汪楷在下象棋。
“淋成落汤鸡了!”汪楷大叫,“快来帮我,老郑要将军了!”
詹晓阳脱下湿外套:“班长呢?”
“办公楼呢,没回来。”郑世林移动棋子,“还说你可能逃晚自习,要记名了。”
詹晓阳无所谓地耸肩。
詹晓阳洗漱了一下,换上干净的衣服,再吃几块饼干,然后拿出藏在枕下的笔记本,准备去上晚自习。
牛皮纸封面已经磨损,内页写满只有他懂的符号——前世记忆的碎片,怕随时间模糊而记录。
他要在晚自习课上记录下傍晚里独行思索的文字。
或许重生不是为了改变什么,而是为了重新发现什么。发现一场雨的美,一簇花的韧,一个重拾回来的暖。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