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全家人的话】
天命之谓性——《中庸》用这五个字,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我们生来就带着上天赋予的美好特质,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出这份天赋。
---
【童话版】《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你知道吗?每个小朋友生下来都是小天才!《中庸》说,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
有的小朋友是画画天才——这是你的天性
有的小朋友是音乐天才——这是你的天性
有的小朋友是爱心天才——这也是你的天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
·发现自己独特的天才
·好好使用这个天才
·让天才帮助更多的人
记住,你本来就是最特别的小天才!
---
【小学版】《天命之谓性》:认识真正的自己
天命之谓性是《中庸》开篇第一句,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
什么是?
·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特质
·与生俱来的本性
·每个人独特的天赋
什么是?
·我们的本性、性格
·内心真实的自己
·最自然的状态
如何遵循天性?
·发现自己的特长
·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保持真诚不造作
·发挥天赋帮助他人
---
【初中版】《天命之谓性》:儒家心性论的基石
《中庸》开篇确立的天命之谓性,是理解整个儒家心性哲学的关键命题。
一、天人之际的贯通
·天命:超越的形上根源
·性:内在的人心本体
·道:贯通天人的路径
二、性的双重维度
1. 普遍之性:人皆有之的善良本性
2. 特殊之性:因人而异的才质气性
三、从性到教的转化
天命→率性→修道→教化
·尊重个性差异
·遵循成长规律
· 实施因材施教
四、与西方人性论比较
·不同于原罪说:性本善立场
·不同于白板说:先验善端存在
·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性
---
【成人版】《天命之谓性》:在天赋与修行之间
在追求个性解放与自我实现的今天,天命之谓性为我们提供了平衡天赋与修养的古老智慧。
一、天命作为生命脚本
·基因编码与文化基因的双重天命
·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
·生命叙事中的必然与自由
二、率性的现代诠释
1. 自我认知:发现真实的天命倾向
2. 自我接纳:拥抱独特的生命设定
3. 自我实现:在约束中创造自由
三、天命的危机与转化
·天赋与现实的冲突
·多重天命的抉择困境
·天命认知的阶段性特征
四、天命管理的人生艺术
·个人层面:天赋优势的识别与发挥
·教育层面:个性化培养路径设计
·组织层面:人才天赋的优化配置
---
【哲学版】天命之谓性:形而上学的人类学奠基
《中庸》以天命之谓性开篇,完成了一个决定性的哲学动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性)找到了一个超越的根基(天命),从而为人间一切道德与教化(修道之谓教)提供了终极的合法性证明。
一、天命的行动
天命之谓性谓字,不是简单的,而是命名与赋予存在的行动。这意味着,人的本质(性)并非自然演化的偶然产物,而是源自一个超越领域(天)的主动(赋予)。这奠定了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
二、性的地位
居于与之间。它既是超越的(因其源自天),又是内在的(因其是人之本性)。因此,人通过深入自己的本性(、),就能通达天道。内在心性的深度,即是超越天道的高度。这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特质的经典表述。
三、道:在途中生成
率性之谓道——这意味着不是预先铺好的固定轨道,而是在遵循、发挥此天赋本性的动态过程中被开辟和生成出来的。道是生命的展开过程本身,是在时间中的实现。
四、一个根本的循环
这三句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天 → 性 → 道 → 教 → 天。它描绘了这样一个历程:超越者(天)将自身赋予人(性),人通过遵循此性而开辟人生道路(道),这条路需要修养来完善(教),而修养的终极目的,是回归并与天相合。这是一个从天道出发,又复归于天道的存在论的圆圈。
---
【音乐版】双形态《天命颂》吟诵
1. 童声版《天性歌》
调性:F大调 节拍:2\/4拍 速度:天真活泼
```
| 1 1 5 5 | 6 6 5 - |
上 天 给 我 好 天 性
| 4 4 3 3 | 2 2 1 - |
就 像 种 子 藏 心 里
| 5 5 4 4 | 3 3 2 - |
浇 水 施 肥 快 长 大
| 5 5 4 4 | 3 2 1 - |
开 出 美 丽 人 生 花
```
1. 雅乐版《天命吟》
调性:d大调 节拍:4\/4拍 速度:深邃悠远
```
| 5 5 6 5 | 3 - 2 - |
天 命 之 谓 性
| 1 2 3 5 | 2 - - - |
率 性 之 谓 道
| 3 3 5 6 | 5 - 3 - |
修 道 之 谓 教
| 2 3 5 3 | 2 - - - |
中 和 至 德 要
```
---
【中庸小百科】
·核心出处:《礼记·中庸》(第三十一篇),后独立为《四书》之一
·核心精神: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致中和;诚者天之道
·关联知识:儒家形而上学、心性哲学、中庸之道、诚明思想、天人合一
·现代回响:天命之谓性为现代天赋教育提供哲学基础;率性之谓道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理论深度契合;致中和思想为当代人寻求工作与生活平衡、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提供古老而弥新的智慧。
喜欢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