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金三鑫所料,压力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和变形。来自远方和近处的麻烦,几乎同时找上门来,考验着他多线操作的能力与定力。
外患:郝刚的疑心与反扑
港资品牌的订单最终被一家更有实力的竞争对手截胡。消息传来,金三鑫能想象到郝刚在南方是如何的暴跳如雷。紧接着,孙浩再次带来紧急消息:郝刚似乎认定是本地同行在捣鬼,尤其怀疑近期风头正劲、且同样涉及元器件业务的“三鑫工坊”!他加派了人手,正在更隐蔽、更专业地调查工坊的背景和金三鑫这个人!
这一次,对方的手段明显高明了许多,不再是小混混式的打听,而是试图从工商注册、税务记录、银行流水等正规渠道进行渗透式调查。
“金哥,怎么办?他们这次来者不善啊!”孙浩有些焦急。
金三鑫眼神冰冷。郝刚果然不是省油的灯,这么快就将怀疑的目光投了过来。但他早有准备。
“慌什么?”金三鑫语气平静,“我们的账目清晰,业务合规,让他们查。告诉婉清,所有对外资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不留任何把柄。另外,把我们之前收集的、关于郝刚公司元件质量问题的客户反馈(匿名处理),‘不小心’让他们的调查人员‘看到’一点。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也有反制的手段。”
他这是要以攻代守,展示肌肉,让郝刚明白,即便怀疑,在没有确凿证据前,硬来也要付出代价。同时,他再次通过苏小萌的渠道,隐晦地传递了郝刚因生意失利而迁怒、不当调查本地企业的信息。苏小萌家族在本地商界的影响力,足以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
内忧:校园的暗箭与工坊的考验
就在金三鑫应对南方威胁时,校园里,一直隐忍的周铭终于找到了发难的机会。
高三第一次全市统一模拟考试,金三鑫毫无悬念地再次名列前茅。成绩公布的当天下午,一则流言如同病毒般在年级里传播开来:
“听说了吗?金三鑫考试作弊!”
“好像是被监考老师抓到小纸条了!”
“怪不得他成绩那么好,原来都是抄的!”
流言有鼻子有眼,甚至具体到了哪一科、哪个考场。这显然是精心策划的污蔑。周铭和他那几个跟班,在人群中散布消息时,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得意。
金三鑫听到流言时,正在帮李婉清分析一道物理难题。他抬起头,目光穿过教室窗户,看到了不远处正得意洋洋的周铭。他没有愤怒,反而觉得有些可笑。这种低劣的手段,在他经历过的商战和生死危机面前,如同儿戏。
他没有去找周铭对质,也没有公开辩解。他只是平静地等待着。果然,班主任很快找他谈话,语气严肃地询问情况。金三鑫只说了三句话:“老师,我所有的解题步骤和思路,都在草稿纸上。您可以调阅考场监控。我接受任何形式的复查。”
他的冷静和坦荡让班主任心中的天平已然倾斜。最终,在调阅了毫无问题的监控录像和金三鑫那逻辑清晰、字迹工整的草稿纸后,流言不攻自破。学校对周铭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险些给予记过处分。周铭偷鸡不成蚀把米,在年级里颜面扫地,彻底沦为了笑柄。
而工坊这边,也迎来了成长的烦恼。
随着高端业务比重的增加,一个客户定制的复古收音机出现了罕见的元件兼容性问题,导致交货延期。客户颇有微词,李婉清多方沟通协调,压力巨大。这是工坊业务升级过程中必然遇到的挑战,也是对李婉清独立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考验。
金三鑫没有直接插手,只是在背后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他相信李婉清需要这样的历练。最终,李婉清通过诚恳的沟通、部分赔偿和加班加点解决问题,成功挽留了客户,并完善了工坊的质检流程。经历此事,她显得更加成熟干练。
砥柱中流,锋芒内敛
同时应对商业调查、校园污蔑和工坊危机,金三鑫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手腕。他并未动用那些超凡的手段,仅凭世俗的智慧、缜密的布局和冷静的心态,便将这些麻烦一一化解。
外部的压力未能撼动他分毫,反而让他经营的根基更加牢固——郝刚的调查无功而返,还引起了本地商界的反感;周铭身败名裂,校园环境为之一清;工坊经历考验,流程更加规范,李婉清也得以快速成长。
夜晚,金三鑫在静室中修炼,气感在体内奔腾流转,比以往更加凝实、灵动。他能感觉到,经历这些世俗的纷扰与磨练,自己的心境似乎又与那青铜残片古老苍茫的气息贴近了一分。
他缓缓收功,目光沉静。
郝刚,你的反击仅止于此吗?真是令人失望。
周铭,你也就这点能耐了。
所有的风雨,都只会成为我成长的资粮。
外患内忧,皆成过往。砥柱中流,方显本色。经此一役,金三鑫知道,第一阶段的蛰伏与积累已近尾声。接下来,将是更为主动、更为凌厉的出击时刻。高中生涯的尾声,必将伴随着更激烈的交锋与更丰厚的战果!
喜欢我叫金三鑫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我叫金三鑫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