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桦加沙吹优嘉

首页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篡清魏逆抗战之关山重重无敌升级王内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寻唐亮剑:让你驱逐倭寇,你马踏樱花?女帝:别闹,朕怀孕了!赵氏虎子大唐:李世民死后,观音婢怀孕了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桦加沙吹优嘉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全文阅读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txt下载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19章 驱虎吞狼,敕令止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樊城,这座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坚城,此刻正沉浸在一种复杂而克制的胜利氛围中。宛城兵团的主力已然入驻,城头飘扬的“晋”字王旗在冬日的寒风中猎猎作响,宣示着此地的新主。然而,主帅曹仁的脸上,却并未见多少攻克重镇后的狂喜,反而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凝重。

中军大堂内,炭火盆驱散着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思虑。曹仁、颜良、文丑、夏侯渊、张合、高览、张辽、高顺、张绣等将领分列两侧,谋士贾诩、程昱、田丰、沮授、董昭、司马懿等人肃立一旁。案几上,赫然摆放着两份至关重要的文书:一份是襄阳刘琮遣使送来的降表及荆州户籍图册,另一份,则是来自东南方向的紧急军报——周瑜已克江夏大部,阵斩黄祖!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曹仁率先起身,声音洪亮却难掩一丝谨慎,“襄阳请降,荆襄九郡传檄可定,此乃不世之功!”

袁绍(晋王)一身常服,神色平静,手指轻轻敲击着那份来自江夏的军报,目光扫过众人:“子孝与宛城兵团将士浴血奋战,拿下樊城,叩开荆襄门户,功不可没。襄阳蔡瑁、蒯越辈,识时务,免去一番刀兵,亦是好事。”他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锐利,“然,江东孙策,遣周瑜疾进,趁我大军与刘备、文聘纠缠之际,竟一举拿下江夏大部,斩了黄祖!其兵锋之锐,进军之速,诸位以为如何?”

堂内一时寂静。襄阳归降的喜悦,瞬间被这则消息冲淡了几分。受伤未愈的曹休、夏侯尚站在张辽、高顺身后,也面露忧色。

谋士辛毗出言道:“大王,孙策此举,虽显其骁勇,然亦在我预料之中。彼辈觊觎江夏久矣,趁乱取之,无非割据自保,难成大气。今我大军压境,荆襄主体已归附,区区江夏一隅,待我稳定局势后,反手可平!”

“佐治之言,未免轻敌。”程昱缓缓摇头,面色凝重,“孙伯符非守户之犬,周瑜亦非池中之物!观其用兵,避实击虚,直捣腹心,其志岂仅在江夏?彼趁我未及南顾,抢先下手,既得地盘,又扬军威,更与我有杀父之仇(指孙坚死于黄祖之手,然黄祖名义上属荆州,此仇亦可部分转嫁),其心叵测!若任其在江夏站稳脚跟,整合荆州降卒,与襄阳隔江相望,恐成心腹之患!”

田丰接口道:“仲德公所言极是。且周瑜此人,儒雅其外,锋锐其中,善抚士卒,长于谋略。其取江夏,非蛮攻可得,乃用计调虎离山,攻心瓦解,方有如此速胜。此人不除,必为南方大患!”

袁绍微微颔首,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贾诩:“文和,依你之见,当如何应对这头江东猛虎?是即刻挥师东向,与周瑜决战于江夏,还是……”

贾诩抬起眼帘,眼神平静无波,仿佛早已看透局势,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大王,此时与周瑜决战,非上策。”

“哦?”袁绍挑眉,“文和请详言之。”

“其一,”贾诩伸出枯瘦的手指,“我军鏖战经年,士卒疲惫,虽得襄阳,然荆襄人心未附,内部错综复杂,蔡瑁、蒯越等辈,其心难测,需时间消化整编,稳固统治。若仓促东向,后方不稳,如履薄冰。”

“其二,”他继续道,“周瑜新得江夏大部,士气正盛,且据长江之险,水军强于我。据报,江夏西部及部分水寨仍在刘琦手中,周瑜并未完全控制江夏。我军虽众,然北卒不习水战,劳师远征,以短击长,胜负难料。即便惨胜,亦必元气大伤,恐为他方所乘。”

“其三,”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孙策、周瑜,乃猛虎,然荆州刘琮、蔡瑁,乃至逃亡之刘备,是否便是可驱之‘狼’?若我大军与周瑜僵持,荆州内部恐生反复,刘备若得喘息,亦可能死灰复燃。届时,我方陷入两面甚至三面受敌之境,危矣。”

袁绍沉吟道:“然则,难道坐视周瑜在江夏坐大,整合力量不成?”

“非也。”贾诩微微摇头,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大王,您如今已非一方诸侯,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晋王!何须事事皆赖刀兵?正可借朝廷之名,行‘驱虎吞狼’,亦可‘敕令止戈’之策。”

他详细阐述道:“所谓‘驱虎吞狼’,乃顺势而为。周瑜已取江夏大部,其下一步,会指向何方?是彻底扫清刘琦残余,稳固江夏,还是……那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刘备残部?” 他目光扫过程昱、沮授,“可令细作在荆州南部,尤其是刘备可能流窜之方向,散播消息,言周瑜欲乘胜扫平荆南,擒杀刘备以绝后患。刘备为求生,必竭力抵抗,或向荆南士族求援。如此,可使周瑜这头‘虎’,去撕咬刘备乃至荆南那些尚未完全臣服之‘狼’,消耗其兵力精力,使其无暇北顾,亦为我军整合襄阳、稳定后方争取时间。”

“妙啊!”程昱抚掌赞叹,“此计可谓一石二鸟!既能牵制周瑜,又能借刀清理刘备这个隐患!”

贾诩继续道:“至于‘敕令止戈’,更是堂堂正正之师。大王可立即以天子名义,拟就两道敕令。其一,嘉奖刘琮归附朝廷之功,封其为列侯,令其即刻启程,奉其母及家眷前往许都觐见天子,以示忠诚。其荆州牧之位,由朝廷另行委任。” 他强调刘琮必须离开荆州,彻底消除潜在隐患。

“其二,”他语气加重,“敕令吴侯孙策,表彰其‘收复’江夏,讨伐‘逆贼’黄祖之功!”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皆是一怔。表彰孙策?

贾诩淡然解释:“此乃明褒实抑,先礼后兵!敕令中需明确,江夏乃朝廷疆土,今孙策既已‘代为收复’,功在社稷,然朝廷大军已至,为免引发误会,滋生战端,着令其即刻将江夏防务移交朝廷指定官员,其所部兵马,退出江夏,返回江东原防!并严词告诫,若敢违抗,便是叛逆,朝廷(即我晋王大军)必兴天兵讨之!”

沮授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文和此策,高明!如此,我方便占据了政治与大义的名分。孙策若遵令,则我兵不血刃,得江夏要地,极大削弱江东势力;孙策若不遵令,便是公然抗旨,其‘汉室忠臣’面具被揭,我日后讨伐,名正言顺!且此敕令一出,天下皆知晋王威德,亦可知孙策之跋扈!”

董昭补充道:“对于蔡瑁、蒯良、蒯越等荆州降臣,可赏赐金帛,但不急于授予实权官职。可言明需至许都,由天子及朝廷论功行赏,实则将其调离根基,便于掌控。”

一直静听的司马懿,此时也低眉顺目地开口,声音平稳:“文和先生之策,深谋远虑。懿以为,还可示之以宽,对那被俘的江夏将领甘宁等人,若周瑜迫于敕令压力,将其作为‘诚意’送来,我方可接纳,以示晋王胸襟,亦可分化江东内部。”

袁绍闻言,眼中精光大盛,豁然开朗:“好一个‘驱虎吞狼’,好一个‘敕令止戈’!文和之谋,深合孤心!仲德,公与,敕令文书,由你二人会同文和、公仁(董昭),即刻草拟,务求辞令严谨,恩威并施!子孝,整顿兵马,做出随时可东进南下之姿态,以为敕令之后盾!至于散播流言,引导周瑜之事,文和,交由你全权负责!”

“臣等领命!”众人齐声应诺。

庞大的战争机器,一部分继续保持着威慑性的运转,另一部分则迅速转向了更为隐秘和复杂的外交、情报战场。

晋王的意志以惊人的效率转化为行动。不过数日,两份盖有皇帝玉玺(实为袁绍掌控)的敕令便已拟就,由精锐骑手和使者分别送往襄阳和江东。

送往襄阳的敕令,果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使者宣读完册封刘琮为列侯,并令其即刻奉母入朝“觐见”,以及赏赐蔡瑁、蒯越等人金帛,令其随后亦赴许都“听封”时,蔡瑁、蒯越等人心中虽有一丝失落(未能即刻获得实权州郡官职),但见晋王如此“厚待”,且安排“入朝”,也不敢多言,只能跪地谢恩,表示遵命。刘琮更是唯唯诺诺,不敢有违。襄阳城内,新的秩序在晋王的意志下迅速建立。而被软禁的刘备,闻听此讯,已知最后一点凭借汉室宗亲身份在荆州立足的希望也已破灭,心中的绝望更甚,求生的欲望促使他必须尽快逃离。

而送往江东的敕令,则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滔天波澜。

吴郡,孙策府邸。

孙策接到敕令,初时听闻表彰,尚且面露得色,但听到后面要求其退出江夏,交还防务时,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一股勃然怒气几乎要冲破胸膛。“袁本初!安敢如此!”他猛地将敕令掷于地上,怒喝道,“江夏乃我江东将士血战所得,岂是他一纸空文便可夺去!他这是在羞辱于我!”

周瑜拾起敕令,仔细看了一遍,俊朗的脸上亦是笼罩了一层寒霜,但他比孙策更为冷静:“伯符息怒。此乃袁绍贾诩之流的毒计!名为敕令,实为战书。我若遵令,则前功尽弃,士气受损,且将江夏门户拱手让人,日后必被其步步紧逼;我若不遵,则彼有借口,可名正言顺兴兵来犯。”

“那便战!”孙策梗着脖子,霸烈之气尽显,“我江东儿郎,何惧北兵!公瑾,你即刻整军,我要亲征,与袁本初决一死战!”

“伯符!”周瑜按住孙策的手臂,沉声道,“此时决战,正中其下怀!我军虽得江夏大部,然西面刘琦残部未灭,水寨未完全掌控,荆州降卒心思各异,且水军虽利,然陆战与北军铁骑相比,尚有差距。袁绍势大,挟中原之众,实不宜硬拼。”

张昭、顾雍等文臣也纷纷劝谏,认为当暂避锋芒,从长计议。孙策虽怒,却也非全然无智,强压怒火,问道:“然则,难道真要退出江夏?”

周瑜沉吟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不!江夏绝不能退!此乃我江东西进之基石。然,亦不可公然抗旨。需行缓兵之策,并示弱以骄其心。”他详细说道,“可回书朝廷,言辞恭顺,言江夏初定,黄祖余孽及刘琦残部尚未肃清,水道不清,恐生反复,恳请宽限时日,待彻底平定后,再行交割事宜,以示江东绝无违逆之心。此为一。”

“其二,”周瑜目光锐利,“可将擒获的黄祖旧部,如那甘宁及其麾下主要将领,作为‘诚意’,‘献’于晋王。言此辈皆荆州悍匪,不服王化,江东不敢擅专,交由朝廷处置。如此,既可暂时应付敕令,化解凌统等将领的复仇之请(杀甘宁恐寒降卒之心,不杀则凌统不满),又可向袁绍示弱,使其以为我江东畏惧,从而放松警惕,为我整军备武争取时间!”

孙策闻言,权衡再三,虽觉憋屈,但也知此乃当前最稳妥之策,重重一拳砸在案几上:“便依公瑾!速去安排!”

就在孙策与周瑜为敕令之事愤懑难平,行此韬晦之策时,贾诩的“驱虎”之策也开始悄然生效。

流言在荆南一带迅速传播开来:“周瑜欲乘胜席卷荆南,擒杀刘备以献晋王!”“江东军所到之处,抵抗者尽屠之!”这些消息,如同野火般蔓延,不仅让荆南零星的抵抗力量更加恐慌,也精准地传到了正试图向南逃窜的刘备耳中。

此时的刘备,在关羽、简雍、孙乾等人的拼死护卫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侥幸摆脱了襄阳的软禁,一路向南逃亡。然而,身边仅剩不足百骑,粮草匮乏,后有传闻中的追兵,前有未知的险阻,更有这“周瑜欲擒杀”的可怕流言,可谓穷途末路。军师徐庶不在,无人为他筹划全局,指明方向,他只能凭借本能和关羽等人的勇武,在绝境中挣扎。

这一日,刘备残部逃至长沙郡北部一处荒僻山岭,人困马乏,正准备稍作休整。突然之间,两侧山林中响起震天的鼓声与喊杀声!无数兵马涌出,旗号杂乱,但攻势凶猛,赫然是荆南本地的豪强武装以及部分听闻流言、欲擒刘备讨好周瑜(或晋王)的地方势力!

“保护主公!”关羽目眦欲裂,挥动青龙偃月刀,率先迎敌。虽奋力砍杀,连斩数名敌将,但敌军人数众多,且熟悉地形,将刘备残部团团围住。刘备手持双股剑,与简雍、孙乾等人奋力抵抗,身边士卒不断倒下,情况危急万分!

眼看就要陷入绝境,突然,敌阵后方一阵大乱!一支不知从何而来的骑兵,人数不多,但极其骁勇,如同一把尖刀直插敌军侧翼,为首一将黑甲黑袍,势若疯虎,手中丈八蛇矛挥舞,所向披靡,正是失踪已久的张飞!

“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伤我大哥!”张飞如同霹雳般的怒吼震撼战场!他的突然出现,极大地鼓舞了刘备残部的士气,也彻底打乱了敌军的部署。

“三弟!”刘备惊喜交加。

“翼德!”关羽精神大振,刀势更猛。

趁着敌军混乱之际,张飞率部与关羽里应外合,硬生生杀开一条血路!“大哥,二哥,快走!此地不宜久留!”张飞大吼道。

刘备知此时不是叙旧之时,在关、张二人的拼死护卫下,率领残存的数十骑,再次冲破重围,隐入茫茫山林之中,暂时摆脱了追杀。然而,经此一战,他们更加狼狈,前途也更加渺茫。

刘备身陷重围又惊险脱困的消息,很快便由各路探马传遍四方。襄阳的晋王使者闻之,微微皱眉;江夏的周瑜得知,虽觉遗憾,但注意力已更多地被北面的敕令和西面刘琦的残军所牵制;而晋王袁绍在樊城接到此报时,对刘备的韧性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收到了江东孙策“恭顺”的回书以及被押送而来的甘宁等江夏降将。

看着阶下被捆缚却依旧昂首的甘宁,袁绍对贾诩、程昱等人笑道:“周郎此计,倒是乖巧。送人来表‘诚意’,行缓兵之策。然,孤岂是易欺之辈?”他下令将甘宁等人暂且收监,好生看管,日后或有用处。

“驱虎吞狼”之策,虽未竟全功,未能借刀杀掉刘备,却也让其元气大伤,狼狈南窜,同时成功地给孙策周瑜套上了枷锁,为晋王整合荆州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敕令止戈,未能真正止戈,反而让暗流更加汹涌。下一步,是继续逼迫江东,还是先行消化荆州,扫清刘备等残余?晋王的中军大帐内,战略的权衡仍在继续。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绝世帝神叶辰萧初然刚被退婚,摄政王连夜进宫求赐婚阵云高虫阵道韵无上血脉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神医弃女离婚后我的国医技能觉醒了三国之汉域无疆温宁厉北琛许逸全文免费迫嫁妖孽殿下:爆笑小邪妃苟在无尽海域修妖仙大海无垠天降我才必有用权财与南宋同行她想咸鱼躺,非逼她造反隐秘偷欢太古玄幻神王来自东方的骑士团宠三岁半,全宗门最会御兽的崽
经典收藏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行道:兵道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吸血亲王的甜蜜宠物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抗日之铁血军旅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重生—深闺九王妃大明极品赘婿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我,人皇武帝许你盛世安宁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朕绝不当皇帝大唐之九子夺嫡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三国吕布之横扫千军
最近更新三国之青龙镇世消失的墨者顶级杀手穿越古代,开局杀疯了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明末另类书生一品悍臣大秦风骨:王翦传古人的智慧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未知天命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系统之妈祖:瀚海一统一人修真传敕封一品公侯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桦加沙吹优嘉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txt下载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最新章节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