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许都城内却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晋王袁绍平定荆豫、迫和江东,携不世武功还朝,天子下诏,举行盛大朝会,论功行赏,以彰功臣。
未央宫殿门洞开,旌旗仪仗森然排列,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依品秩鱼贯而入。天子刘协高坐龙庭,虽显稚嫩,却已颇具威仪。晋王袁绍坐于御阶之侧,身着九章亲王冕服,气度恢弘。丞相曹操、尚书令荀彧分列文武首位,整个朝堂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众卿,天子依礼开口,声音清越,自黄巾乱起,天下纷扰,社稷倾危。幸有晋王,秉承天命,统帅王师,扫清六合,今荆豫归附,江东暂安,此乃国家之幸,万民之福!今日大朝,当论功行赏,以酬功臣,以励来者!
钟鼓齐鸣中,由尚书令荀彧主持,丞相曹操副之,一场规模空前的封赏大典正式开始。这不仅是对过去功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天下格局的明确宣示。
封赏首先从追随袁绍最早的河北元从开始:
颜良、文丑:晋爵县侯,分别加封为前将军、右将军,依旧统领北军核心精锐,赏赐金帛、田宅无算。两人出列谢恩,声若洪钟,意气风发。
张合:晋爵乡侯,加封征西将军,以其麾下大戟士为骨干,进一步扩充为西征主力之一。
高览:晋爵乡侯,加封镇北将军,继续统领兖州系兵马,驻防许都周边。
沮授、田丰:此二位在袁绍统一河北过程中屡献奇策、刚直不阿的谋士,被晋爵关内侯,沮授任光禄勋,田丰任大司农,参与国家最高决策。
许攸、辛毗等早期谋士亦各有封赏,或加官进爵,或委以重任。
接着是收编的原曹操集团及中原之战中归附的文武:
荀彧:维持尚书令之职,晋爵万岁亭侯,实际总揽朝廷日常政务,调和内外,地位尊崇。
郭嘉:虽爵位未动(早已封侯),但加官为军师祭酒,总领军情司,权柄日重,赏赐颇丰。
程昱:晋爵乡侯,加封卫尉,负责宫城及许都卫戍。
夏侯惇:晋爵乡侯,加封镇西将军,与钟繇一同镇守司隶。
曹仁:晋爵乡侯,加封征西先锋都督,实授兵权,为西征做准备。
张辽、高顺:分别晋爵关内侯,张辽为朔方都督,高顺为副,肩负北疆重任。
徐晃、于禁、李典等将亦各有封赏,多划归东部或中部战区。
最后,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荆豫新附人员的安置与封赏:
关羽:正式册封为荆州牧,假节,晋爵汉寿亭侯(保留原爵,显其特殊),允其开府,总揽江北荆州军政。
张飞:封荆州都督,晋爵新亭侯,与关羽共同镇守荆州。
徐庶:任命为豫州牧,晋爵关内侯,主政一方。
诸葛亮:虽年轻,但因献策有功,被破格任命为侍中,入则参赞军机,出则可巡视州郡,显见袁绍对其期许之深。
魏延、文聘、黄忠、甘宁等将,皆授以杂号将军或中郎将,并实授兵权,魏延在豫州,文聘、黄忠在荆州,甘宁随袁绍回中枢,参与水军筹划。
蒯越、蒯良、马良等荆襄士族代表,亦被授予刺史、参军等要职,安抚地方。
此番封赏,覆盖面极广,兼顾了元从、旧附与新降,既彰显了袁绍赏罚分明、用人不拘一格的气度,也初步构建起一个以河北-中原为核心,融合了荆豫人才的庞大统治集团。朝堂之上,虽然众人心思各异,但至少在表面上,呈现出一派君臣和睦、上下齐心的景象。
封赏之后,袁绍借机向天子与群臣阐述了经过整合后的天下军力部署与防御体系,这既是透明化的需要,也是一种战略威慑。
总览:
北军核心:约十万,包括颜良、文丑、张合、高览等部,多为百战精锐,装备最为精良,作为战略总预备队,驻防司隶、许都周边,随时策应各方。
各地镇戍军:包括荆州军(关羽、张飞统辖,约五万,含新建水师)、豫州军(魏延统辖,约三万)、青州军(夏侯渊统辖,约两万)、并州军(约两万)、幽州军(约两万)等,总兵力约二十万,负责区域防务与地方治安。
边军及特殊部队:如朔方张辽部(约一万五千,以骑兵为主)、司隶钟繇-夏侯惇部(约三万,兼顾洛阳防务与西线预警)、荀攸东线军团(约四万,防御孙策)等。
总计:袁绍目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常备军总兵力已超过四十万,这还不包括各郡国的守备兵力,实力空前雄厚。
详细布防:
东部战区(对孙策):
总督:征南将军荀攸。
防区:自广陵至合肥沿线。
兵力:以徐晃、于禁、李典、臧霸、太史慈等部为核心,辅以地方守军,总计约四万。重点加固合肥城防,广布烽燧,训练水军(以太史慈为主),采取积极防御策略,震慑江东,使其不敢轻易北犯。
中部战区(荆襄防务):
核心:荆州牧关羽、都督张飞。
防区:江北荆州全部。
兵力:整合原荆州军与部分北军,约五万。其中,文聘、蔡瑁、张允负责的水军约一万五千人,舰船数百艘,以襄阳、樊城为基地,日夜操练。陆师则由张飞亲自督导,关平、周仓等为辅,沿江立寨,与江东周瑜隔江对峙。此战区压力最大,但有关羽坐镇,袁绍较为放心。
司隶部队(西线前沿):
统帅:司隶校尉钟繇,镇西将军夏侯惇为辅。
驻防:以洛阳、长安为核心,潼关为前哨。
兵力:约三万人,并非纯粹野战军团,而是兼具卫戍、屯田与战略预警功能。其中:
潼关守军:约八千,由曹仁先锋军团先头部队及原驻军组成,装备大量强弩、礌石,深沟高垒,时刻监视西凉动向。
洛阳中军:约一万五千,由夏侯惇直接统领,多为经历过中原大战的老兵,装备精良,作为司隶地区的机动力量。
长安及三辅卫戍:约七千,由钟繇掌握,负责地方治安、粮草囤积与后勤保障。
战备:司隶地区已囤积了大量粮草军械,道路进行了修整,驿站系统强化,确保一旦西征令下,大军能迅速前出潼关。同时,钟繇利用其影响力,不断安抚关中豪强,搜集西凉情报。
朔方军(北线奇兵):
统帅:朔方都督张辽,副都督高顺。
兵力:约一万五千,核心为张辽、高顺带来的并州、河内精锐(约八千),以及田豫原有的边军骑兵和归附的胡骑(约七千)。这是一支高度机动化的部队,尤其擅长骑射与长途奔袭。
编制与训练:
轻骑营:约六千,由归附的鲜卑、乌桓突骑及汉军轻骑混编,由张辽亲自督导,主司侦察、骚扰、侧翼突击。
陷阵营:高顺直属,约八百,重甲步兵,攻坚核心,虽在朔方,亦加强马背机动训练。
并州狼骑:约三千,张辽旧部,人马俱甲,冲击力极强。
屯垦戍卒:约五千,半兵半农,由陈泰、张嶷、马忠、邓贤四将分管,既负责屯田保障后勤,也是预备兵源。
战略任务:驻扎朔方郡,一方面防御北疆胡人,更重要的是作为未来西征的战略侧翼。他们不断以小股部队向西凉北部进行武装侦察,熟悉地形道路,并伺机挑动羌胡与韩遂、马超的关系。张辽治军严明,与田豫配合默契,将朔方经营得铁板一块,如同一把隐藏在袖中的利刃,直指西凉后背。
盛大的朝会与封赏之后,晋王府邸内,一场小范围的密谈却在悄然进行。颜良、文丑等少数几位最核心的河北元从,面带忧色地求见袁绍。
大王,颜良性子最直,率先开口,末将等并非对封赏有何不满!只是……如今荆豫之人,如关羽、徐庶等,皆居高位,手握实权。那关羽,更是独镇荆州,假以时日,万一……
文丑也补充道:是啊,大王!还有那曹操旧部,遍布朝堂军中。我等并非猜忌,只是担心大王安危,担心我等河北子弟日后……
袁绍静静地听着,并未动怒。他理解这些老弟兄的担忧,这是权力扩张和人才融合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阵痛。他抬手制止了他们继续说下去。
孤,明白你们的心意。袁绍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然而,欲取天下,非一州一郡之力可为。昔年汉高祖能用韩信、陈平,光武帝能纳云台诸将,方成帝业。关羽,义士也,既已归心,孤便信他。徐庶、孔明,皆王佐之才,不用,是孤之损失。孟德(曹操)及其部下,如今与孤同心同德,共扶汉室,岂可再以旧日眼光视之?
他站起身,走到颜良、文丑面前,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尔等是孤之肱骨,是根基所在。但孤希望,这根基之上,能建立起参天大厦,而非画地为牢。信任,有时比刀剑更利。放心,孤心中有数。
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暂时安抚了元从们的不安,但也预示着内部整合仍需时日。
次日,袁绍在王府正堂,召集所有即将参与西征或负责相关后勤的重臣,进行最后一次战前部署与誓师。
堂内,西凉地图高悬,曹仁、张合、夏侯惇(已从司隶赶回)、钟繇、郭嘉、贾诩、诸葛亮、司马懿等济济一堂。
袁绍一身戎装,目光锐利如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诸公!他声音沉雄,封赏已毕,布防已定!内部些许杂音,不足挂齿!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西凉韩遂、马超,割据称雄,不服王化,更兼屡犯三辅,劫掠百姓,此獠不除,关中不宁,天下难安!
他指着地图:据军情司密报,韩马二人因我离间之计,已生嫌隙,互相猜忌,此乃天赐良机!曹仁!
末将在!曹仁踏前一步。
命你为西征大军前锋,率本部及张合所部‘大戟士’,即日兵出潼关,进逼渭水,试探敌军虚实,伺机寻找战机!
夏侯惇、钟繇!
臣在!二人齐声应道。
司隶全军,进入战时状态!全力保障前线粮草军械供应,稳定后方,若有差池,唯尔等是问!
必不负大王重托!
张辽!
末将在!(由信使代表)
朔方军,加强活动力度,做出自北向南进攻姿态,牵制西凉北部兵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得令!
郭嘉、贾诩、司马懿!
臣在!
军情司继续加大对西凉的渗透与离间,务必使韩马裂隙扩大,最好能使其火并!
遵命!
诸葛亮!
亮在!
你精于内政,西征期间,协助丞相(曹操)与荀令君(荀彧),统筹各方资源,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
亮,定当竭尽全力!
一道道命令发出,整个战争机器彻底开动。袁绍最后环视众人,拔出腰间佩剑,直指西方,声震屋瓦:
孤,誓要踏平西凉,擒斩韩马,扬我大汉天威!此战,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堂内群情激昂,吼声如雷。
许都的庆功余韵尚未完全消散,一股更加浓烈的战争阴云,已伴随着坚定的决心与周密的部署,沉沉地压向了广袤而混乱的雍凉大地。一个全新的、决定北方最终归属的战局,即将展开。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