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可能存在的紧张局势,似乎被严格限制在前朝,后宫之中依旧维持着表面的繁华与平静。选妃事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日,严姑姑宣布了一项令人期待的考核——乐礼。并非要求采女们精通乐器,而是考核她们对宫廷雅乐的鉴赏、以及对乐舞礼仪的把握。届时,将有宫廷乐府的乐师与舞姬进行表演,采女们需依礼观赏,并能略作点评。
考核地点设在了御花园中一处名为“瑶台”的水上高台,四周轻纱漫卷,仙气氤氲,景色极佳。
考核当日,采女们身着正式宫装,依序跪坐于瑶台两侧的蒲团上。前方主位空悬,但设了数张案几,几位内廷司礼监的宦官和教坊司的女官作为考官落座。
丝竹声起,宫廷乐师们奏响了庄重典雅的乐章。身着霓裳的舞姬翩跹起舞,身姿曼妙,步伐精准,每一个动作都符合严格的礼制规范,展现的是神朝的威仪与文化的昌盛。
采女们需凝神观赏,不能交头接耳,待到一曲终了,考官会随机点名,询问观感。点评需恰到好处,既要显露出一定的鉴赏力,又不能过度解读或妄加评论,核心是符合“礼”与“度”。
姬瑶被点到时,从容应答:“乐声庄严肃穆,舞姿中正平和,尽显我朝堂皇气象,令人心生敬仰。”回答四平八稳,挑不出错。
另一位秀女则过于紧张,支吾道:“很……很好听,很好看……”便被考官淡淡瞥了一眼,不敢再多言。
轮到虞璎时,她略一沉吟,恭敬道:“臣女听闻,乐者,天地之和也。此乐章序曲舒缓,似春风化雨,喻示陛下仁德布于四海;中段激昂,如雷霆震动,象征神朝武备昌隆,威加宇内;尾声复归平和悠远,寓意四海升平,国祚绵长。舞姬步伐精准,暗合周天星斗之位,臣女佩服。”
她将乐曲与舞蹈同天地、帝王、国运联系起来,既显露出一定的见识和悟性,又将赞美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且完全符合宫廷雅乐的政治寓意。
几位考官闻言,眼中都露出一丝赞赏。司礼监的太监微微颔首:“倒是有些见解。”
然而,就在乐礼考核进行到后半段,一曲新的乐章即将奏响之际,异变突生!
一名位于乐师队伍末尾、负责吹奏玉埙的乐师,忽然身体剧烈一晃,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额头上青筋暴起,他手中的玉埙发出一声极其尖锐、刺耳、完全不合音律的怪响!
“哔——!”
这声怪响极其突兀,瞬间撕裂了庄重和谐的乐声氛围!所有乐师和舞姬的动作都为之一乱,采女们更是吓了一跳,不少人惊得低呼出声,场面一时有些骚动。
那名乐师似乎想强撑,却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手中的玉埙,整个人直挺挺地向后倒去,昏死过去!
“啊!”有采女吓得尖叫起来。
“肃静!”主考的宦官脸色一沉,厉声喝道,立刻有侍卫上前将那昏倒的乐师拖下,并迅速清理现场。
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已经发生,乐礼考核被彻底打断。瑶台上的气氛变得极其尴尬和凝重。在如此重要的宫廷场合,出现乐师呕血昏厥之事,被视为极大的不祥与失仪。负责乐礼安排的教坊司女官吓得跪伏在地,浑身颤抖。
考官们的脸色都很难看。这意外不仅扫兴,更可能被解读为某种不吉的预兆,若传扬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之际,虞璎却微微蹙眉,她方才离那乐师不算太远,隐约闻到那乐师吐血时,空气中弥漫开一丝极淡的、异常辛涩的气味,这并非普通急症或旧伤复发的迹象。
她深吸一口气,忽然起身,走到台中央,对着考官们敛衽一礼,声音清晰却不高,足以让在场众人听见:“诸位大人,臣女妫姓虞璎,略通药石。方才观那乐师气色骤变,呕血昏厥,其血味辛涩异常,似是误食或沾染了某种燥烈伤脉之物,以致气血逆冲,突发恶疾。此事恐非寻常病痛,或是无心之失,还请大人明察,以免惊扰圣听,亦免教坊司蒙受不白之冤。”
她这番话,巧妙地将事件定性为“意外”或“误食”,而非“不祥”,既点出了可能的原因,又给了考官们一个彻查并妥善处理的方向,同时为吓坏了的教坊司女官说了句话。
考官们一愣,相互对视一眼。那司礼监太监深深看了虞璎一眼,沉吟片刻,道:“你所言可有依据?”
虞璎垂首:“臣女不敢妄断,只是闻其血气有异,故大胆揣测。大人可速召太医查验,便知分晓。”
“准。”太监立刻下令,“速传太医署当值太医前来!封锁乐府相关人员,彻查今日饮食器具!”
有了调查方向,场面很快被控制住。考核无法继续,采女们被严姑姑带领着,安静地退离瑶台。
回去的路上,所有采女看虞璎的眼神都变了。不再是单纯的嫉妒或审视,而是多了几分惊异、探究,甚至一丝敬畏。在那种突发情况下,她能迅速镇定下来,凭借专业知识发现疑点,并勇敢站出来提出见解,化解僵局,这份冷静、胆识和能力,远超寻常采女。
姬瑶看着虞璎的背影,眼神愈发冰冷,袖中的手微微握紧。这个妫姓旁系女,一次又一次地出乎她的意料。
喜欢后宫修仙记:从采女到女帝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后宫修仙记:从采女到女帝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