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辽西平原,风里都裹着麦香。老张头扛着镰刀站在自家田埂上,望着金灿灿的麦田,浑浊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这五亩地,是他这辈子种过最肥的田,麦穗沉得压弯了麦秆,一眼望过去,满是丰收的喜意。
“他爹,快歇会儿,喝口水!”金氏提着陶罐走过来,肚子已经有些显怀,走路慢腾腾的,却掩不住脸上的笑意。自从开春查出怀孕,她每天都要来看好几遍麦子,总说孩子来得巧,能赶上吃新麦磨的面。
老张头接过陶罐,咕咚咕咚喝了两口凉水解渴,抹了把嘴说:“今年这麦子,一亩地少说能收四石!比去年还多一成!咱们的粮仓,怕是要装不下喽!”
这话倒不是夸张。去年他们刚种这地时,心里还犯嘀咕,怕自己种不好辜负了官府的好。没想到官府不仅给了种子和犁,还派老农来教他们“深耕浅种”,夏天修的水渠又及时浇了水,麦子长得比在中原时好上十倍。
收割的日子忙得脚不沾地,村里的农户们却没一个抱怨的。男人们在地里割麦、打谷,女人们在家做饭、晒粮,连孩子们都帮着捡拾掉落的麦穗,田埂上时不时传来笑声。老张头看着这热闹的景象,总想起在中原逃荒的日子——那会儿别说丰收,能有口饱饭就不错了,哪见过这样人人有盼头的光景?
忙了十多天,终于把所有麦子都收进了粮仓。老张头打开粮仓门,看着堆得冒尖的麦粒,伸手抓了一把,麦粒饱满圆润,在阳光下泛着光。他凑近闻了闻,满是新麦的清香,眼眶忍不住有点发热。
“他爹,咱们先把公粮挑出来吧?”金氏扶着腰走进来,“可汗对咱们这么好,可不能少了官府的公粮。”
老张头点点头,当即拿出官府发的粮斗,仔细地量出公粮。辽国的税很轻,只收收成的一成,还能自愿用杂粮抵一部分。老张头却特意挑了最饱满的新麦当公粮,一边装袋一边说:“官府给了咱们地,给了种子,还帮咱们修水渠,这点公粮算啥?可不能让官差说咱们忘恩负义。”
第二天一早,老张头推着装满公粮的独轮车,跟着村里的农户一起去县里交粮。县衙外早就排起了长队,官差们拿着册子,一边称重一边登记,还时不时跟农户们说笑两句,没有一点架子。轮到老张头时,官差掂了掂粮袋,笑着说:“张老伯,您这粮成色真好!今年又是大丰收吧?”
“托可汗的福,收成好得很!”老张头笑得合不拢嘴,“家里还剩不少呢,等过几天,我再拉点来卖给官府。”
官差点点头:“行!官府的收购价还跟去年一样,一石麦给五十文钱,保证不亏了您!要是您想换布或者盐,也能用粮食抵,都划算。”
交完公粮,老张头推着空车往家走,心里盘算着剩下的粮食——除了留够一家人过冬和明年的种子,还能剩十多石,要么卖给官府换钱,要么换点布给金氏做新衣服,再给未出生的孩子打两身小衣裳。想到孩子,他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回到家时,金氏正坐在院子里缝衣服,手里拿着一块浅蓝色的粗布,是上次用粮食换的。看到老张头回来,她连忙起身:“公粮交了?官差没说啥吧?”
“没说啥,还夸咱们粮好呢!”老张头把交粮的事说了一遍,又提起卖粮的打算,“等卖了粮,我再去铁匠铺给你打个新的木盆,你怀着孕,用旧盆不方便。”
金氏笑着点头,眼眶却有点红:“以前在高句丽当农奴时,哪敢想能有自己的地、自己的粮食,还能给孩子做新衣服?要是我爹娘还在,看到现在的日子,肯定也高兴。”
老张头知道金氏想家,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以后咱们这儿就是家了。等孩子生下来,咱们让他去村里的学堂读书,识了字,以后就能过更好的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粮仓里的粮食还没来得及卖,村里就传来了好消息——官府要组织农户修新的水渠,不仅管饭,还发工钱,要是去干活,还能多领一张铁引。老张头本来想在家陪金氏,可金氏劝他:“你去呗,多挣点钱,还能换把新镰刀,明年种地也方便。我在家没事,邻居王大娘还能来陪我。”
老张头拗不过金氏,只好去了水渠工地。工地上很热闹,农户们分成几队,有的挖渠,有的运土,官差们拿着水壶来回送水,午饭是粟米粥加咸菜,还管够。晚上收工时,官差给每个人发了工钱,老张头拿着沉甸甸的铜钱,心里满是踏实。
转眼到了冬天,第一场雪落下时,金氏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老张头抱着襁褓里的孩子,看着孩子皱巴巴的小脸,激动得手都在抖。金氏虚弱地笑着说:“给孩子起个名吧?”
老张头想了想,望着窗外的雪景,又看了看粮仓的方向,说:“就叫‘满仓’吧!希望他以后能吃饱饭,咱们家的粮仓,永远都满当当的!”
满仓满月那天,村里的农户们都来道贺,有的送了一筐鸡蛋,有的送了块布,还有的抱来自家做的米糕。老张头杀鸡宰鸭,摆了几桌酒,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热闹得像过年。
酒过三巡,有人提起以前的日子,叹着气说:“要是早知道辽国这么好,当初就不该在中原遭罪。”
老张头举起酒杯,大声说:“咱们能有今天的日子,全靠可汗!以后咱们好好种地,好好过日子,不辜负可汗的好!”
众人纷纷举杯,齐声应和。窗外的雪还在下,屋里却暖烘烘的,满是欢声笑语。老张头看着怀里熟睡的满仓,又看了看身边笑着的金氏,心里满是幸福——他曾经以为,自己这辈子只会在逃荒和饥饿中度过,却没想到,在辽国这片土地上,他不仅有了地、有了粮,还有了家、有了孩子。
他不知道辽国以后会怎样,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要好好种好自己的地,把满仓养大,让孩子在这片土地上,过比他更好的日子。
(未完待续)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