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的御书房内,耶律现拿着西域都护府送来的吐蕃军情奏报,指尖轻轻敲击着桌案,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奏报上写得清楚——自朝廷下令资助吐蕃反叛部族、对逻些城实施贸易禁运后,短短三个月,吐蕃本部已丢了大半国土,东部的工布部族、西部的象雄复国军,已兵临逻些城百里之外,松赞干布的禁军连番战败,粮草已不足一月之用。
“看来,是时候派使臣去逻些城了。”耶律现对着身旁的太监说道,“传旨给鸿胪寺,让寺卿王玄策亲自去一趟吐蕃,向松赞干布传朕的旨意——要么开城投降,归入大辽版图;要么顽抗到底,等叛乱部族攻破逻些城,朕可不会再保他的性命。”
太监躬身应下,转身去传旨。耶律现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铁路,心中暗忖——对付吐蕃这种靠地理优势顽抗的政权,硬攻不如巧取。资助反叛部族消耗其国力,贸易禁运断其补给,双管齐下,既能减少辽国的兵力损耗,又能让松赞干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只能乖乖投降。
而此时的逻些城,早已没了往日的繁华。街道上行人稀少,商铺大多关门,偶尔能看到穿着破烂铠甲的吐蕃士兵匆匆走过,脸上满是惶恐。赞普宫殿内,松赞干布正对着满朝文武大发雷霆,手中的羊皮卷被他撕得粉碎。
“废物!都是废物!”松赞干布怒喝着,“工布部族不过是些山野村夫,象雄残部更是丧家之犬,你们竟然连他们都打不过?朕养你们这群饭桶有何用!”
殿下文武百官皆垂首不语,大相禄东赞的弟弟禄东赞杰脸色惨白,颤巍巍地说道:“赞普,不是我军无能,是敌军有辽人的火绳枪和钢刀,咱们的士兵拿着青铜剑和皮甲,根本不是对手啊!而且……而且咱们的粮草快用完了,城里的百姓已经开始抢粮了。”
“粮草?辽人!”松赞干布猛地想起远在洛阳的禄东赞,心中怒火更盛,“禄东赞那个废物!去了洛阳这么久,不仅没求来辽国的援助,反而让辽人资助叛军、断咱们的粮道!他是不是早就投靠辽人了?”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跌跌撞撞地跑进来,高声喊道:“赞普!大辽使臣到了!就在城外,说要亲自给您传辽帝的旨意!”
松赞干布浑身一僵,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他知道,辽国使臣此时到来,绝不会是好事,大概率是来逼降的。可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深吸一口气,强装镇定地说道:“宣他进来!”
很快,王玄策穿着一身华丽的辽官服饰,在侍卫的引领下走进大殿。他目光扫过殿内惶恐的吐蕃官员,最后落在松赞干布身上,微微拱手,却并未行跪拜之礼,语气平淡地说道:“大辽鸿胪寺卿王玄策,奉我皇旨意,前来传旨。”
松赞干布强压着心中的不满,冷声道:“辽帝有何旨意,尽管说来。”
“我皇说了,”王玄策从怀中掏出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展开念道,“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昏庸无能,不能统御部族,致吐蕃内乱,百姓流离。朕念及雪域百姓无辜,愿给松赞干布一条生路——三日之内,开城投降,卸去赞普之位,率王族迁居洛阳,吐蕃国土归入大辽,设吐蕃都护府管辖。若三日之后仍不投降,朕将下令停止资助叛乱部族,任由他们攻破逻些城,到时候,吐蕃王族的下场,就不是朕能掌控的了。”
圣旨念完,殿内一片死寂。松赞干布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指节泛白。他知道,王玄策的话绝非威胁——如今的逻些城,外有叛军围城,内无粮草补给,若是不投降,用不了三天,城里就会大乱,叛军趁机攻城,他和王族必死无疑。
“辽帝欺人太甚!”松赞干布怒喝一声,猛地一拍桌案,“吐蕃就算灭亡,也绝不会向辽国投降!”
“赞普何必逞口舌之快?”王玄策淡淡一笑,“您若是真有骨气,就不会让禄东赞去洛阳求降了。如今禄东赞还在洛阳驿馆待着,若是您不投降,他的下场,恐怕也不会好。更何况,您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城里的百姓着想——叛军攻破城池后,烧杀抢掠,百姓们又该何去何从?”
松赞干布沉默了。他想起城外叛军的凶残,想起城里百姓的哀嚎,心中的怒火渐渐被绝望取代。他知道,王玄策说的是实话,若是顽抗到底,最后受苦的还是吐蕃百姓,而他自己,也落不到好下场。
“我……我需要考虑一下。”松赞干布的声音带着颤抖,没了之前的强硬。
“赞普只有三天时间。”王玄策收起圣旨,语气带着一丝警告,“三天之后,我会再来。若是届时还没有答复,我就回洛阳复命了。”
说罢,王玄策转身离开了大殿,留下满殿沉默的吐蕃官员和脸色惨白的松赞干布。
接下来的三天,松赞干布彻夜难眠。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有人主张顽抗到底,有人主张投降,双方争论不休。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城外的叛军攻势越来越猛,城里的粮草也越来越少,甚至有士兵开始偷偷逃跑,松赞干布知道,他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第三天清晨,松赞干布穿着一身素服,亲自打开逻些城的城门,迎接王玄策。他手中捧着吐蕃的传国玉玺,走到王玄策面前,缓缓跪下,声音带着绝望:“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愿率吐蕃归降大辽,从此为大辽子民,永不反叛。”
王玄策接过传国玉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伸手扶起松赞干布:“赞普能识时务,乃是吐蕃百姓之福。我皇定会善待赞普及其王族,让你们在洛阳安享晚年。”
消息传到洛阳,耶律现正在查看吐蕃都护府的官员任命名单。听闻松赞干布投降,他满意地点点头,对着身旁的工部尚书说道:“传旨徐茂公,即刻率军进驻逻些城,接管吐蕃军政事务,推行均田制与科学教育,尽快修通通往吐蕃的铁路。另外,派工匠去雪域高原,教百姓们使用新式农具,让他们早日过上好日子。”
“臣遵旨!”工部尚书躬身应下。
耶律现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满是感慨。吐蕃的归降,意味着大辽的版图又扩大了一步,雪域高原从此纳入华夏版图,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他,也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长治久安的大一统帝国,让工业与文明的火种,传遍天下。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