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清康熙年间,山东济阳有个祝家村,村里住着个祝老汉。这老两口儿啊,勤勤恳恳活了大半辈子,眼瞅着儿女成家立业,本该享清福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
这年开春,祝老汉刚过完五十大寿,突然就病倒在床。请来的郎中纷纷摇头,告知准备后事,果然没几日,老汉就咽了气。
灵堂里白幡还没挂齐整,家里人正哭天抢地,突然听见棺材板“咚咚”直响!您猜怎么着?死人居然开口喊话啦!
只听到一声:“老婆子!赶紧的,快过来!”
这一嗓子把孝子贤孙吓得够呛——胆小的直接钻桌底去了,还是大儿子胆壮,颤巍巍凑到棺材边一看:哎呦喂!老爷子正瞪着眼睛喘气呢!
一家人手忙脚乱把老汉扶出来,这个递水那个顺气。
谁知那老汉推开众人,独独拉住老伴的手,说道:“我刚走到黄泉路口,越想越不得劲——留你一副老骨头在儿女手里,冷了热了都要看人脸色,活着有啥滋味?不如跟我一块走!”
您听听这话!街坊四邻都当老头刚还魂说胡话呢。
可那老汉还较真了,捶着炕沿直催老婆子:“快收拾收拾,咱俩搭伴儿上路!”
老太太哭笑不得,回道:“老头子哎,你刚活过来又要寻死,这算哪门子事哟?”
老汉急得直拍大腿,忙说:“死还不容易?你赶紧去把家务事交代交代!”
老太太拗不过,假装到院里转悠半柱香功夫,回屋哄他说:“都安排妥啦!”
谁知老汉较真,说:“你换上新衣裳,跟我一道体体面面地走!”
老太太瞅着满堂儿孙憋笑的模样,老脸臊得通红,说:“当着孩子们面并排躺尸,这不成老不修了?”
老汉顿时来气道:“两口子同生共死,有啥可笑!”
他急得把炕席拍得啪啪响!
儿女们见老爹真动了气,只好劝老娘说:“您就依了爹吧!”
老太太叹了口气,慢吞吞换上逢年过节才穿的绛色裙袄,扭扭捏捏躺到老汉身边。
您猜怎么着?这老两口头挨着枕头,老太太忽然不笑了,眼皮慢慢耷拉下来,呼吸越来越轻......
满屋子人等着看老两口闹笑话呢,谁知等着等着觉得不对劲了!
大女儿凑近一瞧——娘的脸庞冰凉冰凉的!再探鼻息,竟然没气了!慌忙去推老爹,同样浑身僵冷!
刚才还说笑的一对老夫妻,转眼就真成了并排躺着的尸首!
这下可炸了锅!孝子贤孙哭的哭喊的喊,请郎中的请郎中,可谁也说不清这玄乎事。
后来,祝老汉的弟媳妇在毕刺史家当佣人时,才把这段奇闻传了出来。
各位您细品,祝老汉这份心思透着多少辛酸?老人家怕的不是死,是活着成了儿女的累赘。您看现今社会上,多少老人吃口热饭都要看儿女脸色?
祝老汉这招“牵手赴黄泉”,看似荒唐,里头藏着多少无奈!
所以老话说的好:敬老爱老不能光嘴上说说,得让老人家活得有滋味、有尊严哪!
这段奇闻后来被蒲松龄记在《聊斋志异》里,还特意点评说:“黄泉路茫茫,来去自主张,真是奇哉!何况还要带着老伴同行,这般从容不迫。世人临终最放不下的就是枕边人,若都学得这般豁达,哪还用惦记什么分家产、留遗嘱!”
这正是:
泉路茫茫自主张,老翁携妇赴冥乡。
莫道黄泉无客栈,鸳鸯枕上话沧桑。
喜欢聊斋志异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聊斋志异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