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李明远就跟着一位老乡出发了。这老乡是赵刚特意安排的,说是对去县城的路熟。一路上,两人都没怎么说话,只有脚下的碎石子在鞋底发出“沙沙”的声响。
到了县城附近,老乡指了指前面的小路:“小李同志,我就送到这儿了,顺着这条路走就能进城,你自己小心啊。”
李明远感激地握了握老乡的手:“谢谢您,您回去也小心。”
看着老乡远去的背影,李明远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身上的长衫,朝县城走去。
县城的城门下,站着几个荷枪实弹的鬼子和伪军,正挨个检查进城的人。李明远心里有点紧张,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的身份证明。
“干什么的?”一个伪军拦住了他。
“老总,我是从乡下来的教书先生,想进城找份差事。”李明远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伪军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伸手把他的身份证明拿过去看了看,又扔了回来:“进去吧,别惹事。”
“是是,谢谢老总。”李明远连忙点头,快步走进了城。
城里的景象让他心里一沉。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关着门,偶尔有几个行人,也是低着头匆匆走过,脸上满是惊恐和麻木。墙上到处贴着日本的宣传标语和告示,刺眼的太阳旗在风中招展。
按照事先记好的路线,李明远来到了德顺茶馆。茶馆里人不多,几个老头在角落里喝茶聊天,一个伙计在门口擦着桌子。
李明远走进去,找了个空位坐下,点了一碗茶。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发现角落里有个戴着毡帽的中年人,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朵用纸折的三瓣花——这正是他要找的暗号。
李明远端起茶碗,走过去坐在中年人对面,轻声说:“老板,这茶味道不错。”
中年人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客官喜欢就好。你是新来的吧,有什么事要帮忙?”
李明远也笑了笑:“我想找刘老板,有点事想和他商量。”
中年人点点头:“我就是,你有什么事直说吧。”
李明远把来意简单说了一下,刘老板听后,皱了皱眉头:“这事有点麻烦。最近鬼子查得严,好多教书先生都不敢露面了,怕被抓去给他们做事。”
“那怎么办?”李明远着急地问,“孩子们不能再等了,不然就被鬼子毒害了。”
刘老板沉思了一会儿:“这样吧,我给你列几个名单,都是可靠的教书先生,你去找他们谈谈,看看能不能把孩子们组织起来。不过你要小心,别被鬼子盯上了。”
“好,谢谢您,刘老板。”李明远接过刘老板递过来的纸条,小心翼翼地收好。
接下来的几天,李明远开始逐个拜访名单上的教书先生。有的先生一听是根据地来的,立刻表示愿意帮忙;有的则担心家人的安全,犹豫不决。李明远耐心地做着工作,给他们讲根据地的情况,讲抗日的道理。
终于,有几位先生被他说服了,答应一起把孩子们带到根据地去。
“李老师,我们相信你,也相信根据地能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未来。”一位姓王的老先生说,“不过,这么多孩子一起走,目标太大,得想个办法才行。”
李明远也正为这事发愁呢。他想了想,说:“王老师,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分批出城,在城外的树林里集合,然后再一起去根据地。”
“嗯,这个办法好。”王老先生点点头,“我去通知其他先生,让他们准备一下。”
就在李明远和教书先生们紧锣密鼓地准备转移孩子们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一天,李明远在去通知另一位先生的路上,突然看到前面围了一群人。他凑过去一看,只见几个鬼子和伪军正押着一个人,那人正是他拜访过的一位教书先生,张先生。
“你们凭什么抓我?我犯了什么罪?”张先生愤怒地挣扎着。
“你还敢嘴硬?有人举报你通共,跟我们走一趟吧!”一个鬼子军官恶狠狠地说。
李明远心里一凉,知道事情败露了。他赶紧转身,想去找刘老板商量对策,却发现身后不知什么时候也出现了几个伪军。
“你也别跑了,跟我们走!”一个伪军伸手来抓李明远。
李明远来不及多想,抬腿就是一脚,把伪军踢倒在地,然后转身就跑。他在狭窄的街道里左拐右拐,身后不时传来鬼子和伪军的喊叫声和枪声。
“站住!不然开枪了!”
李明远哪里敢停,他拼命地跑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被抓住,一定要把消息送出去,不能让孩子们和教书先生们的努力白费。
终于,他甩掉了追兵,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他靠在墙上,大口喘着气,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现在怎么办?李明远知道,鬼子肯定已经开始全城搜捕他了,转移孩子们的计划也被打乱了。他必须尽快想办法通知刘老板和其他教书先生,让他们赶紧躲起来,再想别的办法。
喜欢1937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1937年的日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