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内,檀香袅袅,方才辩道的余韵尚未完全散去,便被殿外内侍的通传声打破:
“启禀陛下,太师蔡京求见。”
徽宗端坐御案之后,面上无波无澜,只淡淡道:“宣。”
殿门缓缓打开,发出一阵轻微的嘎吱声。在众人的注视下,一位身着紫色仙鹤补服的老者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他面容清瘦,但却难掩其精明干练的气质。这位老者便是权倾朝野的太师蔡京。
蔡京的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稳,仿佛他脚下的地面都是他权力的象征。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的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了徽宗皇帝身上。他先是恭恭敬敬地向徽宗行了一个大礼,然后用他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臣蔡京,叩见陛下。”
徽宗微笑着点了点头,抬手示意蔡京起身。蔡京缓缓站起,目光在不经意间扫过了侍立在一旁的方炎。那一瞬间,他的眼底深处似乎掠过了一丝极难察觉的阴鸷与忌惮。
然而,这丝异样的情绪转瞬即逝,蔡京迅速恢复了他那恭敬而谦逊的表情。他再次向徽宗行礼,然后说道:“谢陛下隆恩,微臣有本要奏。”
徽宗的声音温和而亲切,他对方炎说道:“方卿亦非外人,有何事,但讲无妨。”这句话一出,不仅让蔡京的眼皮微微跳动了一下,就连方炎的心中也不禁一凛。
方炎深知这位道君皇帝的恩宠往往比刀锋更为致命。他连忙躬身行礼,说道:“谢陛下。”
蔡京面上笑容不变,躬身道:“陛下,臣此来,是为禀报陛下推行‘画学入科’之新政进展。”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自陛下圣意颁行,于国子监下设‘画院’,广召天下丹青妙手,以‘神、逸、妙、能’四品定阶,纳入科举取士之途。此令一出,天下画师莫不感佩圣恩,踊跃应试,实乃我大宋文治之盛事!”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几分恰到好处的忧虑:“然…朝中亦有不谐之音。以礼部侍郎周邦彦、翰林学士承旨张择端为首,纠集部分清流官员,联名上疏,言道:‘画学,匠作小道也,娱情悦性尚可,焉能与圣贤经义同列科场,取士授官?此乃混淆本末,动摇国本,长此以往,恐使天下士子舍本逐末,儒学衰微!’其辞甚烈,其势不小。”
徽宗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御案上一枚温润的羊脂玉镇纸,面上看不出喜怒。待蔡京说完,他目光转向方炎,嘴角噙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方卿,你乃兵家新锐,锐意进取,不拘一格。对此事,你有何见解?”
来了!方炎心头警铃大作!这绝非寻常垂询!识海中青铜兵书骤然光华流转,急速推演!无数信息碎片碰撞组合:画学入科…非为丹青小道…乃拓宽人族气运之路!皇室借此吸纳“艺道”气运,增益自身龙气!此举必然分薄、削弱传统儒家垄断的文道气运根基!更深层…似乎隐隐指向道家?兵书推演至此,便如遇迷雾,再难深入。
电光石火间,方炎已明其险!徽宗此问,既是考校,亦是试探,更是将他方炎置于风口浪尖,成为对抗儒家守旧势力的矛头!答得好,或可得帝王青睐;答得不好,便是与整个清流集团为敌!
心念电转,方炎深吸一口气,拱手朗声道:“陛下,臣以为,太师所奏新政,利国利民,正当其时!反对者之言,实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哦?”徽宗挑眉,兴趣更浓。“细细道来。”
方炎目光沉凝,字字铿锵:
“其一,儒家圣贤有训:‘唯才是举’!《论语》云:‘君子不器’。君子当如器皿,不囿于单一用途。治国安邦,岂能只凭经义文章?画道通神,可绘山川形胜,助兵家运筹帷幄;可摹民生百态,助君王体察下情;可传圣贤形神,助教化深入人心!此等大才,若因‘小道’之名而埋没,岂非违背圣贤‘举贤才’之本意?画学入科,正是践行‘唯才是举’之圣道!”
他引儒家经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青铜兵书之上浮现出论语的金色文字!殿内仿佛有儒门诵读之声隐隐回荡。
“其二,墨家巨子有言:‘万物为器’!器无贵贱,用之在人!画师手中画笔,与匠人之斧凿、兵家之刀剑、医家之银针何异?皆是‘兴利除害’之器!画作可筑城郭(建筑图样),可造舟车(器械图谱),可传医理(本草图谱),其用之大,关乎国计民生!墨家尚知‘兼爱’‘非攻’需‘工械之利’,我大宋欲强盛,岂能自缚手脚,鄙薄此‘万物为器’之大道?画学入科,正是广纳百工之智,强国富民之基!”
墨家“兼爱”“非攻”“工械”的理念被他巧妙串联,殿内墨家圣道之音回响!大殿中似有齿轮转动、器械轰鸣之虚影一闪而逝。
“其三,兵家之道,首重‘强国’!《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强国之道,在于聚拢天下英才,汇聚诸般智慧!画道,亦可为谋国之利器!绘制精密舆图,可知敌我山川险要;设计精良器械,可强我军攻守之能;描摹敌酋形貌,可助谍报擒贼擒王!昔日太宗朝,画院待诏燕文贵所绘《江山楼观图》,于征伐南唐时助大军辨明水道关隘,功莫大焉!强国之策,岂能拘泥于文武之别?画学入科,正是广开才路,汇聚强国之智!”
兵家伐谋、强国之论配合着铁血煞气,更有燕文贵旧例佐证,气势磅礴!兵家异向突现!殿内仿佛响起金戈铁马之声!
方炎一揖到底,声音斩钉截铁:“故臣以为,陛下圣心独运,立画学入科,乃开千古未有之新局!非但不违圣道,实乃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以‘唯才是举’聚英才,以‘万物为器’强根基,以‘强国’之志拓新途!此乃圣明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些许守旧迂阔之言,实不足虑也!”
“好!好一个‘唯才是举’、‘万物为器’、‘强国’之论!” 徽宗抚掌大笑,眼中精光四射,满是激赏!方炎这番言论,句句切中他推行新政的核心用意,更将其拔高到诸子大道融合、强国利民的高度,远比他预想的更为精彩透彻!这让他对方炎的欣赏与利用之心更甚。
一旁的蔡京,脸色却在瞬间变得异常难看,仿佛他刚刚吞下了一只令人作呕的苍蝇一般。他原本盘算着利用清流们的反对声浪来试探方炎的立场,甚至还暗藏着借刀杀人的心思。然而,事与愿违,方炎不仅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将新政夸得犹如天上的繁星般璀璨夺目,这一番言论更是让龙颜大悦!
蔡京心中暗自愤恨不已,但表面上却不得不强颜欢笑,硬生生地挤出了几分比哭还难看的僵硬笑容,说道:“定远侯的高见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啊,实在是发人深省……发人深省啊……”
徽宗畅快大笑后,目光灼灼地盯着方炎,心中盘算已定:此子锋芒毕露,才具非凡,更兼身负古兵书与词圣遗泽,若能收为己用,必是一柄利刃!他需要更进一步的考验,看看这把刀,是否足够锋利,是否足够听话!
“方卿见识超卓,深得朕心!”徽宗笑容收敛,目光转向侍立御阶之下的枢密使童贯。“童贯。”
“奴婢在。”童贯躬身应道,面白无须的脸上毫无表情。
“取‘山河鉴’来。”
“山河鉴?”方炎心中一震!此物之名,他在宗府时听宗颖提过只言片语,乃是大宋兵家至高秘宝!据传为太祖赵匡胤(大宋开国皇帝儒家兵家兼修的大圣)联合诸子百家大圣所制,镇国神器!
喜欢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