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江都宫殿,叛军围城,暮色如血。
方炎(杨广)独立于九重宫阙之巅,手中天子剑泛着凄冷的寒光。他历经八世轮回—赵括、项羽、马谡、关羽、吕布、张角,黄巢、杨广,这一次却感到如此无力。
大殿内外,宇文化及叛军的喊杀声震天动地,宫内却死寂得能听见烛泪滴落的声音。宦官连滚带爬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陛下,城破了!儒生们......儒生们打开了城门,说这是顺应天道!”
方炎惨然一笑。这一世,他面对的不仅是乱军,更是整个儒道势力对兵道的围剿。自汉武独尊儒术,兵家便被视为“不祥之器”,而他杨广三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在儒生口中更是穷兵黩武的暴君。
“以武止戈...”他抚摸着剑锋,指尖传来的刺痛让他保持着最后的清醒,“这一次,我竟连执戈的资格都没有了吗?”
到止为止了吗?方炎心中涌现强烈的不甘。
就在剑锋即将划过咽喉的刹那,整个世界忽然静止。飘落的树叶悬在半空,飞溅的血珠凝成琥珀,连呼啸的寒风都凝固在时光中。
“这是......兵道空间之力?”
方炎惊觉自己竟能随心操纵这片空间。随着他心念转动,四周景象飞速变幻。
春秋战国,曹刿论战,弱鲁胜齐;孙武挥剑,吴宫演兵;白起坑赵,血染长平;孙膑围魏,马陵减灶。兵法之祖们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他们的智慧凝结成不朽的兵书。
楚汉相争,项羽破釜沉舟,韩信十面埋伏。他看见勇气与谋略的极致,也看见英雄末路的悲凉。
三国鼎立,官渡火海,赤壁东风。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却难逃“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道轮回。
一幕幕战争画卷在眼前展开,方炎以上帝视角俯瞰千年兵争。他看见老子所言“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的真意,也悟出“以武止戈”并非不用兵,而是以战止战、以杀止杀。
“原来如此...”方炎喃喃道,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儒道只知贬兵,却不知无兵之护,文明何以存续?无剑之利,何以守护万家灯火、笔墨之香?”
他想起杨广临终时的从容——即使面对死亡,也要保持帝王的尊严。这一刻,他理解了那种超越生死的境界。
方炎随手一挥,时空流转至大宋时期。烽火连天中,百家思想再度碰撞,而兵道的真谛在硝烟中愈发清晰。
以武止戈,不是懦弱的回避,而是敢于亮剑的勇气;不是嗜血的杀戮,而是守护和平的责任。
当方炎再度睁眼,已回到现实。身旁,师尊宗泽欣慰地看着他,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好!兵家后继有人矣!”
但方炎敏锐地察觉到师尊气息不对。只见宗泽的身躯正缓缓消散,化作点点金光,如同夕阳下最后的余晖。
“师尊!这是为何?”方炎跪倒在地,声音哽咽。
宗泽淡然一笑,道出震撼的真相。
原来,按常理,成就半圣需入儒家圣院所掌控的“归墟幻境”,在其中寻得契合自身的“圣道晶石”,方能以此为基,构建稳固的半圣空间,真正踏入圣道。然而,圣院早已被儒道把持,非儒家认可、符合其教义的准半圣,根本不得其门而入。
为了给自己争得这一线成圣的机会,宗泽当年毅然亲赴抵御妖族的最前线——两界山,立下血誓,守护人族边疆十年!十年间,他浴血奋战,屡破妖族,以赫赫战功与守护人族之大义,才勉强换得儒道的认可,获得了进入归墟幻境的机会。但也正因为这十年不间断的血战与消耗,他道体受损,早已身负难以愈合的“大道之伤”。虽最终凭借大毅力寻得兵家圣道晶石,突破半圣,却也因此彻底断绝了更进一步、晋升大圣的可能,并且之后圣力连年流失,早已是油尽灯枯之态。
今日,他将自己兵道空间之中的圣道晶石尽数传给方炎,油尽灯枯,即将兵解。
“记住,炎儿,”宗泽的声音愈发微弱,却每一个字都如同烙印,深深刻入方炎的灵魂深处,“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儒道贬我等为凶器,斥我等好战,却不知……无兵之道,无剑之锋,这天下苍生,终将成为虎狼口中之肉,文明灯火,亦将熄灭于黑暗!”
话音袅袅散尽,宗泽的身影彻底化作漫天金色光点,如同无数执拗的星辰,最后闪烁了一次,便欲消散于天地之间。
“师尊——!”
方炎跪地,发出撕心裂肺的悲啸,伸手欲挽,却只抓住了一片虚无。那无尽的悲痛与愤怒尚未完全爆发,下一刻,那即将彻底消散的金色光点仿佛受到了某种牵引,如同百川归海,猛地向他汇聚,最终化作一道温暖而磅礴的洪流,尽数没入他的眉心识海!
“轰——!”
浩瀚如海的兵道真义、宗泽一生对兵法的理解、坚守与守护的信念,如同决堤的江河,在方炎心神中奔涌咆哮!他“看”到了宗泽年轻时意气风发,欲以兵道安天下;“看”到了他在两界山十年,独守孤寂,浴血搏杀,背影如山;“看”到了他为了这份传承,含笑兵解,无怨无悔……
这份传承,重于泰山!这份牺牲,感天动地!
与此同时,他识海深处那枚沉寂的青铜虎符,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虎符周围,那三千凝练的兵魂军阵前方,虚空扭曲,一道身披金甲、手持战戈、面容模糊却气息浩瀚磅礴的身影,骤然凝聚!其形象,竟与宗泽有七分神似!
圣道魂将!
师尊宗泽,竟以自身最后的残魂与圣道本源,融入了青铜虎符,化作了这尊守护兵道、守护方炎的圣道魂将!他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他的存在,他的守护!
直到此刻,方炎才彻底明白,为何自己需要历经那八世兵家将星的轮回,为何直至杨广那一世,在极致的困境与背叛中,才最终引动并稳固了自身的兵道空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兵家就被有意地边缘化、污名化,被视为屠夫之术,而非安邦定国之正道。千百年的压制,使得兵家圣道的凝聚,变得异常艰难。
但宗泽,用他全部的生命与牺牲,为他劈开了前路,让他深刻理解了兵道的本质——绝非好战,而是守护!守护该守护的一切,以战止战,以杀止杀!
方炎缓缓站起身,所有的悲痛化为钢铁般的意志,所有的迷茫化为洞彻未来的清明。他目光坚定如亘古不化的玄冰,又如燃烧的星辰。
师尊的兵道空间已与他的灵魂完美融合,再无分彼此。他,方炎,从此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稳固的兵道空间!心念转动间,便可演化兵道真义,凝聚半圣圣力!
至此,他正式踏入了兵家半圣之境!
“儒道不仁,以百家为刍狗。既然圣院不公,堵死我兵家正途,那我便……自开新天!”方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重塑规则的决绝。
他心念沉入自身那广袤而初生的兵道空间。只见青铜虎符高悬,如同大日,照耀空间。虎符之下,一座宏伟、肃穆、散发着铁血与智慧气息的兵家圣殿拔地而起!殿宇巍峨,廊柱之上雕刻着无数战争场景与兵法要诀。
圣殿之内,青铜兵书慢慢分解出无数个金色典籍,两侧浮现出一排排白玉书架,其上光影流转,凝聚成无数兵家典籍:《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纪效新书》……从上古兵阴阳家到后世成熟兵书,乃至一些失传的孤本奥义,皆在此显现。更有风后八阵图、诸葛武侯八阵图、鸳鸯阵等玄妙阵图,以光影模型的形式悬浮空中,缓缓运转,阐释着阵法之妙。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更令人心神震撼的一幕出现了。随着方炎半圣之力的注入与对兵道召唤的共鸣,圣殿中央那庞大的演武场上,开始凝聚出无数道强弱不一、却皆带着独特兵家气息的光影!这些光影仿佛从历史长河的深处被召唤而来,汲取兵道空间的力量,逐渐变得清晰。
他们身披不同时代的甲胄,手持各色兵器,或沉稳如山,或锐利如枪,或诡秘如雾。
兵圣 孙武,虚影抚剑,目光洞彻虚实;
杀神白起,持戟而立,煞气盈野,却又带着一抹深沉的无奈;
兵仙韩信,仗剑指点山河,胸藏百万甲兵;
卧龙诸葛亮,羽扇轻摇,八卦阵图在脚下若隐若现;
卫公李靖,英姿飒爽,身后似有千军万马奔腾;
岳武穆岳飞,金甲染血,“尽忠报国”四字隐约可见;
还有戚继光、 徐达 ……乃至更多或名垂青史,或名声不显却对兵道有独到理解的兵家英魂,他们的虚影一一显现!
这些跨越时空的兵家英魂们,静静地肃立在圣殿之中,他们的目光,或睿智,或凌厉,或悲悯,或坚毅,最终都汇聚于圣殿中央的方炎身上。那目光中,有审视,有期待,更有一种跨越千古的、对兵道传承不绝的渴望与托付!
圣道魂将(宗泽)手持战戈,默默立于方炎身侧,如同最忠诚的护卫与见证。
方炎立于英魂环绕之中,感受着周身奔涌的半圣之力与那浩瀚如星的兵家智慧。他抬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兵道空间,看到了那现实世界中,波谲云诡的汴京,看到了儒家圣院的巍峨门庭。
他的声音,在整个兵道空间中回荡,坚定而充满力量:
“师尊,您未走完的路,弟子继续。”
“诸位先贤,被尘封的兵道智慧,将由我重现光芒。”
“我要让这天下明白,兵道非是凶器,而是守护之盾!战争非是目的,而是止戈之手!以武止戈,方为至道!”
话音落下,兵家圣殿内,万千英魂虚影似乎齐齐震动,发出无声的应和。青铜虎符光芒大放,圣道魂将手中的战戈,直指苍穹!
一股全新的、独立的、不屈的兵家圣道气息,自方炎身上,自这方新生的兵道空间之中,勃然爆发,昭告着一位不依圣院、自开新途的兵家半圣,正式登临世间!
喜欢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