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北轩文会上发生的事情,根本不可能被封锁。尤其是在场的文官、幕僚人数众多,其中也不乏一些对陈景修等人垄断话语权早有微词,或单纯被张枫诗才所折服之人。
几乎就在张枫离开后的第二天,那三首如同天外惊鸿般的诗篇,以及他在文会上先抑后扬、以绝对碾压之势驳倒满座清流的经过,便如同狂风一般,席卷了整个定北城,并以惊人的速度向更远的地方扩散。
“听说了吗?镇国公张枫,在陈老御史的文会上,连作三首千古绝唱!”
“哪三首?快念来听听!”
“‘秦时明月汉时关’、‘赵客缦胡缨’、还有那首‘国破山河在’…我的天,每一首都听得人热血沸腾,又潸然泪下!”
“不是说他是武夫出身,不通文墨吗?这…这简直是文曲星下凡啊!”
“何止!听闻陈老等人本想刁难他,结果被他引经据典驳得哑口无言,最后三首诗一出,满座皆惊,无人敢再置一词!”
市井巷陌,酒楼茶肆,到处都在传诵那三首诗,议论着那场惊世骇俗的文会。张枫的形象,在民间和普通士子心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凭借家世和军功上位的年轻勋贵,更是一个身怀绝世才华、能在沙场与文坛同时绽放光芒的传奇人物!尤其是那首《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道尽了战乱中无数人的心声,引起了最广泛的共鸣。
对于广大的寒门士子而言,张枫的出现,更像是一道划破黑暗的光。
他们大多出身贫寒,苦读诗书,却往往因缺乏门路和背景而仕途艰难。而张枫,虽出身高贵,却能在文坛上以绝对的实力碾压那些倚老卖老、把持清议的所谓“名士”,这让他们感到一种扬眉吐气的快意!
“张公爷真乃我辈楷模!”
“文武双全,心系百姓,方为真名士!”
“比起那些只知空谈、党同伐异的所谓清流,张公爷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无数寒门士子对张枫心生仰慕与敬仰,将其视为精神偶像。这种来自底层读书人的庞大声望,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们难以企及的,也远比军功更为持久和深入人心。
而在朝堂对手的阵营中,则是一片哑然与懊恼。
永昌侯、王崇明等人收到消息后,气得几乎吐血。他们本想借文人之手打压张枫的气焰,却万万没想到,反而成了对方扬名立万的垫脚石!
“废物!一群废物!”永昌侯在府中暴跳如雷,“陈景修那个老匹夫,平日里自视甚高,关键时刻竟如此不堪一击!反而让那张枫小儿踩着他们的脑袋,博得了偌大的名声!”
王崇明也是脸色阴沉,捻断了好几根胡须:“失策了…真是失策了!没想到此子心机如此深沉,竟隐藏得这般深!如今他文名鹊起,又有军功在身,民间声望高涨,再想动他,难了!”
他们这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非但没能阻止张枫崛起,反而为其送上了最华丽的一场加冕礼。
楚王萧景琰在京城得知此事后,先是震惊,随即抚掌大笑,连呼三声“妙极”! 张枫声名大噪,声望高涨,对他而言是极大的助力。他立刻命人将张枫的三首诗作广为传抄,并让自己派系的官员在朝野间大力宣扬,进一步巩固张枫“国之柱石”的形象。
而最深居简出的林婉儿,在闺阁中听闻此事后,更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她本就对张枫的转变心生好感,秋水亭的维护、北疆的担当,都让她看到了一个不同于寻常纨绔的男子气概。如今,这连作三首千古名篇的惊世才华,更是彻底击中了这位才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她反复誊抄着那三首诗,尤其是那首饱含家国之痛的《春望》,每每读来,都忍不住眼圈泛红。她仿佛能透过诗篇,看到那个站在北疆风雪中,既手握利刃、又心怀天下的身影。
“枫哥哥…”她轻声呢喃,脸颊绯红,眼中闪烁着混合着崇拜、倾慕与担忧的复杂光芒。那颗早已种下的情愫种子,此刻已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经此望北轩一役,张枫真正做到了“文武双全”之名响彻朝野,收获了庞大的民间与寒门士子的声望!
喜欢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