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馆的合作通知刚敲定,工作室就被“老巷文创进校园”的筹备热潮裹得严严实实。长桌上铺着摊开的活动方案,顾妍用荧光笔把“手工体验区”画得圈圈套圈圈,笔尖都快戳破纸了:“必须让小朋友们亲手刻铜铃、剪窗花!体验感拉满,才能让老巷文化扎根在他们心里!”
李萌抱着比她还高的桃木坯子堆在角落,鼻尖沾着点木屑,像只刚滚过柴火堆的小松鼠。她手里攥着把迷你刻刀,正琢磨着怎么把铜铃图案简化,让小学生也能上手:“林姐,你看这个‘简化版窗棂’怎么样?去掉复杂的雕花,保留核心纹路,刻起来不费劲,还能认出是老巷的样子!”
周浩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是各校的对接清单:“已经联系了三所小学,低年级做剪纸和铜铃拓印,高年级体验简易木刻。材料要提前清点,尤其是刻刀,得换成圆头安全款,避免划伤小朋友。”
林薇蹲在地上,和江屿一起整理张老师寄来的剪纸样稿。大红的宣纸裁成巴掌大的方块,上面印着缩小版的“春燕归巢”“槐枝栖雀”,每一张都透着老巷的灵气。江屿的手指修长,正把样稿按主题分类,指尖偶尔蹭过她的手背,像羽毛轻轻扫过,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温柔:“展陈区可以用老巷的青石板纹理做背景板,再挂几串迷你铜铃,风一吹就响,像在老巷里散步。”
“这个主意好!”林薇眼睛一亮,抬手比画着,“再摆上几个老物件复刻品——陈叔的旧推子、苏掌柜的药柜模型、阿婆的竹编篮,让小朋友们能摸一摸、看一看,更有代入感。”
筹备过程像裹了蜜的糖霜,甜里带着点手忙脚乱的热闹。顾妍熬了两夜写的活动流程,被林薇一眼看穿漏洞:“你这‘老巷知识抢答’环节,问题太专业了,‘老巷始建于哪一年’?别说小朋友,我都答不上来!”
顾妍挠着头傻笑,把流程单揉成球又展开:“那改成‘老巷里有哪些好吃的’‘铜铃能用来做什么’?”
“这才对嘛!”林薇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要贴近小朋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老巷文化不是枯燥的知识,是有趣的故事。”
李萌这边也出了小状况——刻好的一批迷你铜铃,被她不小心打翻的胶水溅到,铃身沾了点点白渍。她急得眼圈发红,蹲在地上用棉签一点点擦:“怎么办呀,明天就要用了,重新刻肯定来不及了……”
江屿走过来,拿起一枚铜铃看了看,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别急,这白渍像不像老巷墙上的霜花?我们可以顺着白渍补刻几道纹路,改成‘霜染窗棂’款,反而更特别。”
李萌眼睛瞬间亮了,立刻拿起刻刀忙活起来。果然,补刻后的铜铃多了几分自然的灵趣,顾妍路过看到,一把抢过:“这个好!就叫‘限定霜花款’,谁抢到算谁幸运!”
活动当天,江城第一小学的操场被装点得像老巷的缩影。青石板纹理的背景板前挂着串铃,风一吹“叮铃”作响;手工体验区的桌子上铺着格子布,摆着桃木坯、安全刻刀、大红宣纸;展陈区的旧物件旁,贴着林薇手写的小故事,字里行间都是烟火气。
林薇穿了件浅杏色连衣裙,胸前别着李萌刻的“校园限定”铜铃,裙摆扫过操场的草坪,带着点青草香。她刚站定,就被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朋友围了起来,小脑袋凑得密密麻麻,像一群好奇的小麻雀。
“姐姐,这个铜铃真的是老巷里的样子吗?”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踮着脚尖摸了摸展陈区的铜铃,眼睛亮得像星星。
“是啊。”林薇蹲下来,和她平视,声音放得温柔,“这是按苏掌柜家的铜铃刻的,以前老巷里有人家办喜事,就会挂这样的铜铃,声音特别清脆。”
“那老巷里还有阿婆卖甜米酒吗?”另一个小男孩举着小手,脸上还沾着点面包屑,“我奶奶说,以前的甜米酒比可乐还好喝!”
这话逗得大家都笑了,林薇点点头:“有呀,阿婆现在还在卖呢,等活动结束,姐姐可以告诉你们老巷的地址,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尝尝。”
手工体验区很快排起了长队。李萌戴着可爱的小熊围裙,手把手教小朋友刻铜铃,声音软乎乎的:“左手扶着桃木坯,右手拿刻刀,轻轻往下压,像这样……对啦,慢一点,别着急。”有个小男孩手劲太大,刻刀滑了一下,差点哭出来,李萌赶紧掏出颗桂花糖塞给他:“没事没事,第一次刻都这样,姐姐帮你修一修,还是好看的铜铃!”
顾妍负责剪纸区,手里举着剪刀比划得像耍杂技:“小朋友们看好啦,先把纸对折,再沿着画好的线条剪,剪完打开就是小燕子啦!谁剪得最好,姐姐送他‘幸运铜铃’!”她自己剪得不亦乐乎,结果剪坏了三张,被小朋友们起哄“姐姐也不厉害嘛”,气得她假装瞪眼,却忍不住跟着笑。
周浩被一群高年级学生围着,原本严肃的脸也柔和了不少。他手里拿着“老巷风物”笔记本,耐心解答:“这个双金叠印工艺,是先刻版再烫金,要经过八道工序……对,你们可以摸摸看,这个纹路是凸起来的,这就是浮雕效果。”
江屿则在展陈区,被几个喜欢画画的小朋友拉着,在纸上画老巷的窗棂。他握着小朋友的手,一笔一划地勾勒,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温柔得不像话。有个小女孩偷偷跟同伴说:“这个哥哥画得真好,比美术老师还厉害!”
林薇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暖烘烘的。小朋友们的笑声、铜铃的清脆声、剪刀剪纸的“咔嚓”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欢快的歌。有个小朋友举着刚刻好的铜铃跑过来,铃身歪歪扭扭,却刻着“我爱老巷”四个字:“姐姐,你看我刻的!我以后要去老巷,听陈叔讲理发的故事,喝阿婆的甜米酒!”
“好呀。”林薇摸了摸他的头,眼里满是笑意,“老巷会一直等着你们。”
活动中途,苏掌柜和陈叔突然提着大包小包赶来。苏掌柜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草药包:“薇薇,我听说小朋友多,特意煮了点金银花水,清热降火,还带了些驱蚊的草药包,挂在身上管用。”
陈叔则扛着个旧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他年轻时用的理发推子、梳子,还有几顶小帽子:“我来给小朋友们讲讲老巷的手艺,让他们知道,以前的理发师傅,不仅会剪头发,还会修窗棂、做木活呢!”
小朋友们立刻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提问,苏掌柜和陈叔笑得合不拢嘴,耐心地一一解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们身上,也落在那些带着老巷印记的文创产品上,暖洋洋的,满是烟火气。
活动结束时,每个小朋友都带着自己做的铜铃或剪纸,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有个小男孩拉着林薇的衣角,小声说:“姐姐,我以前觉得老东西不好看,现在觉得老巷的故事好有趣,我以后要做‘老巷文化小使者’!”
林薇心里一热,蹲下来给了他一个拥抱:“好,姐姐等你。”
收拾场地时,顾妍瘫在草坪上,揉着酸痛的腰:“累死我了,但看到小朋友们那么开心,值了!”
李萌手里拿着个小朋友送的画,画里是老巷的铜铃和槐树,笔触稚嫩却充满童趣:“我以后要刻更多好看的铜铃,让更多小朋友喜欢老巷文化!”
周浩推了推眼镜,看着后台新增的家长咨询私信,嘴角扬起一抹浅笑:“活动效果超出预期,已经有两所中学联系我们,想合作‘老巷文化研学’活动。”
林薇和江屿并肩站在操场边,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远处的教学楼倒映在草坪上,格外温柔。江屿握住她的手,掌心温热:“你看,你做到了。老巷的故事,真的走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林薇转头看他,眼里闪着亮晶晶的光,嘴角扬起一抹释然又坚定的笑:“不是我一个人做到的,是我们,是老巷的每一个人,是所有喜欢老巷文化的人。”
她知道,这场校园活动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老巷的烟火气,会通过这些小小的文创产品,通过这些纯真的童心,传递得更远、更久。而她和她的团队,会一直坚守初心,做老巷故事的守护者、传承者,让那些藏在青石板路、木格窗棂、铜铃声响里的温暖记忆,永远不会被时光遗忘。
要不要我帮你补充一段“老巷文化研学”活动的筹备细节,比如和中学对接课程设计、邀请老巷店主当研学导师,让事业线进一步延伸?
喜欢暴富的乌龙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暴富的乌龙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