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承乾成功研制出火药和陶罐炸弹之后,他的脑海中就不断地浮现出一个想法——是否应该将这种威力巨大的战争利器交给父皇李世民呢?
毕竟,11月份左右,李世民就要派李靖率领大唐军队去攻打东突厥了,这无疑是炸弹的一个绝佳实战机会。
然而,经过整整一周的深思熟虑,李承乾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这个念头。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东突厥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作战方式都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陶罐炸弹虽然威力惊人,但对于东突厥这样的游牧民族来说,其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其二,陶罐炸弹需要投掷到目标区域才能爆炸,如果在投掷下陶罐外壳提前摔碎了,那么里面的火药就会变成粉尘,失去爆炸的能力。
其三,李承乾也曾考虑过将陶罐炸弹的外壳换成铁制的,以增强其坚固性和稳定性。
但是,炸弹的外壳换成铁制品后,又会带来新的问题。首先,如何保证铁制炸弹的威力能够与陶罐炸弹相当呢?
其次,在使用投石车投掷炸弹时,怎样才能确保炸弹的引线不会被风吹灭呢?要知道,如果引线在空中就被风吹灭了,那么炸弹就会变成一块毫无用处的铁块,其效果和普通的石块几乎没有区别。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李承乾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对铁制外壳炸弹的测试中。
东宫的后花园里,被炸出的深坑越来越多,这都是他不断试验的结果。他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试图让这种新型的炸弹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威力。
公元629年11月初,朝会正在进行,气氛庄严肃穆,大臣们分列两旁,等待着皇帝李世民的到来。
当李世民宣布派兵攻打东突厥时,朝堂上一片寂静。世家大族的官员们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似乎对这个决定并没有太多的意见。
因为,他们早就有所猜测,并在朝堂筹集大军粮草时,各个世家大族已经赚了一笔钱了,他们肯定不会这个时候掣肘。
就在这时,文官队伍中站出一个大臣,他朗声道:“启禀陛下!微臣要弹劾太子殿下沉默丹道。这两个月,东宫‘炼丹炸膛’不下二十回了。那动静和影响都不小,实在一次比一次厉害。”
这句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引起了一阵涟漪。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李世民也非常好奇,东宫的丹药到底炼制的怎么样了?开口道:“高明!王爱卿弹劾你沉默丹道,你可有何话可说?”
李承乾定了定神,心想:这可怎么说呢?难道要告诉父皇,那不是炼丹炸膛声,而是儿臣在研制炸弹?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啊!
不过,李承乾转念一想,反正铁制炸弹的威力已经实验成功了,后面不会再出现“炼丹炸膛”的情况了。
想到这里,李承乾稍稍松了口气,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父皇,儿臣确实在东宫‘炼制丹药’,但那只是儿臣的一点小爱好。至于‘炼丹炸膛’之事,儿臣也深感愧疚,日后定会小心谨慎,不再发生此类事情。”
在古代封建社会,追求长生是所有人的梦想。地位越高者,求长生的思想越严重。秦朝的徐福,两个月前的玄奘西行,求取“真经”。
就在此时,那位官员再度开口,语气颇为严肃:“启禀陛下,太子殿下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爱好,便打算将此事如此轻易地揭过,微臣认为这恐怕有些不妥。且不说太子殿下耗费巨资炼丹一事,单就此事在民间所引发的影响而言……”
未等他把话说完,李世民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打断道:“好了,不必再说。传朕口谕。太子沉默丹道,不思进取。影响恶劣。罚俸一年,禁足东宫一个月。另罚抄四书五经两百遍,以儆效尤。”
然而,这位大臣却似乎并不打算就此罢休,只见他竟蹬鼻子上脸地继续说道:“回陛下,众所周知,活字印刷术乃是太子殿下所研究出来的成果。”
“故而,微臣以为,对于太子殿下罚抄四书五经这一惩罚,应当由太子少师和太子少傅负责监督,以防太子殿下偷懒耍滑。”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的所有大臣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官员。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李承乾。李承乾死死地盯着他,心中暗骂:好你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居然敢如此咄咄逼人!等着瞧吧!待我成功研制出那种不会被风吹灭的炸弹引线之后,必定要隔着院墙,朝你府上扔上两枚、不,三枚炸弹!到时候,看你还如何嚣张!
被弹劾禁足后,李承乾的生活变得异常单调。他每天的工作安排便是埋头研究如何制造出一种不会被风吹灭的炸弹引线。
李承乾将一根根用各种油料浸泡过的麻绳准备好,然后将其一端拴在石头上,另一端点燃。
他再让那些手臂力量较大的太子亲卫们手持石头,用力地将其扔出去,以此来模拟投石车的效果。
事与愿违,无论李承乾怎样尝试,那些被各种油料浸泡过的麻绳,在点燃一端并被扔出去后,无一例外地都熄灭了。这显然与他所期望的结果相差甚远。
李承乾并没有气馁,他继续尝试着其他方法。他想到了后世那种用纸卷着火药做成的引线,
但是,唐朝的纸张似乎并不太符合要求。他费尽心思搓出来的炸弹引线,要么是特别粗,要么就是引燃速度异常之快,根本无法达到他所需要的效果。
就在李承乾感到有些沮丧,准备放弃的时候,近侍太监张阿西突然躬身行礼,小心翼翼地说道:“太子殿下,奴才有一个愚笨的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承乾并未抱太大希望,只是随口应道:“说说看罢。”
张阿西躬身道:“回太子殿下,奴才观察好几天了,殿下您既不想让炸弹引线燃烧过快,又不想让炸弹引线被风吹灭?”
“那为什么不能把炸弹引线弄成火折子这样呢?即使风吹也不会灭,燃烧速度由其粗细决定,反正不是很快。”
李承乾激动的站了起来,心想经常用火折子,怎么把火折子忘了?可能是当局者迷吧!
李承乾把炸弹引线换成小拇指粗细铁制火折子,然后,用装满沙子的铁球实验了一下。除非投掷时把突出的炸弹引线摔断,铁制火折子都能燃至火药处引发爆炸。
李承乾看着面前五枚“定时”炸弹,心想:我不信五个炸弹引线,在落地时都被摔断,等着吧!王爱卿,我会让你过个好年的。
数据差的没眼看,各位衣食父母们,免费的催更和用爱发电点点。跪谢!跪谢!!!???
喜欢重生成为李承乾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成为李承乾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