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所那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检查过后,市场里的空气仿佛被过滤了一遍,变得清晰了许多。
最初几天,孙姐还强撑着架势,故意把搪瓷盆敲得梆梆响,跟剩下几个聊得来的摊主高声说笑,试图维持住往日的“威风”。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底气已经泄了。
“孙姐,这盆儿咋卖?”有熟客过来问价。
孙姐刚要堆起笑脸,那顾客却瞟了一眼“丽人服饰”方向,压低声音:“我说孙姐,以后可不敢乱举报了……人家那是正经有照的。你这……唉……”
话没说完,摇摇头走了。
孙姐脸上的笑僵住,像糊了一层快干裂的泥巴。
李铁柱这边,却是另一番光景。
之前有些因孙姐谣言而观望的老顾客,又回来了。进门先不急着看衣服,而是瞅一眼墙上那营业执照,仿佛要再确认一遍。
“小王,小李,还是你们这儿踏实。”一位大姐边挑毛衣边说,“经得起查!买着放心!”
“就是,做生意就得像你们这样,光明正大!”旁边有人附和。
王亚茹微笑着接待,并不主动提那场风波,但若有顾客问起,她便语气平和地简单带过:“清者自清,咱们手续齐全,不怕查。”
这份从容,更赢得了顾客的好感。
更微妙的变化,发生在其他摊主身上。
以前见面最多点点头的卖布头的赵寡妇,这天竟拿着两个自家种的西红柿,蹭到“丽人服饰”门口。
“小王,忙着呢?”她脸上带着些不自然的笑,“自家种的,没打药,给你们尝尝鲜。”
王亚茹有些意外,还是客气地接过来:“赵姐您太客气了。”
赵寡妇搓着手,往摊位里瞄了瞄,压低声音:“那个……上次工商所来查账……你们那账本,是咋记的?能不能……教教俺?”
李铁柱在里间听着,和王亚茹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连修鞋的老锔,路过门口时,也会停下脚步,搭两句话:“小李,今天生意不错啊。” 语气里少了以往的漠然,多了几分近乎讨好的意味。
孙姐彻底被孤立了。
她的摊位前越来越冷清。那些曾经跟她一起嚼舌根、堵过道的“盟友”,现在见了她都绕着走,生怕沾上晦气。
她仿版“丽人”的那几款衣服,因为料子差、做工糙,降价也卖不动,堆在角落里落了灰。
这天下午,市场里没什么人。孙姐一个人坐在摊子后的小马扎上,呆呆地看着对面“丽人服饰”里,李铁柱和王亚茹忙碌的身影。
有顾客提着刚从“丽人”买的新衣服,喜滋滋地从她摊前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
孙姐张了张嘴,想喊住人家,却发现自己连吆喝的力气都没了。
她看着李铁柱和王亚茹默契配合的样子,看着他们摊位里挂着的琳琅满目的新款,再看看自己这冷冷清清、摆满廉价仿货和搪瓷盆的摊子。
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嫉妒、悔恨和无力感的情绪,像藤蔓一样缠紧了她的心脏。
她猛地站起身,把手里纳了一半的鞋底狠狠摔在地上,发出“啪”一声响。
这动静引得附近几个摊主侧目,但很快,大家又若无其事地转回头,没人过来问一句。
孙姐脸色灰败,颓然坐了回去,像一只斗败了的、掉了毛的老母鸡。
李铁柱偶尔抬眼,能看到孙姐那失魂落魄的样子。他心里没有多少胜利的快意,反而有一丝淡淡的唏嘘。
他清楚,打败孙姐的,不是他李铁柱有多厉害,而是“规矩”,是“诚信”,是时代向前滚动时,自然而然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必然。
“她要是能把琢磨人的心思,花在琢磨货上,也不至于这样。”王亚茹轻声说了一句。
李铁柱点点头。这就是现代商业思维最朴素的核心——产品和服务才是根本。
几天后,一个消息在市场里悄悄传开:孙姐准备把摊位盘出去,不干了。
据说,她打算把剩下的搪瓷盆处理掉,回乡下老家去。
没人感到意外。
“丽人服饰”依旧每天准时开门,挂出新款,迎来送往。李铁柱和王亚茹依旧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配合默契。
市场上少了一个兴风作浪的孙姐,仿佛连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李铁柱知道,未来的路上肯定还会有新的挑战。但经此一役,“丽人服饰”和他李铁柱的名字,已经在这片市场上,扎下了深深的根,再也难以撼动。
他的目光,开始越过这个小小的市场,投向更远的地方。
喜欢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