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厅”这三个字,像颗种子在李铁柱心里发了芽,便再也遏制不住地疯长。接下来的几天,他一边照看服装摊的生意,一边开始有意无意地“考察”起来。
他不再只埋头于自家的衣物之间,耳朵却像装了雷达,敏锐地捕捉着市场上年轻人的闲聊。
“昨晚‘红星’那场《霍元甲》,挤得俺差点没进去!”
“‘工人文化宫’也放,可那椅子破的,硌得屁股疼!”
“片子都看八百遍了,啥时候能有新的啊?”
只言片语,汇成了清晰的市场需求。李铁柱听着,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局面,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这天下午,他跟王亚茹打了个招呼:“亚茹,我出去转转,很快回来。”
王亚茹正给一位顾客找零,闻言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了然和一丝未散尽的担忧,只轻轻“嗯”了一声。
李铁柱先去了离市场不远的“红星录像厅”。那是由一个旧仓库改建的,门脸灰扑扑的,墙上用红漆歪歪扭扭写着片名《霍元甲》。
还没走近,一股混杂着汗味、烟味和霉味的热浪便扑面而来。门口挤着一堆年轻人,吵吵嚷嚷。
一个穿着旧军装、叼着烟卷的壮汉守在门口收钱,粗声粗气地吆喝:“票票票!一毛五一位!要进快进!没座了站着看!”
李铁柱花一毛五买了张粗糙的纸票,挤了进去。
里面光线昏暗,只有前方一台不大的彩色电视机闪着光。屏幕上正在播放《霍元甲》,画面雪花点多,声音嘈杂。
几十号人挤在长长的木板条凳上,后面还有更多站着的人,伸长了脖子。空气污浊得令人窒息,咳嗽声、嗑瓜子声、叫好声混作一团。
李铁柱站了不到十分钟,就觉得胸闷。他注意到,那电视机色彩失真得厉害,人物脸色时而发绿时而发紫。
“老板,这机子该修修了吧?人都成青面兽了!”有年轻人大声抱怨。
收钱的壮汉在外面骂了一句:“爱看看,不看滚蛋!老子就这条件!”
李铁柱默默退了出来,深吸了一口外面相对新鲜的空气。他心里飞速盘算着:需求旺盛,体验极差,管理粗放。机会就在这里!
接着,他又辗转找到了另一家“工人文化宫录像厅”。条件稍好,有个像样的放映室,但座椅破旧,片源同样老旧,放的还是《霍元甲》。
“咋老是这片子?”他假装随意地问旁边一个青年。
“有啥办法?就这两部片子来回倒呗!”青年撇撇嘴,“听说南方新片子多了去了,可咱这穷乡僻壤,谁搞得来?”
考察完,李铁柱心里基本有底了。他回到服装摊时,天色已近黄昏。王亚茹正在打扫,见他回来,递过一碗温水。
“怎么样?”她轻声问,眼里带着探询。
李铁柱接过碗,一口气喝干,用袖子擦了擦嘴,眼睛在暮色里亮得惊人:“比我想的还要好!机会太大了!”
他拉过小马扎坐下,语气不再是单纯的兴奋,而是带着一种分析后的笃定:
“我去了‘红星’和‘文化宫’。那地方,简直不是人待的!挤,脏,乱,差!”
他开始详细描述,但这一次,他的视角完全不同:
“‘红星’那种管理模式,纯粹是‘一锤子买卖’,根本不在乎回头客。‘文化宫’稍微好点,但也毫无服务意识。” 他用了“管理模式”、“回头客”、“服务意识”这些词,让王亚茹听得微微一怔。
“但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李铁柱目光炯炯地看着王亚茹,“说明市场根本没被满足!年轻人不是不想看好环境,是他们没得选!”
他向前倾身,开始阐述他的“升级方案”,思路清晰得令王亚茹惊讶:
“亚茹,你听我说。如果咱来干,不能只学他们那样。咱得做‘升级版’!”
“第一,环境升级。”他伸出第一根手指,“找通风好、干净亮堂的屋子。椅子不用多高级,但必须是干净的靠背椅,间距摆开点,让人坐着舒服。门口设个售票小窗口,排队进场,杜绝一窝蜂!”
这已经是在考虑用户体验和现场管理了。
“第二,硬件升级。”第二根手指竖起,“电视机必须买新的,18寸以上!色彩要正!录像机也要好的,保证画面清晰稳定,声音清楚!光这一条,就能形成碾压!”
“第三,内容升级!”他伸出第三根手指,这是他最自信的一点,“他们弄不来新片子,咱能!我跑广州的渠道就是最大的优势!《上海滩》、《射雕英雄传》、《万水千山总是情》……”
他报出的片名让王亚茹闻所未闻。“只要有一部新片子,就能引爆全场!而且,片子要定期更换,形成持续吸引力!” 这已经是内容运营和会员粘性的思维了。
“第四,服务升级!”他甚至想到了第四点,“里面可以卖点瓜子、汽水,价格公道点,又是一笔收入,也方便顾客。”
王亚茹彻底被震住了。她原本以为李铁柱只是凭一股冲动,没想到他观察得如此细致,想得如此周全、超前!这些点子,远远超出了她对一个“录像厅”的认知。
“可是……”她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实际的顾虑,“这投入……得多少钱啊?租房子,买电视机、录像机,还有买片子的钱……咱服装摊挣的,够吗?”
李铁柱脸上的兴奋稍稍收敛,他沉吟了一下,实话实说:“肯定是一笔大投入。我粗算了一下,启动资金,至少得这个数。”
他伸出手比划了一个数字。
王亚茹倒吸一口凉气,那是他们目前几乎所有的流动资金。
“但这是投资!”李铁柱语气坚定,带着一种穿越者才有的、对趋势的精准判断,“亚茹,你信我。这钱投下去,回报会非常快!一天放四场,一场坐满三十五人,就是七块钱!一个月下来,扣除成本,纯利起码这个数!”
他再次比划了一个数字,比服装摊的利润高出一大截。
“而且,”他压低声音,眼神锐利,“这生意有个好处,现金流好!天天见现钱!不像服装有时还压货。”
暮色渐浓,市场里只剩下他们这个摊位还亮着灯。
王亚茹看着李铁柱被灯光勾勒出的、充满自信和掌控力的侧脸,之前所有的担忧,竟奇异地消散了大半。他展现出的,不是莽撞,而是一种深谋远虑的魄力。
“你要是……都想得这么透彻了……”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那就……试试吧。”
李铁柱看着她,心里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他知道,这份信任,弥足珍贵。
“亚茹,谢谢。”他郑重地说,“这事,咱一起干!你帮我把服装摊稳住,就是最大的支持。前面探路的事,交给我!”
考察结束,决心已下。李铁柱这个穿越者的“降维打击”,即将在这个小小的县城,掀起一阵怎样的风浪?他无比期待。
喜欢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