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记者的敏锐
《深度财经》的办公室里,烟味和咖啡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只有媒体人才懂的“战场气息”。
林悦双眼布满血丝,死死地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是她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整理出的关于“注册制改革”的专题报道框架。
作为一名有理想主义情结的财经记者,她曾对注册制充满期待。她以为,这会是一场春雨,滋润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企业,让它们摆脱漫长审核的煎熬,更快地茁壮成长。
然而,当春雨落下,她看到的,却不是遍地新芽,而是几朵开得异常妖艳的“毒蘑菇”。
她的目光,锁定在一家刚刚上市不久,名叫“星海科技”的公司上。
这家公司,顶着“量子通信领军者”的光环,上市首日暴涨百分之三百,一时间风光无两,被各大媒体吹捧为注册制下的第一个“成功样本”。
可林悦的记者直觉,却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浑身的毛都炸了起来。
不对劲。
太不对劲了。
“星海科技”的招股说明书,完美得像一本教科书。创始团队履历光鲜,财务数据无懈可击,技术前景描绘得如同科幻电影。
但林悦通过自己的人脉,从侧面打听到了一些截然不同的“杂音”。
有行业内的技术专家私下吐槽,“星海科技”的核心技术,更像是一个实验室里的概念,离商业化应用还隔着一个太平洋。
有自称是其供应商的小老板在行业论坛匿名发帖,抱怨被拖欠了半年货款,快要倒闭了。
还有人爆料,那几家在招股书上签下千万大单的“大客户”,其注册地址,竟然是几个鸟不拉屎的郊区仓库。
所有的负面信息,都像是水面下的暗流,零散、微弱,无法形成证据。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在林悦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词——“带病上市”。
“小林,这个‘星海科技’的选题,先放一放吧。”
总编老刘端着一个泡着枸杞的保温杯,走到她身后,语气有些无奈。
“刘总,我敢肯定这里面有问题!这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明星,这就是个被精心包装过的骗子!我们要是能揭开……”
“揭开?用什么揭开?”老刘打断了她,叹了口气,“用那些论坛上的匿名帖子,还是靠几个不敢露面的‘业内人士’的悄悄话?小林,我们是媒体,不是公检法。没有实证,我们贸然报道,一张律师函就能让我们吃不了兜着走。‘星海科技’现在可是市场的宠儿,市值几百亿,我们这个小庙,惹不起。”
林悦的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是啊,她手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腔热血和一堆无法证实的怀疑。
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就像一个医生,明明看出了病人身患绝症,却因为没有昂贵的检测报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走向死亡,甚至还要看着周围的人为他“健康的脸色”而鼓掌欢呼。
“这个市场,病了。”林悦喃喃自语。
老刘拍了拍她的肩膀,把保温杯放在她桌上:“喝点水,降降火。我知道你不甘心。但有时候,现实就是这样。对了,去跟一下‘沃土新科’的上市进程吧,那家公司最近热度很高,号称要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故事性很强,很正面,适合我们做个深度专访。”
“沃土新科……”林悦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
又一个“好故事”。
她关掉“星海科技”的文档,心中那股不甘的火焰,却越烧越旺。
忽然,她的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前段时间,在证券营业部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以及那张引爆了所有股民怒火的,“瀚海资本”的内部会议纪要截图。
那件事,她也做了后续报道。她佩服那个匿名的爆料人,他没有走正规的举报渠道,也没有去搜集什么严谨的法律证据。
他只用了一张真假难辨的截图,就精准地戳中了所有受害者最痛的神经,引爆了一场舆论海啸,用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揭开了大宗交易的黑幕。
那才是真正的高手。
他懂得,对付魔鬼,有时候不能指望圣光,得用更黑暗的火焰。
一个念头,像闪电般划过林悦的脑海。
我找不到证据,但或许……我能找到这个人!
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再也无法遏制。
林悦像打了鸡血一样,重新坐直了身体。她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疯狂地敲击键盘。她要复盘“蓝海重工”事件的每一个细节,从那张截图第一次出现的论坛,到舆论发酵的每一个节点,她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那个“引爆者”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
她动用了自己所有的资源,联系了论坛的管理员,甚至托关系找到了当时出警的派出所民警……
两天后,林悦拖着疲惫的身体,靠在椅子上。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死胡同。那个Id是临时注册,Ip地址经过了多次跳转,根本无法追踪。
她就像一个在沙漠里追寻海市蜃楼的旅人,最终只得到了一场空。
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她拜托过的论坛技术员,给她发来了一条信息。
“林大记者,你要找的那个Id,虽然注销了,但后台日志显示,他在注销前,给一个很久没上线的,名叫‘先知’的骨灰级老账号,发了一条很奇怪的私信。”
“什么私信?”林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就两个字——‘谢谢’。”
“先知”?
林悦立刻在论坛搜索这个Id。这是一个传说中的账号,几年前以精准预测大盘走势而闻名,被誉为“股吧神人”,但后来突然销声匿迹。
爆料人,为什么要给一个消失已久的“先知”发私信?
这是一种致敬?还是……他们本就认识?
林悦的脑子飞速运转。她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给那个灰色的“先知”头像,发去了一条私信。
她没有直接询问对方是不是爆料人,而是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对“星海科技”的怀疑和困境,最后写道:
“我知道您是真正关心这个市场的人。现在,有一颗更大的毒瘤,正在注册制的温床里飞速生长。它会比‘蓝海重工’的危害大十倍、百倍。我需要帮助,这个市场需要帮助。如果您能看到,希望能给我一个方向。”
发送。
然后是漫长的,令人窒息的等待。
一小时,两小时……
林悦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也许,这终究是徒劳。
就在她准备关掉电脑回家时,那个灰色的头像,突然闪动了一下。
一条回复,弹了出来。
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一个地址,和一个时间。
“今晚九点,滨江公园三号长椅。”
……
夜风,带着江水的湿气,吹散了白日的燥热。
叶澜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像一个普通的、饭后散步的市民。
他刚从那家网吧出来。关于那位名叫钱振华的院士和他那位得意门生的所有公开资料,他已经全部记在了脑子里。一个釜底抽薪的计划,正在他的脑中逐步完善。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他,那个被他用来当做信息中转站的“先知”账号,收到了一条来自《深度财经》记者的私信。
林悦。
叶澜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在“蓝海重工”事件的报道中,大部分媒体都只是跟风,人云亦云。只有这个林悦的几篇深度报道,没有停留在事件表面,而是敏锐地指出了这背后可能存在的,系统性的“场外交易”风险。
是个有脑子,也有胆识的记者。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他可以揭露一次真相,但无法对抗整个“天平与蛇”正在编织的,利用“规则”杀人的巨大网络。
他需要一个扩音器。
一个能将他的声音,放大千百倍,传递到所有角落的扩音器。
而林悦,和她背后的《深度财经》,就是他能找到的,最合适的扩音器。
所以,他来了。
林悦准时出现在公园的小径上。她穿着一身干练的职业装,步履匆匆,眼神警惕地在四周扫视。当她看到长椅上那个身影模糊的男人时,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是‘先知’先生吗?”她在距离长椅三步远的地方停下,试探性地问道。
叶澜没有回头,只是拍了拍身边的空位。
林悦坐下,两人之间隔着一个人的距离。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烟草味,却看不清他的脸。
“你对‘星海科技’的怀疑,是对的。”叶澜开口了,声音被他刻意压得有些沙哑,“但你的目标,选错了。”
“选错了?”林悦一愣。
“‘星海科技’已经上市,成了一道摆在桌面上的菜。就算它有毒,现在去查,所有的痕迹都已经被处理干净了。你要对付的,不该是已经上桌的菜,而是那个正在疯狂炒菜的,肮脏的后厨。”
叶澜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林悦的心上。
“后厨……”林悦立刻明白了过来,“您是说,那些正在准备上市的公司?”
“没错。”叶澜站起身,似乎不准备多谈,“你的方向是对的,但你的枪口,抬得太高了。”
他转过身,终于看了林悦一眼。
路灯的光线很暗,林悦只看到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锐利得像能刺穿人心。
“我给你一个新目标。”叶澜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沃土新科。一家号称能解决农业白色污染的明星企业,正在申请上市。”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起来的纸条,放在长椅上。
“回去查三件事。”
“第一,查一下创始人王建国,在公司申报上市前,有没有收到过一笔来自海外的,用途不明的‘个人贷款’。”
“第二,查一下他们的核心技术专利,是不是真的原创。可以去问问德国一家叫‘bio-Form’的公司,虽然它已经破产了。”
“第三,查一下他们招股书上的前五大客户,看看他们的注册地址,是不是很有趣的都在一栋楼里。”
说完,叶澜转身就走,毫不拖泥带水,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
林悦呆呆地坐在长椅上,过了好几秒,才回过神来。她拿起那张纸条,看着上面那三条清晰的线索,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
这已经不是线索了。
这是三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指向了“沃土新科”最核心的要害!
她意识到,自己今晚见到的,可能不是什么“先知”。
而是一个,能看透所有“剧本”的,真正的魔鬼。
她也意识到,从她拿起这张纸条的这一刻起,她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了。她已经被卷入了一场,她无法想象的,危险的风暴中心。
ps:林悦和叶澜的组合,大家觉得是王炸还是互坑的开始?
喜欢绝世庄家:把股市玩成全民剧本杀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绝世庄家:把股市玩成全民剧本杀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