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收麦子,竹编坊的竹筐帮着装麦种,有老农说“竹筐装种,出芽率高”。
竹安听了觉得新鲜,问为啥,老农笑“竹子通地气,种子沾了气,长得欢”。
后来试了试,还真比塑料袋装的出芽整齐,竹安赶紧记在本子上。
“老辈人嘴里全是学问,”他跟竹溪说,“得一个个记下来,别弄丢了。”
竹禾带的山区孩子,有个编文具盒出了名,人送外号“小篾匠”。
他编的文具盒,边角毛茬都修成了小圆弧,说“这样不扎手,买的人喜欢”。
竹禾把他的作品拿到手工展,得了奖,孩子拿着奖状哭了,说“我能让我妈回家了”。
竹安听说了,寄了套新竹刀过去,“好好编,将来来竹坊当师傅”。
甜品店老板的带盖竹筐,被个婚庆公司看中了,说要用来装喜糖。
老板乐坏了,找竹安订了批大红色的,说“竹筐装喜糖,寓意日子扎实,节节高”。
竹安给筐子编了圈囍字,歪歪扭扭的,却比印的还喜庆。
新婚夫妇拎着竹筐说“这喜糖盒,将来能当传家宝”。
深秋摘柿子,竹溪让经销商们试试用竹筐装柿子,再铺层柿叶。
“我太奶奶就这么存,能放到过年,甜得流蜜,”她说着示范。
有个经销商学样存了筐,过年时寄来照片,柿子果然好好的,还发来了感谢信。
竹溪把信贴在墙上,跟铁雄太爷爷的老账本并排,说“老法子的面子,得给足”。
王竹安的竹楼里,来了个做纪录片的团队,要拍那个结巴的孩子。
镜头里,孩子蹲在竹堆旁劈篾,阳光照在他手上,汗珠掉在竹片上,亮晶晶的。
他编着竹鱼说:“竹……竹子不说话,却……却啥都知道。”
导演说这是全片最动人的台词,比任何解说都有劲儿。
片子播出后,好多人来竹楼,就为看一眼这孩子编的竹鱼。
竹溪设计了款竹制的宠物窝,铺着软竹丝,说“给小猫小狗也尝尝竹子的暖”。
养宠物的人抢着买,有个铲屎官说“我家猫进去就不出来,说这窝有安全感”。
竹溪给窝加了个小竹门,“天冷了,得给小家伙们挡挡风”。
后来这窝成了宠物界的网红,有人说“竹家连猫窝都透着过日子的细”。
年底,竹编坊评“编竹能手”,那个七十岁的“歪鱼王”老太太拿了第一。
她编的竹鱼,尾巴翘得恰到好处,红布条一飘,活灵活现。
老太太捧着奖状说:“我这手,跟着铁雄兄弟学的,没丢他的脸。”
竹安给她发了套新竹工具,“您老得好好编,还等着看您教重孙子呢”。
大年初一,竹安在竹棚挂了串竹制的鞭炮,用红篾条编的,看着跟真的一样。
孩子们围着拍手,说“这鞭炮不会炸,还好看”。
竹安妈煮了饺子,用竹筛端上来,热气腾腾的,竹香混着饺香。
竹溪举着手机拍,说要发给国外的朋友,“让他们看看咱竹家的年”。
风穿过竹棚,老竹鱼的红布条碰着新挂的竹鞭炮,“哗啦哗啦”响,像在拜年。
竹安看着满棚的人,满棚的竹器,突然觉得,这日子啊,就该这么热热闹闹的。
有老的念想,有新的盼头,编着,活着,挺好。
那个结巴的孩子,现在编竹器时,话顺多了。
他编的竹鱼,鳞片一片压着一片,比店里卖的还周正。
王竹安把他的作品摆在最显眼的货架上,标着“小篾匠亲制”。
有人来买,孩子会红着脸说:“这……这是我编的,不……不好看您说。”
客人笑着掏钱:“比好看更金贵的,是这股认真劲儿。”
竹溪新设计了竹制书签,上面用烙铁烫着短句。
“风过竹林”“雨打芭蕉”,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灵气。
有个作家买了一沓,说要夹在给读者的签名书里。
“这书签带着竹香,比金属的暖多了。”作家说。
竹溪听了,偷偷把烙铁烧得更热了些,想烫出更暖的字。
入夏时,竹棚顶上爬满了丝瓜藤,是竹安妈种的。
藤条缠着竹架,叶子把棚顶遮得严严实实,棚里凉丝丝的。
孩子们在棚下编竹篮,偶尔摘片丝瓜叶当扇子。
“原来竹子和丝瓜是亲戚啊,”有个孩子说,惹得大家笑。
竹安妈听见了,笑着摘了根嫩丝瓜:“晚上炒了,给你们当点心。”
那个好莱坞明星的助理来了,说要订一批竹制野餐篮。
“明星说上次见竹筐装蛋糕,觉得特别有生活气。”助理解释。
竹安特意在筐里垫了层棉麻布,说“这样蛋糕就不会晃坏了”。
还在提手处缠了软竹丝,“拎着不勒手”。
助理看着成品,直夸“比设计图还贴心”。
结巴的孩子过生日那天,竹棚里来了好多人。
大家给他带了礼物,都是竹制品:竹制的铅笔盒、竹编的小书包、竹刻的小动物。
孩子抱着礼物,脸红红的,突然大声说:“谢……谢谢大家!我……我会编更好的竹器!”
话音刚落,满棚的掌声差点掀了棚顶。
王竹安偷偷抹了把眼泪,觉得这孩子的声音,比任何音乐都好听。
秋分时,村里办了场竹编大赛。
七十岁的“歪鱼王”老太太也来了,手里拎着个竹制鸟笼,笼门上编着只展翅的凤凰。
“这是给重孙子编的,”老太太说,“让他知道,咱竹家的手艺,能编出花来。”
最后,老太太拿了金奖,领奖时,她摸着鸟笼说:“这凤凰的翅尖,得像铁雄兄弟教的那样,带点弯才灵动。”
竹溪把大赛的照片整理成相册,摆在竹棚的桌子上。
有孩子趴在桌上看,指着照片里的竹器问这问那。
竹溪就给他们讲每个竹器背后的故事:谁编的,编的时候想着啥,送给了谁。
“原来竹器不只是装东西的,”一个孩子说,“还装着这么多事儿呢。”
竹溪笑着点头,觉得这孩子说透了竹编的魂。
那个外国经销商又来了,这次带了个翻译。
“我们想把竹器卖到欧洲去,”翻译说,“那边的人喜欢自然、环保的东西。”
喜欢鉴宝赌石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鉴宝赌石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