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授首的消息,如同燎原的烈火,以最快的速度燃遍了关中,进而席卷天下。
带来的震动,远胜于此前任何一场战役的胜利。
潼关行营内,当那颗经过特殊处理、盛放在木匣中的首级被确认无误时,刘辩清晰地听到身边侍立的陈宫等人,不约而同地长长舒了一口气。
那不仅仅是放松,更像是一种卸下了千斤重担的释然。
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自魂归此界,睁开眼的第一刻起,董卓的阴影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如今,这把剑终于被彻底斩碎。
他没有去看木匣里那狰狞的物事,只是平静地对肃立一旁的王韧吩咐:“按既定章程办。将此逆贼首级,悬于洛阳北阙,示众三日。
让天下人都看看,祸乱朝纲、荼毒生灵者,终有此报!
亦以此,告慰被其残害的忠臣义士与无辜百姓在天之灵!”
“是!陛下!”王韧躬身领命,捧着木匣悄无声息地退下,动作精准得像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陈宫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红光,声音洪亮,“国贼伏诛,此乃陛下运筹帷幄、天命所归!朝廷威仪,自此重振矣!”
陈宫抚须微笑,眼神中充满了欣慰:“陛下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如履薄冰,今日终得铲除巨恶,实乃苍生之福,汉室之幸!然……”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稳,“董卓虽灭,然其麾下西凉部众犹存,散落关中、陇西,其部将李傕、郭汜等辈下落不明,凉州韩遂、马腾态度暧昧,此皆亟待处置之后患。且关东诸侯,闻此消息,亦不知会作何反应。眼下,尚非松懈之时。”
刘辩点了点头,陈宫总是能在胜利时保持最清醒的头脑,这是他最倚重这位王佐之才的原因之一。
“公台所言,正是朕之所虑。”
刘辩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扫过代表西凉军残部的那些模糊区域,“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如今猛虎虽除,狼群尚在,更需小心谨慎,步步为营。首要之事,便是稳定关中,妥善处置西凉降卒与溃兵。”
他手指点向长安以西、扶风郡一带:“据报,董卓旧部中,尚有原左将军皇甫嵩麾下的一部兵马,约万余人,由其侄皇甫郦实际统领,目前滞留于槐里、鄠县一带,观望不前。
皇甫义真(皇甫嵩字)乃汉室忠良,老成宿将,虽一度受制于董卓,然其心向汉室,天下共知。
若能顺利收编此部,则关中局势可定大半,更能给其他西凉溃兵树立一个榜样。”
陈宫接口道:“陛下圣明。皇甫嵩在军中威望甚高,且其部并非董卓嫡系,多为朝廷旧军,收编阻力最小。
只是……皇甫嵩本人自被董卓剥夺兵权,闲置长安后,一直称病不出,态度晦暗不明。
需派一得力之人,前往宣示陛下恩德,陈明利害,方能使其真心归附。”
“派谁去好呢?”刘辩沉吟。这个人选很重要,既要有足够的身份和说服力,又要懂得分寸,不能激起对方的反感。
就在这时,帐外典韦粗豪的声音响起:“陛下,吕布将军派张辽将军回来了,说有紧要军情禀报,人也带来了!”
刘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期待。张辽回来了?想必是长安那边局势已基本稳定,吕布派他回来禀报详细战果,同时……或许也带着他本人的未来。
“宣。”刘辩坐回主位。
很快,一身风尘仆仆却难掩英武之气的张辽,大步走入帐内。
他甲胄未卸,上面还沾染着些许征尘和已经干涸的暗褐色血点,更添几分沙场悍将的肃杀之气。
但与其他骄兵悍将不同,张辽的眼神沉稳而清澈,举止间带着一种不卑不亢的气度。
“末将张辽,奉温侯之命,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张辽单膝跪地,声音洪亮有力。
“文远将军快快请起。”刘辩虚扶一下,语气温和,“一路辛苦。长安局势如何?温侯与将士们可都安好?”
张辽起身,抱拳回道:“谢陛下挂怀。托陛下洪福,长安已定!温侯已于三日前入主长安,孙坚将军部亦配合肃清周边。城中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欢欣鼓舞。
温侯正在整编降军,清点府库,安抚民心。特命末将先行返回,向陛下禀报详细战果,并呈上缴获清单及有功将士名录。”
说着,他双手奉上一卷厚厚的绢帛。内侍接过,转呈给刘辩。
刘辩没有立刻打开,而是看着张辽,赞许道:“好!文远将军此番随温侯征战,先有陇山奇袭之功,后有函谷破关、追击董卓之劳,朕在潼关,亦闻将军骁勇善战,指挥若定,真乃国之栋梁!”
张辽连忙躬身:“陛下谬赞,末将愧不敢当。此皆陛下运筹帷幄,温侯指挥有方,三军将士用命之功。末将不过尽本分而已。”
不居功,不自傲。刘辩心中对张辽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他知道张辽是吕布麾下,但观其言行,与吕布的骄狂截然不同,更显沉稳可靠。
“文远过谦了。”刘辩笑了笑,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如今董卓已灭,关中初定,然百废待兴。朕有意整顿西凉军旧部,首当其冲便是皇甫嵩将军所部。
文远久在边军,熟悉西凉情状,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方能既显朝廷恩德,又保地方安稳?”
这个问题有些出乎张辽的意料,他微微一愣,随即陷入沉思。
皇帝这是在询问他的意见?是随口一问,还是别有深意?他迅速瞥了一眼旁边的陈宫,见他眼观鼻,鼻观心,并无表示,心中便有了计较。
他沉吟片刻,谨慎地开口道:“回陛下,末将以为,皇甫嵩将军乃朝廷宿将,素有忠义之名,其部众亦多愿为朝廷效力者,只是此前受董卓胁迫,身不由己。
如今董卓伏诛,陛下正宜示以宽仁,遣一威望素着之重臣,持陛下明诏,前往抚慰,许其戴罪立功,仍归旧制。
皇甫将军感念陛下恩德,必欣然来归。其部既附,则关中其他观望之西凉溃兵,如李傕、郭汜残部,必闻风瓦解,或降或逃,不足为虑矣。”
他顿了顿,补充道:“只是……需谨防有人从中作梗,或皇甫将军身边有心怀异志者,挑拨离间。故使者人选,除威望外,还需机敏果决,能临机处置。”
刘辩仔细听着,眼中赞赏之色愈浓。张辽这番分析,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既考虑到了皇甫嵩的忠义名节和实际处境,也预见了可能的隐患,确实是有勇有谋之将。
“文远此言,深合朕心。”刘辩抚掌道,“那么,以你之见,何人可为使?”
张辽这次没有犹豫,直接道:“末将斗胆举荐一人——尚书卢植卢子干大人!卢尚书乃海内大儒,威望隆重,且与皇甫将军有同僚之谊,曾任北中郎将共讨黄巾,彼此相知。由卢尚书前往,必能不辱使命!”
卢植!刘辩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极好的人选!
卢植刚正不阿,名声极好,又与皇甫嵩有旧,他去,既能代表朝廷的重视,又能以故交身份拉近关系,远比派一个纯粹的武将或者文官去更合适。
“好!就依文远之荐!”刘辩当即拍板,“公台,立刻拟旨,加卢尚书为光禄大夫,持节,前往槐里宣慰皇甫嵩所部!
明确告知皇甫嵩,朕知他忠义,过往之事,概不追究,仍拜其为左将军,其部将士,皆由朝廷整编安置,有功者赏,愿归田者发给路费!”
“臣遵旨!”陈宫躬身应道。
安排完皇甫嵩之事,刘辩目光重新落到张辽身上,变得意味深长:“文远,你此番立下大功,朕心甚慰。温侯在捷报中,亦对你多有褒奖。
只是……朕观你乃大将之才,仅屈居温侯麾下一部将,似乎有些屈才了。”
张辽心中猛地一跳,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他立刻抱拳,语气坚定:“陛下言重了!末将得温侯提携,方能效力军中,建功立业。温侯待末将恩重,末将唯有竭诚以报,不敢有他想!”
这话说得漂亮,既表达了对吕布的忠诚,也委婉地回应了皇帝的试探。
刘辩笑了笑,不置可否,转而问道:“文远,你可知朕为何要御驾亲征,来到这潼关?”
张辽略一思索,答道:“陛下亲临,提振士气,震慑宵小,彰显扫平国贼之决心。”
“这只是其一。”刘辩站起身,走到张辽面前,目光锐利地看着他,“更重要的是,朕要亲眼看看,我大汉的将士是何等英勇,我大汉的将领是何等风采!
朕要亲自论功行赏,要让所有为国效力的忠臣良将知道,他们的功劳,朕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绝不会让英雄埋没,让功臣寒心!”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吕布勇冠三军,朕不吝封侯之赏,前将军之职!
孙坚浴血奋战,朕许其豫州牧,镇守一方!
徐晃阵前倒戈,明辨是非,朕擢其为骑都尉,委以重任!
还有你,张文远!陇山奇袭,函谷破关,追击董卓,哪一桩不是大功?
难道在你心中,朕是那种赏罚不明,有功不赏的昏君吗?”
这一连串的话,如同重锤,敲在张辽的心上。
他连忙单膝跪地:“末将不敢!陛下赏罚分明,恩泽广被,三军感佩!末将……末将只是……”
“只是顾及与温侯的情分,不愿背主求荣,是吗?”刘辩替他说出了后半句,语气缓和下来,“文远,你重情重义,朕心甚慰。
但你要明白,你效忠的,首先是大汉天子,是这刘姓江山!
温侯是朕的臣子,你也是朕的臣子!你们都是为朕,为这大汉天下效力!何来背主之说?”
他俯身,亲手将张辽扶起,凝视着他的眼睛,诚恳地说道:“朕赏识你的才能,更敬重你的为人。留在温侯麾下,你依然可以建功立业。
但朕希望,你的才能能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能为朝廷,为天下百姓,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并州一系,局限于某一人的麾下。”
张辽看着眼前年轻皇帝那清澈而坚定的目光,听着那推心置腹的话语,心中波澜起伏。
皇帝的话,句句在理,直指核心。
他张辽从军,最初的抱负,不就是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吗?
皇帝如此赏识,亲自招揽,恩宠有加,若再一味固守所谓的“派系之见”,是否……真的有些迂腐了?
而且,陛下并未让他与温侯对立,只是希望他能为朝廷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想起吕布平日虽倚重他,但性情急躁,刚愎自用,有时并非听得进劝谏。
而皇帝虽然年轻,却沉稳睿智,胸怀广阔,更能识人善任。
徐晃、甚至之前的胡轸、杨定,只要有用,陛下都能接纳。
跟着这样的君主,或许……前路真的会更宽广。
内心挣扎了片刻,忠诚与抱负激烈交锋。
最终,对更大舞台的渴望,以及对这位明显更具明君潜质的少年天子的认同,渐渐占据了上风。
他再次躬身,这一次,语气更加郑重,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沉凝:“陛下……金玉良言,如醍醐灌顶,令末将茅塞顿开!
末将……愿效忠陛下,愿为陛下手中之刃,扫平一切障碍,匡扶汉室,虽万死,不辞!”
他没有再提吕布,而是直接向皇帝宣誓效忠。
刘辩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他知道,像张辽这样的人,一旦真心归附,便绝不会轻易背叛。
“好!好!朕得文远,如高祖得韩信矣!”刘辩用力拍了拍他的臂甲,“不过,眼下局势,你暂仍归属温侯麾下,协助其稳定长安及关中军事。
朕会另下密旨给温侯,说明情况,擢升你为裨将军,依旧统领旧部,并许你临机决断之权。待关中彻底平定,朕另有重用!”
“裨将军”虽不是特别高的官职,但意义重大,意味着张辽正式成为独立领兵的将军,而不仅仅是吕布麾下部将。
更重要的是那份“临机决断之权”和皇帝“另有重用”的承诺。
张辽心中激动,知道这是皇帝为他考虑周全,既全了他和吕布的表面情分,又给了他实际的晋升和未来的承诺。
他深深一揖:“末将张辽,谢陛下隆恩!必不负陛下重托!”
……
喜欢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