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6日,深圳师范大学的第一堂专业课“教育学概论”,林晚星背着那个深蓝色双肩包,提前十分钟走进了东校区的阶梯教室。书包是夜校学长张磊送的,侧兜还留着几颗没吃完的水果糖,她轻轻摸了摸,找了个中间靠后的位置坐下——这个位置既能看清黑板,又不会太显眼,像她在夜校时总选的角落座位一样,让人觉得踏实。
教室渐渐坐满了人,脚步声、说话声混着翻书的沙沙声,让林晚星有点紧张。她从书包里掏出崭新的笔记本——这是她昨天在学校超市买的,花了两块五毛钱,是她给自己的“开学礼物”。刚把笔记本摊开,就听见旁边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同学,这里有人吗?”
林晚星抬头,看见一个穿着米白色连衣裙的女生,手里拎着一个浅粉色的帆布包,头发扎成松松的马尾,发梢别着一个珍珠发卡,正笑着看她。女生的眼睛很亮,像盛着阳光,嘴角的梨涡浅浅的,让人一眼就觉得亲切。林晚星赶紧摇摇头:“没人,你坐吧。”
女生道谢后,轻轻拉开椅子坐下,把帆布包放在桌角,从里面掏出一本精装的《教育学概论》——封面印着烫金的字,比林晚星手里那本学校统一发的平装课本精致多了。女生注意到她的目光,笑着把书往她这边挪了挪:“这是我妈帮我买的,说精装本看着舒服,不过内容跟咱们发的课本一样,你要是想看,随时跟我说。”
“不用不用,我有课本就行。”林晚星赶紧摆手,有点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平装课本往桌里挪了挪——课本封面是简单的绿色,边角还被她不小心压出了褶皱,跟对方的精装书放在一起,显得有些朴素。
女生却没在意,反而主动伸出手:“我叫林晓雨,教育学系的,你呢?”
“我叫林晚星,也是教育学系的。”林晚星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握住了她的手——林晓雨的手暖暖的,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不像她的手,因为常年兼职干活,指腹有点粗糙,还留着几个浅浅的茧子。
“咱们都姓林,太有缘分了!”林晓雨眼睛一亮,笑得更开心了,“以后咱们就是同桌啦,上课要是有听不懂的,咱们可以互相问。对了,你是哪里人呀?听你说话好像有点东北口音。”
“我是东北的,来深圳没多久。”林晚星小声说,手指不自觉地抠了抠笔记本的边缘——她有点怕别人问起老家,怕说多了会暴露自己的家境,也怕自己的口音会被笑话。
可林晓雨却没追问,反而兴致勃勃地说:“东北好啊!我去年跟我爸妈去东北旅游过,你们那儿的烤串特别香,冬天的雪下得特别大,我还堆了个超大的雪人呢!”她说着,还拿手比划了一下雪人的大小,样子有点可爱。
林晚星看着她的样子,心里的紧张慢慢消了些,忍不住说:“嗯,冬天雪下得大,能没过膝盖,我们小时候总在雪地里跑,还会冻糖葫芦吃,裹着糖霜,特别甜。”
“哇,冻糖葫芦!我在旅游景点吃过,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正宗的。”林晓雨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等以后有机会,你带我去吃正宗的好不好?”
“好啊。”林晚星点点头,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这是她来深圳后,第一次有人跟她聊老家的事,还带着这么多好奇和期待,不像在家里,父母总说“深圳好,别总提老家的穷日子”。
上课铃响了,穿着灰色西装的李教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教案,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教育学概论’老师,李建国。这门课是咱们教育学系的基础课,主要讲教育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原理,希望大家认真听,有问题随时提问。”
林晚星赶紧拿出笔,认真地记着笔记。李教授讲得很细致,从孔子的“有教无类”讲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还举了很多实际的案例。林晚星听得入了迷,偶尔没跟上的地方,就偷偷看一眼旁边林晓雨的笔记——林晓雨的字写得又快又漂亮,重点内容还用水彩笔标了不同颜色,一目了然。
课间休息时,林晓雨主动把笔记本推到她面前:“你是不是有地方没记全?看看我的,补一补。”
“谢谢你。”林晚星感激地说,拿起笔快速补着笔记。林晓雨坐在旁边,没打扰她,只是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倒了一杯温水递过来:“喝点水吧,讲课要讲两节课,一直记笔记会口干。”
林晚星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暖暖的。她喝了一口,是淡淡的蜂蜜水,甜而不腻,像张磊以前给她泡的红糖水一样,让人觉得舒服。“你怎么知道我没带水?”林晚星有点好奇地问。
“我看你书包里没放水壶呀。”林晓雨笑着说,“我妈总说女孩子要多喝温水,所以我每天都带保温杯,里面泡点蜂蜜或者枸杞,你要是喜欢,下次我多带点,给你也泡一杯。”
林晚星赶紧摇摇头:“不用麻烦你,我自己带水壶就行。”她怕麻烦别人,更怕欠人情——在老家,人情都是要还的,她现在没什么能给林晓雨的,只能尽量不麻烦对方。
林晓雨却没放在心上,反而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包装精致的小蛋糕,递给她:“这个是我家楼下面包店买的,抹茶味的,你尝尝,可好吃了。”
蛋糕的包装纸是粉色的,印着可爱的小熊图案,看起来就很贵。林晚星犹豫了一下,还是推辞了:“谢谢你,我不饿,你自己吃吧。”她早上出门时吃了两个冷馒头,现在确实不饿,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这样的蛋糕肯定不便宜,不想随便接受。
林晓雨看出她的顾虑,把蛋糕往她手里塞了塞:“没事,我妈买了好多,我一个人吃不完,你就当帮我分担啦。而且咱们是同桌,分享点吃的很正常呀。”
盛情难却,林晚星只好接过蛋糕,小声说了句“谢谢”。她把蛋糕放在桌角,没舍得吃——想带回家,晚上兼职回来当夜宵,这样就能省一顿饭钱。
第二节课继续,李教授让大家分组讨论“教育公平”的话题,林晚星和林晓雨自然分在了一组。林晓雨先开口:“我觉得教育公平就是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不管家里有钱没钱,都能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就像咱们学校,不管是农村来的同学,还是城市来的同学,都能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课。”
林晚星愣了一下,她没想到林晓雨会这么说。她想起自己在老家时,镇上的中学只有一栋旧教学楼,没有实验室,没有图书馆,而县城里的中学却有崭新的教学楼和齐全的设备——这就是她理解的教育不公平。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我觉得教育公平不只是有学上,还得有一样好的教育资源。我老家镇上的中学,连像样的实验器材都没有,老师也很少,而县城里的中学却什么都有,这对镇上的孩子不公平。”
林晓雨点了点头,认真地说:“你说得对,我以前没考虑过这些。我爸妈总说我 lucky(幸运),从小就能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好的老师,现在想想,确实有很多孩子没我这么幸运。所以我才想当老师,以后去偏远的地方教书,给那些孩子带去好的教育资源。”
林晚星看着她,心里有点惊讶——她没想到家境这么好的林晓雨,会有这样的想法。她一直以为,像林晓雨这样的城市女孩,毕业后会找一份轻松的工作,留在大城市里,没想到她会想去偏远的地方教书。
“你真的想去偏远的地方教书吗?”林晚星忍不住问。
“嗯!”林晓雨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我高中时去过一次山区支教,那里的孩子特别喜欢读书,可学校里只有两个老师,要教所有年级的课,特别辛苦。从那时候起,我就想当一名支教老师,给他们带去更多的知识。”
林晚星心里一阵触动,她想起自己读高中时,因为家里穷,差点就辍学去打工,是夜校的老师劝她继续读书,说“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现在她想当老师,也是希望能帮助像她一样的孩子,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读书走出大山,走出困境。“我也想当老师,”林晚星小声说,“我想帮助那些家里穷,却想读书的孩子,让他们能继续读书。”
“那太好了!”林晓雨开心地说,“以后咱们可以一起努力,说不定将来还能一起去支教呢!”
看着林晓雨真诚的笑容,林晚星心里暖暖的——她好像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能理解她、支持她的朋友。
下课铃响了,林晓雨收拾好东西,对林晚星说:“晚星,你中午去食堂吃饭吗?我知道食堂二楼有一家卖馄饨的,特别好吃,我带你去尝尝?”
林晚星犹豫了一下,她中午本来想回出租屋煮面条吃,这样能省点钱。可看着林晓雨期待的眼神,她还是点了点头:“好啊。”
两人一起往食堂走,林晓雨一路都在跟她聊学校的事:“学校图书馆三楼有很多教育学相关的参考书,周末咱们可以一起去看书;还有学校的社团,下周会有招新,有支教社团,咱们可以一起报名;对了,学校门口有一家卖文具的店,里面的笔记本特别好看,下次我带你去看看。”
林晚星认真地听着,偶尔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激。她没想到林晓雨会这么热情,这么愿意跟她分享这些事。她想起自己刚到深圳时,一个人找房子,一个人报到,一个人吃饭,总觉得自己像个外人,现在有了林晓雨,她好像慢慢融入了这个城市,融入了这所大学。
到了食堂二楼,林晓雨拉着林晚星走到馄饨店前,对老板说:“老板,两碗馄饨,一碗多放香菜,一碗不要香菜。”她转头对林晚星说:“我记得你刚才说不吃香菜,对吧?”
林晚星愣了一下,她没想到林晓雨会记得这么小的细节——刚才课间聊天时,她随口提了一句自己不吃香菜,没想到林晓雨居然记在了心里。“嗯,我不吃香菜,谢谢你记得。”林晚星小声说,心里暖暖的。
馄饨很快就上来了,热气腾腾的,里面放了虾仁和紫菜,闻起来特别香。林晓雨拿起勺子,舀了一个馄饨放进嘴里,满足地说:“你快尝尝,这家馄饨的皮特别薄,馅也多,可好吃了。”
林晚星拿起勺子,小心翼翼地舀了一个馄饨放进嘴里——确实很好吃,虾仁很新鲜,汤也很鲜,比她自己煮的面条好吃多了。她慢慢吃着,心里满是感动——这是她来深圳后,第一次有人特意为她点一份不要香菜的馄饨,第一次有人这么在意她的喜好。
吃完馄饨,林晓雨要付钱,林晚星赶紧拦住:“我自己付吧,不能总让你付钱。”
“没事,这碗馄饨我请你,”林晓雨笑着说,“下次你请我吃别的就行啦,咱们互相请,多好。”
林晚星没再坚持,心里暗暗想:下次一定要请林晓雨吃点什么,不能总让她花钱。
下午没课,林晓雨约林晚星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图书馆三楼的教育学区有很多书,林晓雨帮林晚星找了几本关于教育公平的书:“这些书特别好,我之前看过,里面有很多实际的案例,对你写作业会有帮助。”
林晚星接过书,认真地说:“谢谢你,晓雨。”
“不用谢,咱们是朋友嘛。”林晓雨笑着说,也找了一本关于支教的书,坐在她旁边看了起来。
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咳嗽声。林晚星认真地看着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轻轻推推林晓雨,林晓雨会耐心地给她讲解。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暖暖的,像一幅温馨的画。
傍晚的时候,林晚星要去书店兼职,跟林晓雨告别。林晓雨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小袋子,递给她:“这里面有几个苹果和一些饼干,你兼职的时候饿了可以吃。还有,这个是我的手机号,你要是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林晚星接过袋子,里面的苹果还带着温度,饼干是她没吃过的进口饼干。她看着林晓雨,心里满是感激:“晓雨,谢谢你,你对我太好了。”
“咱们是朋友,我对你好是应该的。”林晓雨笑着说,“你兼职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晚上回家别太晚了。”
“嗯,我会的。”林晚星点点头,背着书包,手里拿着林晓雨给的袋子,往书店走去。
路上,她摸了摸袋子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林晓雨写的手机号,心里暖暖的。她想起自己以前在夜校时,只有张磊一个朋友,现在到了大学,又遇到了林晓雨这样好的朋友,她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到了书店,张叔看见她手里的袋子,笑着问:“晚星,这是谁给你的呀?看起来挺好吃的。”
“是我的同桌,林晓雨给我的。”林晚星笑着说,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开心。
“哦?新认识的朋友啊?”张叔点点头,“那挺好,在大学里有个好朋友,互相照顾,比一个人强。”
林晚星点点头,开始整理书架。她一边整理,一边想起林晓雨说的话,想起她们一起讨论教育公平,一起计划去支教,心里满是期待。她觉得,有了林晓雨这样的朋友,她的大学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精彩,她的梦想也会离她越来越近。
晚上兼职结束后,林晚星回到出租屋。她拿出林晓雨给的苹果,洗了一个吃——特别甜,像她现在的心情一样。她又拿出林晓雨写的手机号,存在了自己的bp机里,然后拿出笔记本,写下:“9月6日,认识了同桌林晓雨,她是个很好的女孩,我们成了朋友。以后要和晓雨一起努力,一起当老师,一起去支教。”
写完后,她看着笔记本上的字,嘴角忍不住往上扬。窗外的路灯亮了,透过玻璃洒在书桌上,也洒在她的脸上,像给她的未来,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她知道,有了林晓雨这样的朋友,她在深圳的日子,再也不会孤单了。
喜欢掌心的刺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掌心的刺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