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像根冰锥,扎得掸子的木柄都发颤。它缩在门后,好几天没敢动。直到那天阿婆煮面条,把盐当成糖往锅里撒,撒了小半罐才发觉不对,蹲在灶台边哭了起来。
“我怎么什么都记不住了……”阿婆的哭声很轻,像被水泡过的棉花,“连他喜欢吃甜口还是咸口都忘了……”
掸子猛地从门后“冲”出来。它没去管锅里的面条,而是“跑”到堂屋,用鸡毛扫过墙角的旧木箱。那箱子里装着阿婆男人的旧物: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一个掉了漆的搪瓷缸,还有一本泛黄的笔记本。
它用木柄把笔记本扒出来,又“跑”回厨房,把本子轻轻放在阿婆面前。
阿婆愣愣地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张老照片——是她和男人刚结婚时拍的,两人手里都攥着半截枣木,那是后来做掸子木柄剩下的料。照片背面有行字,是男人的笔迹:“阿英说,鸡毛掸子要选软毛的,扫灰不疼。”
“阿英”是阿婆的小名。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半天,忽然捂住脸,眼泪从指缝里淌出来,滴在笔记本的纸页上,洇出一小片水渍。
这次的眼泪落在掸子的木柄上,不冷了。掸子觉得那暖意顺着木柄往上游,一直跑到最顶上的鸡毛里,连之前燎焦的毛梢都好像舒展了些。
它轻轻蹭了蹭阿婆的手背,像很多年前那样。
阿婆抬起头,看着飘在半空的掸子,忽然笑了:“你这老东西,还知道帮我找念想。”
从那以后,阿婆还是会对着掸子说话,但不再是自言自语。她擦桌子时会说:“你看你,昨天扫完书架,又掉了根黄毛,再掉就成秃子啦。”掸子就会用木柄轻轻敲敲她的胳膊,像是在撒娇。她晒被子时会喊:“过来帮我扯扯被角!”掸子就飘过去,用鸡毛勾着被边,帮她把被单抻平。
街坊邻居渐渐也习惯了。有回张屠户来送猪肉,看见阿婆和掸子“一人一掸”坐在门槛上晒太阳,阿婆手里剥着橘子,时不时往掸子的鸡毛上放一瓣——她知道这精怪爱吃甜,尤其喜欢橘子瓣上的汁水。
“阿婆,您这掸子,比我家那口子还勤快。”张屠户笑着打趣。
阿婆把橘子瓣塞进嘴里,眯着眼睛看太阳:“它陪我久了,比谁都懂我。”
掸子好像听懂了,最顶上那撮白鸡毛轻轻晃了晃,阳光落在上面,亮得像落了片雪。
那年冬天来得早,第一场雪下的时候,阿婆的孙女带着孩子回来了。小姑娘已经长成大姑娘,怀里抱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进门就喊:“奶奶,我们回来啦!”
小娃娃刚会走路,摇摇晃晃地在堂屋里转,一眼就看见门后飘着的鸡毛掸子。他不怕生,伸着小手就去抓,嘴里咿咿呀呀地喊:“毛……毛……”
掸子往旁边飘了飘,却没躲开,反而用最软的那撮灰鸡毛,轻轻蹭了蹭小娃娃的手心。
小娃娃咯咯地笑起来,拍着小手要够。阿婆的孙女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别碰奶奶的宝贝掸子。”
“让他玩嘛。”阿婆笑着说,“这掸子呀,最疼小孩子。”
那天晚上,一家人围在厨房包饺子。阿婆的孙女擀皮,阿婆包,小娃娃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攥着半根糖葫芦啃。掸子就在厨房里飘来飘去,一会儿帮着把掉在地上的饺子皮扫到簸箕里,一会儿用木柄把醋瓶往桌边推了推。
包到一半,阿婆忽然停下手里的活,看着窗外的雪说:“你爷爷以前总说,雪天包白菜猪肉馅饺子,要多放香油。”
孙女愣了愣:“奶奶,您记得爷爷的事了?”
阿婆没说话,只是拿起一个刚包好的饺子,对着掸子晃了晃:“你也爱吃这口,是吧?”
掸子的鸡毛颤了颤,像是在点头。
后来小娃娃要睡了,孙女抱着他往卧室走,经过堂屋时,忽然看见那把鸡毛掸子停在相框前,用鸡毛一下下扫着玻璃上的水汽。月光从窗棂照进来,给它镀了层银边,看着竟像个披着羽毛的小神仙。
“妈,你看!”孙女忍不住喊。
阿婆走出来,看见这情景,笑着说:“它在给你爷爷擦照片呢,怕他看不清我们包饺子。”
小娃娃在妈妈怀里醒了,指着掸子喊:“飞……飞……”
掸子好像听见了,往他那边飘了飘,木柄上还沾着片刚才扫到的雪花,在暖烘烘的屋里慢慢化了,像颗小露珠。
雪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阿婆推开窗,看见院子里的积雪上有串奇怪的脚印——不是人的,也不是猫的,是一行细细的、断断续续的痕迹,从老槐树底下一直延伸到门口,像是什么东西拖着尾巴走过去留下的。
阿婆知道,这是掸子半夜出去“玩”了。它总爱在雪后出去,用鸡毛扫开石板路上的积雪,好像怕她早上出门滑倒。
她转身回屋,看见掸子已经回到门后,鸡毛上沾了点雪沫子,像是戴了顶白帽子。阿婆拿起梳子,慢慢给它梳着鸡毛,梳到一半,忽然想起什么,从柜子里翻出个红布包。
“给你添点新衣裳。”她打开布包,里面是些新的鸡毛——是孙女昨天从集市上买的,红的、绿的,还有几根闪着光的彩色鸡毛,“过年了,也该换身新样子。”
她用细棉线把新鸡毛一根根缝在掸子的旧鸡毛旁边,红的绿的掺在白黄灰里,看着比从前更热闹了。掸子一动不动地飘在那里,木柄微微发热,像是在害羞。
等阿婆缝完,太阳已经升到树梢。她把掸子举起来看了看,笑着说:“这下好了,出去人家得说,王阿婆家的掸子,是全巷最体面的。”
掸子忽然往她怀里靠了靠,像是在撒娇。阿婆抱着它,摸了摸温润的木柄,又摸了摸软乎乎的鸡毛,忽然觉得,这老宅子有这掸子在,就永远不会冷清。
后来巷子里的人都说,王阿婆家长了个好精怪。这精怪不偷不抢,不害人,就守着个老太太,扫扫灰,擦擦桌子,在雪天扫扫门前的路,在雨天关关没掩好的窗。
有回有个走江湖的道士路过,听说了这事,特意绕到巷子里看。他站在阿婆的院墙外,看见那把鸡毛掸子正帮着阿婆把晒好的萝卜干收进竹筐,白的黄的红的绿的鸡毛在阳光下飞,像朵会动的花。
道士摸了摸胡子,笑着走了。徒弟问他:“师父,那不是精怪吗?怎么不收了它?”
“收什么?”道士说,“人间烟火养出来的精,守着自己的缘分,比谁都干净。”
这话阿婆没听见,但她总说自家的掸子通人性。现在她又多了句:“它不光通人性,它还揣着我们一家的日子呢。”
开春的时候,阿婆在院子里种了些太阳花。掸子每天早上都会飘到花池边,用鸡毛扫掉叶片上的露水——它知道阿婆喜欢看太阳花带着露水开,说那像小姑娘抹了胭脂的脸蛋。
有天阿婆坐在藤椅上打盹,梦见了年轻时的事。梦见男人把刚做好的鸡毛掸子递给她,说:“你看这木柄,握着手暖。”她在梦里笑出声,醒来看见掸子正停在藤椅边,用鸡毛轻轻扇着风,木柄上的枣木纹在阳光下明明灭灭,像藏着无数个春天。
她伸出手,摸了摸掸子的木柄,又摸了摸自己的白发,忽然觉得,日子就像这掸子上的鸡毛,看着乱糟糟的,却一根一根都连着念想,风一吹,全是暖烘烘的旧时光。
喜欢山村妖怪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山村妖怪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