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的标准时间,在夜以继日的奋战与期盼中流逝。当世界树根系船坞那厚重的规则壁垒缓缓滑开时,呈现在所有见证者眼前的,已不再是当初那副能量的骨架,而是一艘……活着的星辰造物。
“信风舟”静静地悬浮在船坞中央。它通体呈现出一种深邃的、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暗色基调,但表面又隐隐流动着如同极光般变幻不定的柔和光晕。它的形态并非固定,而是在一种流畅的、介于水滴与飞鸟之间的轮廓中微微脉动,无数细小的、如同鳞片般的“规则细胞”在其表面规律地明灭,仿佛在呼吸。没有明显的引擎喷口,没有冰冷的装甲棱角,它更像是一件自然孕育的艺术品,一件拥有生命的奇迹。
它的“心核”——那个融合了我们三人本源与文明火种的小型新约领域,此刻如同沉睡的心脏,在舰体深处平稳而有力地搏动着,散发出一种温暖而坚韧的秩序波动,与整个新生界域隐隐共鸣。
“所有系统最终检测完成。”艾莉的声音在船坞中响起,她的一个主要运算线程已与“信风舟”核心深度绑定,“规则细胞协同效率百分之九十九点八,隐匿场强度达到设计标准,规则跃迁引擎预热完毕,心核稳定性确认。‘信风舟’,随时可以启航。”
我、洛璃、艾莉,以及一支由五十名最精锐的守护者、规则学者、外交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深空探索团”,肃立在“信风舟”的接入端口前。这五十人,是从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中遴选而出,他们不仅拥有卓越的能力,更具备了面对未知所需的绝对冷静与坚定意志。
没有过多的告别仪式。所有需要交代的话语,早已在过去的数月里反复叮嘱。所有的不舍与担忧,都化为了沉默的注视与心底最深的祝福。
我最后看了一眼世界树之巅的方向,看了一眼这片我们倾注了无数心血、承载着欢笑与泪水的家园。然后,我转身,率先踏入了“信风舟”流光溢彩的接入通道。
洛璃紧随其后,她的“晨曦”收敛了所有光华,如同凡铁般悬挂在腰侧,但那份破晓之心的沉静力量,却比任何光芒都更能安定人心。艾莉的虚拟投影则直接消散,她的核心意识已大部分转移至“信风舟”的万识节点。
探索团成员鱼贯而入,步伐沉稳,眼神中只有对前路的专注与探寻的渴望。
“信风舟”的舱门无声闭合。内部空间并非传统的舱室布局,而是一种可以随意识需求而变化的、流淌着柔和光流的规则环境。探索团成员各自寻找到契合自身频率的“节点”,迅速与“信风舟”融为一体。
我站在舰桥——一个可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观星,并能直观感受到“心核”搏动的意识聚焦点。
“设定初始航向,”我下达了首条指令,声音在静谧的舰桥中回荡,“目标:星图碎片标识区域,‘回声星云’。”
“回声星云”,是秩序之源馈赠的星图碎片中,一个距离相对较近、且被标注为“可能存在古老信息残留及弱活性规则现象”的区域。它并非三大存在的势力范围,是我们主动探索、验证星图价值、并尝试寻找“他者”踪迹的理想起点。
“航向确认:‘回声星云’。”艾莉的声音直接从我意识中响起,冷静而高效,“规则跃迁引擎启动。倒数:三、二、一……”
没有剧烈的震动,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一种仿佛整个宇宙被轻轻向后拉扯的微妙失重感。舷窗(或者说,舰体感知层面)外的景象瞬间扭曲、拉长,化作一片流光溢彩的、超越常规视觉理解的规则通道。
“信风舟”如同一枚投入水面的石子,悄无声息地融入了空间的褶皱,脱离了新生界域所在的物理坐标。
我们,正式启航了。
跃迁通道内,时间感变得模糊。我能够感受到“信风舟”如同一条灵活的游鱼,在规则的洋流中穿梭。舰体表面的“规则细胞”不断微调,适应着通道内复杂多变的空间张力与能量乱流。心核稳定地提供着动力,并与艾莉主导的导航系统完美协同,规避着那些潜藏在跃迁过程中的、足以撕裂常规星舰的规则暗礁。
洛璃闭目凝神,她的感知如同最灵敏的触须,延伸至跃迁通道之外,捕捉着现实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微弱的意识波动或规则异常。探索团的成员们也各司其职,监控着舰体状态,分析着沿途收集到的、稀薄却全新的宇宙环境数据。
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我们仿佛脱离了现实的束缚,航行在宇宙的“里侧”,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观察着这片浩瀚的星空。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是一瞬,也许是数日。
“即将脱离跃迁通道。目的地:‘回声星云’外围区域。”艾莉的提示音响起。
舷窗外的流光骤然平息,扭曲的景象迅速稳定下来。
我们……到了。
眼前,是一片无法用言语形容其壮丽与诡谲的星云。它并非通常所见的气态云团,而是由无数破碎的、散发着各色幽光的规则碎片、凝固的能量流以及难以名状的几何结构构成。它们缓慢地旋转、碰撞,偶尔迸发出无声的闪光,仿佛一片埋葬了某个古老文明的、巨大无比的墓地,又像是一个尚在沉睡的、由规则构成的庞大生命体。
这里弥漫着一种寂静的“回声”,并非声音,而是某种信息的残留,规则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往事。
“信风舟”悄然悬停在星云边缘,隐匿场全开,如同融入背景的尘埃。
“未检测到明显的敌意信号或高等意识活动。”艾莉报告着初步扫描结果,“星云内部规则结构极其复杂,充斥着大量矛盾与断裂的信息流。探测波受到严重干扰,无法深入。”
“释放‘规则探针’。”我下令道。数个体积微小、形态可变的规则细胞从“信风舟”表面脱离,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悄无声息地飘向那片瑰丽而危险的星云深处,开始进行近距离的探测与信息采集。
我们屏息凝神,等待着探针传回的数据。
这是“信风舟”的第一次实地探索,也是新生界域主动迈向深空的第一步。
结果如何,无人知晓。
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离开了港湾,驶入了那片孕育着无限可能与未知风险的……星之海洋。
航程,正式开始。
喜欢倒影错层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倒影错层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