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潮间带的礁石,林野就扛着石斧往竹林跑。自从上次在水潭底找到金属盒子,心里就揣着个念头——要造个结实的木筏,顺着潮汐往远海走,说不定能找到另一把钥匙的线索,或是发现新的物资点。
竹林里的毛竹长得笔直,碗口粗的竹秆高耸入云,叶片在风里“哗哗”响。林野选了几株长得最粗实的,石斧抡圆了砍下去,“嘭嘭”的闷响震得手发麻。竹秆韧性足,砍了十几下才断,“哗啦”一声倒在地上,压得杂草乱颤。他把竹秆截成两米长的段,去掉枝丫,只留光秃秃的竹身,用藤绳捆成捆,一趟趟往海岸扛。
太阳升到头顶时,海岸边已经堆了二十多根竹秆。林野没歇着,又去潮间带捡了些粗麻绳(从沉船残骸里翻出的,泡在海水里还没朽),还有几块平整的木板——用来当木筏的底板,防止脚滑。他先把竹秆并排铺在沙滩上,每根之间留着半尺缝,再把木板铺在上面,用麻绳把竹秆和木板紧紧绑在一起,横竖各绕三道,绳结打得死死的,拽都拽不动。
可刚绑完一半,林野就发现木筏太轻,怕被浪掀翻。他赶紧往竹秆间隙里塞了些晒干的茅草,再铺上一层棕榈叶,既能增加重量,又能挡点海水。最后在木筏中间竖了根粗竹杆当桅杆,绑上块破帆布当帆——借风力能省不少劲,不用全靠手划。
傍晚时,木筏终于造好了。三米长、两米宽的竹筏,浮在浅滩上稳稳当当,帆布帆被风吹得鼓鼓的,像只展翅的鸟。林野跳上去试了试,木筏只往下沉了一点,脚踩在棕榈叶上软软的,一点不滑。他心里一喜,赶紧回窝棚拿了些必备的东西:竹篮装着烤鱼干和淡水,腰间别着渔刀和石斧,急救包挂在桅杆上,甚至还带了把长柄叉——防海里的鱼怪,也能当船桨用。
第二天一早,潮水刚涨起来,林野就推着木筏往深海走。帆布帆借着东风,木筏“嗖嗖”地往前飘,海浪拍在竹秆上“哗哗”响,溅起的水花打在脸上,凉丝丝的。他站在木筏中间,手里握着长柄叉当舵,眼睛盯着远处的海面——昨天观察潮汐时,发现东边海域的浪比较小,适合初探。
划了约莫一个时辰,岸边的窝棚已经变成了个小黑点,周围全是茫茫大海,只有几只海鸟在头顶盘旋。林野停下帆,坐在木筏上歇了歇,拿出淡水喝了口。就在这时,水里突然“哗啦”一声,窜出条半米长的鱼,鳞片闪着银光,围着木筏转了两圈,又钻回水里不见了。
“有鱼!”林野心里一动,拿起长柄叉,盯着水面。没过多久,水面又泛起一圈涟漪,他猛地把叉扎下去,“噗嗤”一声,叉尖正好扎中条海鱼,鱼在叉上挣扎着,尾巴拍打着水面。林野赶紧把鱼拽上来,塞进竹篮里——这鱼比潮间带的鱼大多了,够吃两顿。
他接着往前划,越往深海走,海水越蓝,能看到水下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突然,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个小小的黑点,林野赶紧拿起望远镜(一直挂在脖子上)——是块礁石!比岸边的礁石大得多,周围好像还有些沉船的残骸。
他赶紧升起帆,朝着礁石划去。离礁石越近,看得越清楚——礁石上长满了青苔,周围的水里漂着些木板和绳索,像是艘沉了很久的船。林野把木筏停在礁石边,跳上礁石——礁石顶很平整,能站人,他借着望远镜往沉船残骸里看,隐约能看到些金属物件,说不定有能用的东西。
可刚想下水里探探,潮水突然开始退了,海浪变得越来越大,木筏在水里晃得厉害,差点被浪掀翻。林野心里一紧——昨天记录潮汐时,下午退潮会很快,再不走就怕回不去了。他赶紧跳回木筏,收起帆,拿起长柄叉使劲往回划。
退潮的水流很急,木筏被冲得东倒西歪,林野划得胳膊都酸了,才慢慢靠近岸边。等把木筏拖上沙滩,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他瘫坐在沙滩上,大口喘着气,看着竹篮里的海鱼和桅杆上的急救包,心里满是欢喜——虽然没来得及探索沉船残骸,但这次初探近海很成功,木筏结实,潮汐规律也摸得差不多了,下次准备充分了,再去礁石那边看看。
回到窝棚,林野把海鱼收拾干净,烤了半条,剩下的用盐腌好,挂在栅栏上风干。他坐在火塘边,啃着烤鱼,摸着木筏上带回来的麻绳,心里默默盘算:下次要给木筏加个挡板,挡住溅上来的海水;再做个木桨,不用总靠长柄叉划;还要带更多的淡水和食物,争取在海上待更久,好好探索下那块礁石和沉船残骸——说不定里面藏着另一把钥匙的线索,或是更多能救命的物资。
火塘里的火苗跳动着,映得林野的脸忽明忽暗。他知道,初探近海只是开始,以后还要乘着木筏去更远的地方,去揭开岛上的秘密,去寻找离开的希望。而这结实的木筏,就是他驶向未知的第一步,不管前面有多少风浪,他都要勇敢地划下去。
喜欢雾屿求生:孤帆与秘境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雾屿求生:孤帆与秘境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