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避难所墙体搭建(原木)
晨光刚漫过地基的碎石,林野就扛着两根削好的原木往山坳走。昨天加固完框架,今天要正式搭建墙体——把处理好的原木一根根嵌入地基槽,用榫卯和藤蔓固定,让避难所真正有“墙”的模样。
他先拿起一根原木,对准地基槽里的碎石层,轻轻放进去,调整角度,让原木的榫头正好卡进下方横梁的卯眼里。石斧轻轻敲了敲原木顶端,“嘭”的一声,原木稳稳立在槽中,和横梁严丝合缝,连风都透不进来。
“就这么干!”林野心里一喜,加快了速度。他把原木一根接一根地立进槽里,每根都要对准榫卯接口,再用木锤敲打找平。阳光越来越烈,汗水顺着脸颊滴在原木上,晕开深色的湿痕,他却顾不上擦,只偶尔用袖子抹一把,继续埋头干活。
可搭到西侧墙体时,问题来了:土坡旁的地基槽比别处窄一点,原木放进去有点挤。林野赶紧跳进槽里,用石斧把槽壁的碎石往外铲了铲,又把原木的侧面削薄了一点,这才勉强卡进去。他爬出来,晃了晃原木,还是有点松——原来是榫头没完全卡进卯眼。他拿起木锤,狠狠敲了几下原木顶端,榫头“咔”的一声卡紧,原木终于纹丝不动。
中午歇脚时,林野坐在地基旁,啃着烤兔干,望着已经搭好一半的墙体——原木整齐地立在槽中,顶部和横梁的榫卯扣得死死的,像一排坚实的卫兵,把避难所的空间围了起来。他心里算了算:整个长方形墙体需要四十根原木,现在才搭好二十根,还得再加把劲。
下午,林野摸索出更高效的办法:先把所有原木的榫头和卯眼都检查一遍,确保契合度,再按顺序立进槽里,这样不用反复调整,速度快了不少。他还在原木之间的缝隙里塞上之前准备的木屑,再用湿泥(从泉眼旁挖的黏土)抹一遍,既填补了缝隙,又能防止原木受潮腐烂。
最费力气的是北侧墙体——靠近山坳口,风大,得用更粗的原木,每根都得两个人才能抬动。林野没办法,只能把粗原木滚到槽边,再一点点撬起来立进去。有一次没站稳,原木差点砸到脚,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往后退了两步,缓了好一会儿才敢再尝试。
夕阳西下时,避难所的墙体终于全部搭完了——四十根原木整齐地立在地基槽中,顶部和横梁、底部和碎石层都严丝合缝,湿泥抹过的缝隙看不出半点破绽,整个避难所像个结实的木盒子,稳稳地立在山坳里,迎着夕阳,透着股安全感。
林野靠在原木墙上,浑身酸痛,手上的水泡磨破了,黏在木屑上火辣辣地疼,却忍不住笑了——墙体搭好,避难所就有了“骨架”,接下来只要盖屋顶、装门帘,就能真正住进去了。他绕着墙体走了一圈,检查每个原木的接口,用手推了推,没一处松动,心里踏实得很。
往回走的路上,林野特意去桉树林砍了些细木,明天盖屋顶要用。路过泉眼时,他打了罐水,洗了把脸,冰凉的水让他精神一振。回到窝棚,他坐在火塘边,烤了条海鱼,一边吃一边揉着酸痛的胳膊——今天虽然累,却把最关键的墙体搭好了,离安稳的“家”又近了一步。
夜里,林野躺在铺上,手里攥着块从墙体缝隙里掉出来的湿泥块,很快就睡着了。梦里,他站在新建成的避难所里,原木墙壁挡着风,火塘里的火苗暖暖地照着,舒服得让他不想醒来。醒来时,天刚蒙蒙亮,他揉了揉手上的伤,起身拿起石斧——新的一天,要开始盖屋顶了,离住进避难所只剩最后几步。
喜欢雾屿求生:孤帆与秘境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雾屿求生:孤帆与秘境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