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穹级”飞船的主会议室里,全息投影技术将五大文明的代表身影清晰投射在圆形会议桌旁。淡蓝色的光影交织成半透明的穹顶,模拟出银河系的星图全貌,暗能量扩张区以醒目的紫色标记在边缘地带,如同一块不断侵蚀星系肌体的毒斑。林远舟坐在主位,指尖轻叩桌面,黑色黑石在口袋里微微发烫,仿佛在呼应这场关乎星系存亡的会议。
“各位同仁,”林远舟的声音通过跨文明通讯系统传遍每个角落,清晰而坚定,“通过星核文明的时空回溯技术,我们已查明暗能量扩张区的成因——百万年前域外文明窃取古星核技术,强行撕裂空间屏障导致暗能量泄漏。如今他们正加速注入能量,若不及时遏制,不出一个地球月,银河系边缘的三个旋臂将被彻底吞噬。”
他抬手示意,星图上立刻浮现出暗能量扩张的动态模拟:紫色区域以指数级速度蔓延,所过之处,恒星熄灭、行星解体,画面触目惊心。新星球的艾拉下意识地攥紧爪子,毛茸茸的耳朵贴向头顶,轻声惊呼:“太可怕了,我们的母星就在邻近旋臂,要是……”
“所以我们必须联合行动。”伊瑟尔星的艾蕾娜接过话头,水晶般的皮肤折射出坚定的光芒,“根据苏晚晴博士的研究,暗能量与混元场论中的反物质场力存在完美互补性,这为抑制方案提供了核心理论支撑。结合五大文明的技术优势,我们初步拟定了跨文明协作框架。”
随着艾蕾娜的话语,会议桌中央的全息投影切换为技术蓝图。苏晚晴起身走到投影旁,指尖滑动调出详细参数:“方案的核心逻辑基于统一场论的能量互补原理——宇宙中所有能量都存在镜像对称的互补形态,暗能量作为负能裂隙产物,其场力频率与反物质场力完全相反。当两者强度匹配时,将形成‘场力中和场’,抵消暗能量的侵蚀性。”
她指向蓝图中的核心模块:“地球将负责研发‘反物质场力发生器’,以混元场论为驱动核心,通过精准调控场力相位,确保与暗能量的中和效率达到99.7%以上。这部分的技术难点已在星核文明的古技术支持下攻克,相位校准公式误差控制在0.01弧度内。”
“伊瑟尔星的任务是制造发射器核心部件。”艾蕾娜补充道,“我们的量子重构技术能在原子层面精准塑造材料结构,确保核心部件在超低温、强辐射环境下稳定运行。同时,我们将用量子重构网包裹发生器,抵御暗能量的直接侵蚀。”
星核文明的代表以一团流动的金色能量体形式存在,其声音直接回荡在众人意识中:“我们将提供‘空间锚定技术’,在暗能量扩张区周边布设十个能量锚点,形成刚性边界,阻止暗能量在中和过程中临时扩散。这些锚点将由星核星体的本源能量驱动,稳定性无需担忧。”
光影文明的卡拉化作一道柔和的光雾,空灵的声音响起:“光影文明将构建全域光粒子监测网络。光粒子能穿透暗能量场,实时捕捉场力波动数据,误差不超过0.001赫兹,为发生器参数调整提供毫秒级反馈。同时,我们的光盾技术可在紧急情况下为锚点提供防护。”
“新星球将负责生态能量调节。”艾拉挺直身子,语气认真,“我们的生态能量技术能稳定扩张区周边的空间环境,减少中和场对恒星系生态的影响。此外,我们的能量感知生物已部署在关键区域,可提前十分钟预警暗能量异常爆发。”
方案介绍完毕,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星穹文明的代表陈宇推了推鼻梁上的智能眼镜,镜片上飞速刷新着能源消耗数据,他眉头微蹙,率先打破平静:“这个方案的技术逻辑无可挑剔,但我必须提出质疑——反物质场力发生器的能量需求过于庞大。根据我的初步计算,启动一次完整的中和场需要消耗相当于三颗恒星的能量,后续维持还需持续补给,这在实际操作中根本无法实现。”
陈宇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引发了连锁反应。星穹文明的另一位工程师立刻附和:“没错,即便是目前已知能量转化率最高的空间结晶矿,要支撑这样的消耗,也需要开采整个小行星带的储量。而且运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超过30%,补给线根本无法维持。”
艾拉的耳朵瞬间耷拉下来,担忧地看向林远舟:“如果能量不够,我们的抑制方案岂不是要搁浅?域外文明的舰队还在不断集结,我们没有世间再重新设计方案了。”
苏晚晴立刻反驳:“陈宇博士的计算存在偏差。你采用的是传统能量传导模型,没有考虑到混元场论中的‘场力共振增效’原理。当反物质场力与空间锚定场形成共振时,能量消耗可降低60%。”
“即便降低60%,需求依然惊人。”陈宇调出模拟数据投影,“我已将共振效应纳入计算,结果显示,单次启动仍需消耗1.2颗恒星当量的能量,持续维持的日均消耗相当于一颗中等行星的核能总量。银河系目前已探明的空间结晶矿储量,最多只能支撑三次启动。”
会议室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林远舟沉默片刻,看向一直未曾发言的张详前:“张教授,您从统一场论的角度怎么看?是否存在进一步优化能量消耗的可能?”
张详前推了推眼镜,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击片刻,调出一组复杂的公式:“陈宇博士的计算在传统物理学框架下是准确的,但统一场论认为,空间本身就是最庞大的能量载体。暗能量扩张区的空间裂隙中,蕴含着大量未被利用的‘虚能’,如果能通过空间锚定技术引导这些虚能转化为实能,就能大幅降低外部能量输入。”
“虚能转化?这只是理论猜想吧?”星穹文明的工程师质疑道,“目前没有任何文明能实现大规模虚能实化,风险太高了。”
“并非猜想。”张详前调出星核文明遗址的技术资料,“古星核文明的‘星核共振仪’就包含虚能转化模块,只是当年他们未能掌握平衡法则才导致灾难。现在我们有混元场论作为指导,结合星核文明的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可控转化。”
陈宇显然并未完全信服,他快速推演着虚能转化的可行性,眉头依然紧锁:“即便实现虚能转化,稳定性如何保证?暗能量场本身就极度紊乱,引导虚能时一旦失控,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空间爆炸。”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林远舟抬手示意安静:“争论是为了完善方案,而非否定。陈宇博士的担忧很有必要,能源问题确实是方案落地的关键。不如这样,陈宇博士,麻烦你牵头组建能源评估小组,结合张教授的虚能转化理论,重新核算能量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能源补给方案。”
陈宇点头同意:“可以。但我需要地球提供混元场论的完整能量传导模型,以及星核文明的虚能转化技术细节,否则无法进行精准核算。”
“没问题。”林远舟立刻看向苏晚晴,“晚晴,马上共享相关资料。张教授,麻烦你协助陈宇博士的团队进行核算。”
“收到。”两人同时回应,苏晚晴指尖一动,将加密的技术资料通过跨文明安全通道发送给陈宇。
会议暂时进入中场休息,各文明代表在虚拟休息区交流讨论。艾蕾娜走到林远舟身边,水晶般的眼眸中带着担忧:“如果能源问题无法解决,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域外文明的舰队已经在集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林远舟口袋里的黑石轻轻脉动,传递出温暖的能量,他安抚道:“别担心,陈宇博士的严谨是好事,能帮我们提前规避风险。张教授的统一场论和星核文明的技术结合,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而且,我们还有空间结晶矿这张底牌。”
“空间结晶矿的能量转化率确实很高,但储量有限。”艾蕾娜叹了口气,“伊瑟尔星的勘探队已经探明,已知的空间结晶矿脉最多只能支撑两次完整的抑制操作。”
林远舟眼神坚定:“那就开源节流。一方面优化技术降低消耗,另一方面扩大勘探范围,寻找新的矿脉。同时,我们可以在暗能量扩张区周边建立能量补给站,将中和过程中产生的多余能量储存起来,循环利用。”
“能量补给站?”艾蕾娜眼前一亮,“这个想法不错。中和场运行时,暗能量与反物质场力中和会产生大量热能和光能,如果能通过能量回收装置收集转化,确实能补充一部分消耗。”
休息时间结束,会议重新开始。陈宇带着能源评估小组的核算结果回到会场,量上的凝重消散了不少:“经过联合核算,结合虚能转化技术和场力共振效应,反物质场力发生器的单次启动能量需求可降低至0.3颗恒星当量,持续维持的日均消耗相当于一颗小型行星的核能总量。这个结果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艾拉兴奋地跳起来:“太好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方案可以顺利推进了?”
“但我们仍需解决长期补给问题。”陈宇话锋一转,调出补给站设计图,“空间结晶矿的储量虽然能支撑初期操作,但要彻底消除暗能量扩张区,至少需要持续运行三个月。因此,我提议在暗能量扩张区周边建立三座‘空间结晶能量补给站’。”
他指向设计图上的三个节点:“补给站将采用‘开采-转化-储存’一体化设计,直接在矿脉附近建立,减少运输损耗。同时,补给站将配备能量回收模块,收集中和场产生的多余能量,转化率可达85%以上。这样一来,不仅能满足发生器的持续运行,还能为护航舰队提供能源支持。”
张详前补充道:“从统一场论的能量守恒角度来看,这个补充计划完全可行。暗能量与反物质场力中和产生的能量,本质上是空间平衡过程中释放的冗余能量,收集利用不会破坏宇宙能量平衡,反而能提高整个方案的能量利用效率。”
星核文明的能量体波动了一下,传递出赞许的意思:“这个补充计划很周全。空间锚定技术可以为补给站提供防护,防止暗能量侵蚀。我们愿意协助构建补给站的空间稳定系统。”
“光影文明可以为补给站提供光粒子能源传输技术,实现无损耗能量输送。”卡拉的光雾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苏晚晴也提出补充建议:“补给站还应配备应急能源储备模块,采用量子存储技术,将空间结晶矿的能量压缩储存。一旦主能源系统出现故障,应急模块可在0.1秒内切换供电,确保抑制场不中断。”
陈宇点头认可:“这个建议很有必要。我们会在设计中加入应急储备模块,储备量按三天最大消耗量计算。”
就在方案即将达成共识时,星穹文明的首席工程师突然开口:“我还有一个担忧。暗能量扩张区的空间环境极其复杂,补给站的建设和维护难度极大。而且,域外文明很可能会袭击补给站,一旦补给中断,整个抑制计划都将功亏一篑。”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到了。”林远舟早有准备,调出护航计划,“星际护航联盟将组建专属护航舰队,负责补给站的建设保卫和物资运输。舰队将配备地球的场力中和弹、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战舰和星穹文明的空间防御系统,形成立体化防护网。”
他看向星穹文明的代表:“陈宇博士,星穹文明的空间防御技术在五大文明中最为先进,希望能由贵方牵头负责护航舰队的防御体系构建。”
陈宇毫不犹豫地答应:“没问题。星穹文明将提供最新的‘空间防火墙’技术,可抵御暗能量干扰弹和暗物质武器的攻击。同时,我们的预警系统能提前五分钟发现域外文明的舰队动向。”
“新星球的能量感知生物可以部署在补给站周边,形成预警网络。”艾拉主动请缨,“它们对暗能量和域外文明的能量波动极其敏感,能提前十分钟发出预警。”
“伊瑟尔星将派遣量子重构工程队,负责补给站的快速建设和受损修复。”艾蕾娜补充道,“我们的工程队能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补给站的核心设施搭建,受损部件的量子重构修复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各方纷纷表态,方案的细节不断完善。苏晚晴将所有意见整合,形成最终的《跨文明暗能量抑制方案》文本,通过全息投影展示在所有人面前:“方案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七十二小时内完成反物质场力发生器的设计与核心部件生产;第二阶段,十天内完成三座能量补给站的建设与调试;第三阶段,部署空间锚定系统和光粒子监测网络;第四阶段,启动反物质场力发生器,构建场力中和场;第五阶段,持续运行三个月,逐步压缩并消除暗能量扩张区。”
她看向所有代表:“整个方案的实施需要五大文明紧密协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局失败。现在,我提议对该方案进行投票表决。”
星核文明的能量体率先回应:“星核文明同意该方案。我们将全力提供技术支持,守护银河系的空间平衡。”
“地球同一。”林远舟坚定地举起手。
“伊瑟尔星同意。”
“光影文明同意。”
“新星球同意。”
五大文明全票通过方案。会议桌中央的全息投影上,五颗代表各文明的星球图标相互靠拢,组成一个紧密的联盟标志。林远舟站起身,声音激昂:“既然各方达成共识,那就立即启动方案!我宣布,跨文明暗能量抑制计划正式启动!各文明按预定分工展开行动,每十二小时进行一次进度同步。”
“收到!”所有代表齐声回应,声音中充满了斗志。
会议结束后,各文明代表纷纷离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林远舟留在会议室里,看着全息投影上的方案文本,口袋里的黑石再次发热,与他的心跳形成共鸣。苏晚晴走到他身边,递过一杯温水:“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接下来,就是把理论转化为现实了。”
“是啊,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林远舟接过水杯,目光投向星图上的紫色区域,“域外文明不会坐视我们成功,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破坏。我们必须加快进度,在他们发动全面攻击前,完成抑制场的部署。”
张详前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这次会议的成果超出了我的预期。五大文明放下分歧,真正做到了协同作战。这或许就是统一场论的真谛——不仅是物理法则的统一,更是文明发展的共生共赢。”
“您说得对。”林远舟点头,“科技的终极意义不是征服,而是守护。古星核文明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脱离责任的技术发展只会带来毁灭。我们必须守住这个底线。”
就在这时,凯拉的通讯突然接入会议室的全息投影,语气急促:“林队长,星际护航联盟传来紧急消息!域外文明的舰队已经开始向暗能量扩张区移动,预计三天后抵达补给站建设区域!”
林远舟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通知护航舰队提前部署,务必守住补给站的建设安全。同时,让发射器研发团队和补给站建设队加快进度,把工期压缩一半!”
“明白!”凯拉立刻回应。
林远舟握紧拳头,心中清楚,这场关乎银河系命运的战争,已经提前打响。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身后有五大文明的支持,有混元场论和统一场论的指引,更有一群为了守护家园而并肩作战的伙伴。
苏晚晴看着林远舟坚定的背影,眼中闪烁着信任的光芒:“远舟,放心吧。发射器的研发团队已经全员投入,我们会按时完成任务。”
“张教授,虚能转化模块的调试就拜托您了。”林远舟看向张详前。
“交给我。”张详前推了推眼镜,眼神中充满了自信,“统一场论的能量公式不会出错,我们一定能实现稳定的虚能转化。”
林远舟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指挥舱:“走吧,我们去监控各环节的进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必须确保方案顺利实施。银河系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三人并肩走出会议室,身后的全息投影上,星图中的紫色暗能量扩张区依旧在缓慢蔓延,但在五大文明联盟的光芒照耀下,这股黑暗势力的扩张,终将被遏制。一场跨越星系的协作之战,已经全面拉开序幕。
喜欢星海启元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星海启元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