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彻底驱散了晨雾,将光芒洒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黑风寨的寨门大开,幸存的守军们相互搀扶着,踏过凝结着暗红血冰的泥泞土地,开始清理这片浸透了鲜血的战场。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焦糊味和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气息。
李铁崖站在寨门口,独臂拄着那柄卷了刃的横刀,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景象。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更多的是沉重。他看着王琨、赵横带着还能行动的士卒,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他的命令:清点伤亡,收缴物资,甄别俘虏。
清点伤亡,是最沉重的一环。
阵亡者的遗体被一具具小心翼翼地抬回寨内,在韩德让指挥下,于寨子西南角一片背风的空地上暂时停放。十一具黑风寨战兵的遗体,用清水擦去血污,盖上干净的麻布。他们都是在最惨烈的墙头争夺战中倒下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凝固着战斗时的狰狞或平静。还有九名重伤的辅兵和青壮,被抬到吴郎中那里紧急救治,但情况不容乐观,哀嚎和呻吟声令人心碎。轻伤者几乎人人带彩,简单包扎后,便加入了清理的队伍。
看着那一排排遗体,李铁崖沉默良久。这些都是跟随他挣扎求存至今的弟兄,每一个名字他都记得。他走到每一具遗体前,微微躬身,用独臂轻轻整理一下盖布。没有言语,但这份沉默的哀悼,比任何口号都更能凝聚人心。活下来的人,眼神中除了疲惫,更多了一份同生共死后的沉痛与坚毅。
“厚葬。”李铁崖对韩德让只说了两个字。乱世之中,能给战死者一方安稳的坟茔,已是最大的告慰。
清缴装备物资,则是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王琨负责带人打扫战场,收缴黑山堡溃兵遗弃的兵甲器械。收获远超预期:完好的铁甲七副,皮甲二十余件,虽然大多沾满血污,但修补后仍可使用;刀枪弓弩等兵器超过两百件,其中不乏做工精良的横刀和强弓;箭矢更是收集了数千支,极大地补充了寨中几乎耗尽的远程火力。此外,还缴获了五匹受轻伤但尚能役使的战马,以及十几头驮运粮草的骡子。
赵横则带人直扑黑山堡遗弃的中军营地和大批辎重车辆。掀开油布,里面是堆积如山的粮袋!粗略估算,粟米、麦子加起来竟有近两千斤!还有成筐的腌肉、鱼干,好几大坛粗盐,以及一些布匹、药材和火油。这些物资,对于刚刚经历围困、消耗巨大的黑风寨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足以支撑他们度过整个春天甚至更久。
“将军,发财了!”赵横忍不住兴奋地喊道,但看到李铁崖凝重的脸色,立刻收敛了笑容。
李铁崖走到粮车旁,抓起一把黄澄澄的粟米,又看了看那些堆积的兵甲,心中并无多少欣喜。这些,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更关心的是另一样东西。
“找到地图、文书了吗?”他问。了解黑山堡的势力范围和周边情报,比眼前的物资更重要。
王琨连忙递过来一个从孙麻子营帐中找到的牛皮卷筒:“将军,找到了!还有几封来往书信。”
李铁崖接过,抽出里面的地图和信笺,快速浏览。地图比他从冯魁那里得到的更为详细,标注了黑山堡控制的区域、几条隐秘商道以及周边几个大小势力的据点。信笺内容则显示,孙麻子此前曾与更北面的一股流寇势力“一阵风”有过接触,似有依附之意。这“一阵风”据闻有近千人,活动范围更广,是比黑山堡更大的威胁。
甄别俘虏,是稳定后续的关键。
投降的黑山堡溃兵共有八十三人,大多带伤,神情惶恐地跪在寨外空地上。小乙带人初步审讯,将其中明显是头目、亲信或桀骜不驯者单独关押。其余人,则多是裹挟的流民或底层士卒。
李铁崖走到俘虏面前,目光冷冽地扫过他们:“孙麻子已死,黑山堡已灭。你们当中,有作恶多端者,有被逼无奈者。我给你们两条路:一,愿洗心革面,守我规矩,从此便是我黑风寨的弟兄,有饭同吃,有难同当;二,不愿留下者,剥去甲胄,发给三日口粮,自行离去,但若再与我为敌,定斩不饶!”
俘虏们面面相觑,乱世之中,能有一条活路已是万幸。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留下,只有几个心怀顾虑或另有牵挂的,领了干粮,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清点工作持续了大半天。当夕阳再次西沉时,黑风寨内虽然依旧可见战斗的痕迹,但秩序已然恢复。阵亡者已入土为安,伤员得到安置,缴获的物资分类入库,俘虏被打散编入辅兵队伍进行整训。
李铁崖站在修缮一新的寨墙上,望着寨内升起的袅袅炊烟和远处收敛了战友遗骸的新坟,心中百感交集。这一战,他们赢了,赢得很侥幸,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经此一役,黑风寨不仅解决了生存危机,实力更是暴增,真正成为了黑铁岭一带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地图上那个标注着“一阵风”的势力,如同远方天际隐隐传来的雷声,提醒着他,乱世之中的安宁,从来都是短暂的。清点之后,是更艰巨的整编、消化和面对未知的挑战。
但至少,此刻,他们可以喘一口气了。
喜欢铁槊镇唐末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铁槊镇唐末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