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蒋山长正在书房处理事务,忽有门房急匆匆来报。
山下来了一队官差,手持黄绫圣旨,说是要嘉奖鸿儒书院学子赵廷霄!
饶是蒋山长见多识广,心中也不由一震。
圣旨嘉奖一个尚无正式功名的书院学子,这可是极为罕见的殊荣!
他立刻命人请来自乙班的负责教习许先生。
“许教习,”蒋山长面色平静,但眼中带着探究,“你可知你班上的赵廷霄,近来做了什么大事?”
许教习被问得一愣,茫然地摇了摇头:“回山长,赵廷霄此子平日勤勉好学,沉稳低调,除了前些时日因家事请假略久,课业稍有落后。
近来正与陈耀祖、姚宗胜等人一同刻苦攻读,准备文魁大比,并未听闻有何特别之事啊?”
他心中暗自嘀咕,赵廷霄能惹什么大事?难道是坏事?
蒋山长观察着许教习的神情,不似作伪,便又问道:“那你觉得赵廷霄此子如何?”
提到学生的品行学业,许教习顿时来了精神,话语也流畅起来:
“山长,赵廷霄乃可造之材!虽出身……似乎有些坎坷,但心性坚韧,天资聪颖,尤擅策论,见解往往深刻独到。
入学时排名靠后,但进步神速,上月月考已跻身前二十。
此子为人重情义,与同窗相处和睦,沉静少言却心中有沟壑,假以时日,必非池中之物!”
蒋山长微微颔首,许教习的评价与他暗中观察的结果大致相符。
他不再多问,挥挥手让许教习退下,随即又让人请来了书院几位主要的管事和资深教习。
不多时,几位教习齐聚山长书房,心中正疑惑所为何事,便听蒋山长沉声道:
“诸位,准备一下,召集所有学子于明伦堂前。朝廷天使携圣旨将至,嘉奖我书院学子赵廷霄。”
“什么?!”
“圣旨嘉奖赵廷霄?”
“他所犯……不,他所立何功?”
几位教习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震惊与不可思议。
圣旨!
这对于一个书院、一个学子而言,是何等荣耀!
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许教习,眼中充满了羡慕甚至是一丝嫉妒。
许教习班上竟然出了这样一位了不得的学生,还未正式出仕,便已简在帝心,这未来的前程,简直不可限量!
许教习自己也懵了,直到此刻他才将山长之前的询问与这惊天消息联系起来,心中又是激动又是茫然:
赵廷霄啊赵廷霄,你究竟做了什么,竟能引得陛下亲自下旨嘉奖?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传遍书院。
无论是正在授课的讲堂,还是埋头苦读的斋舍,亦或是切磋技艺的亭台,所有学子都被告知,即刻前往明伦堂前广场集合。
陈耀祖、姚宗胜、王富贵三人正在后山排练,被匆匆寻来的同窗告知消息时,也都愣住了。
“这里大比不是还早吗?这么快集合做什么?”王富贵懵逼。
姚宗胜眼中精光一闪,折扇“啪”地合上,低声道:“走吧,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当四人赶回书院时,明伦堂前已是人山人海。
所有学子身着整齐的襕衫,按班级肃立,教习们则站在前列。
广场前方已设好香案,气氛庄严肃穆。
这架势众人一时之间还真猜不到,是怎么回事?
唯独陈耀祖和赵廷霄看到上手摆好的香案,眼神一动。
但也不能确定,不过心跳却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渐渐加快。
蒋山长与一众书院高层站在最前方,神情肃然。
不久,鼓乐声由远及近,一队身着鲜明官服、手持仪仗的朝廷天使。
护卫着一名手捧黄绫圣旨的宣旨太监,缓缓步入书院大门,沿着清扫一净的道路,走向明伦堂。
鸿儒书院上下,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一场意想不到的荣耀,即将揭晓。
明伦堂前的广场上,近千名鸿儒学子身着统一的月白襕衫,按班级肃立,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队缓缓行来的仪仗之上,鲜明的官服,肃穆的仪仗。
尤其是那位被簇拥在中间、面白无须、手捧一卷明黄绫缎的宣旨太监。
一股无形的、庄严肃穆的压力笼罩全场。
学子们心中充满了巨大的问号:究竟发生了何等大事,竟劳动朝廷天使亲临书院宣旨?
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脸上写满了茫然与好奇。
唯有站在最前方的蒋山长与诸位教习,尽管面色同样凝重,但眉宇间却难掩一丝喜气与郑重。
他们显然知晓内情,这更让底下的学子们心痒难耐。
赵廷霄跪在人群前列,虽心中已有猜测,但当那尖利而清晰的宣旨声划破寂静,清晰地念出“鸿儒书院学子赵廷霄”时。
他的心脏仍是不受控制地猛烈跳动了一下。
他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身侧不远处的陈耀祖。
陈耀祖迎上他的目光,微微颔首,眼中是毫不掩饰的鼓励与“一切尽在掌握”的沉着。
赵廷霄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心绪强行压下,在无数道或惊羡、或探究、或难以置信的目光注视下,从容起身,步履沉稳地走向前方香案。
他撩起衣袍,恭敬跪下,声音清朗而镇定:
“学生赵廷霄,恭聆圣谕!”
宣旨的邓公公展开圣旨,用特有的腔调高声诵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鸿儒书院学子赵廷霄,幼禀贞懿,长而好学,才识宏博,心系社稷。
近献《论北地旱灾根治及流民安置长远策》一疏,洞见症结,谋划深远,所陈‘分级水库’、‘以工代赈’及‘引南济北’诸策,实乃老成谋国之论,颇具可行之智。
朕心甚慰!
尔以一介书生,而怀庙堂之虑,献策于国,忠忱可嘉,才具堪夸。
特赐御笔亲题‘国之栋梁’匾额一方,宫内藏书《十三经注疏》一套。
前朝名家字帖三幅,以示嘉奖。望尔笃志力学,早日成才,报效朝廷。钦此——”
圣旨内容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学子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论北地旱灾根治及流民安置长远策》?引南济北?国之栋梁!
每一个词都足以让他们心神震荡!
原来赵廷霄不声不响,竟做出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竟能得到皇帝如此高的评价和如此厚重的赏赐!
“学生赵廷霄,叩谢皇上天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廷霄再次叩首,然后伸出双手,无比郑重地接过了那卷沉甸甸的明黄圣旨。
就在他抬头的一刹那,前来宣旨的邓公公看清了他的面容。
喜欢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