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祭酒看着那十几包底料,眼睛都笑眯了,也不再客气,抚须道: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却之不恭了。”
他抱着火锅底料,仿佛抱着什么稀世珍宝,临走前,又回头对三人道:
“眼看离开学还有些时日,你们几个若是闲来无事,可常来隔壁寻老夫。
国子监课业与地方书院颇有不同,老夫可提前为你们讲解一二,免得开学之后,跟不上进程。”
这话一出,陈耀祖三人心中的惊喜简直难以言表!
国子监祭酒亲自开小灶补课?这可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机缘啊!
几包火锅底料,竟然换来了如此大的好处,简直是赚大发了!
“多谢祭酒大人!晚生等一定时常叨扰!”三人连忙躬身道谢,语气充满了感激。
刘祭酒满意地点点头,抱着他的“战利品”,心满意足地回府去了。
消息传到宫中,宇文霄听闻此事,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愉悦的笑容。
他确有将宅子选在刘祭酒隔壁的考量,但好友们能凭借自身的才学和一顿火锅。
如此顺利地与这位关键人物拉近关系,甚至得到额外指点,还是让他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骄傲。
“看来,他们,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出色。”
他低声自语,对未来的布局,更添了几分信心。
这京城的水虽然深,但有了可靠的好友和意想不到的“美食外交”,或许真能搅动一番风云。
翌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陈耀祖三人便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了刘祭酒府门前。
自然不是空手而来,陈耀祖手里提着一个硕大的双层食盒,里面是他天未亮就起来鼓捣的“秘密武器”。
刘祭酒刚用完清淡的早膳,正琢磨着今日该如何“不经意”地再去隔壁探探口风,就听门房来报,隔壁三位公子来访。
他心中一喜,面上却依旧端着,缓步来到前厅。
“祭酒大人安好。”三人恭敬行礼。
陈耀祖笑着打开食盒上层,取出一个造型别致的白瓷大执壶和几个配套的杯子:
“大人,这是晚生家乡的一种饮品,名为‘珍珠奶茶’,清晨饮用,或可提神醒脑,还请大人品尝。”
只见那壶中饮品色泽醇厚,呈柔和的浅褐色,倒入杯中后,能清晰看到底部沉浮着许多圆润晶莹、如同黑珍珠般的小丸子。
一股混合着奶香、茶香与淡淡甜香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与平日所饮的清茶截然不同。
刘祭酒好奇地端起一杯,入手温热,浅尝一口,顿时眼前一亮。
茶味的微涩与牛乳的顺滑完美融合,甜度恰到好处,既不腻人,又提升了整体的风味。
更妙的是吸入口中的那些“珍珠”,q弹软糯,嚼劲十足,带着红薯特有的清甜,为这杯饮品增添了独特的口感和趣味。
“此物……甚是新奇!口感层次丰富,温润适口,不错,真不错!”
刘祭酒连饮几口,毫不吝啬地夸赞,看向陈耀祖几人的目光愈发和蔼。
这一大壶珍珠奶茶,显然比昨日那包点心更得他心。
更是第一时间让下人把这奶茶拿到后院去给夫人尝一尝。想必这般滋味,对方一定喜爱。
投其所好,效果显着。
接下来的请教过程异常顺利。
刘祭酒心情愉悦,对于三人提出的关于经义注解、策论写法乃至国子监课程设置的问题。
都解答得极为详尽,甚至引申开来,旁征博引,让陈耀祖几人听得如痴如醉,只觉得以往许多模糊之处豁然开朗。
学问间隙,王富贵趁机“乘胜追击”,笑嘻嘻地开口道:
“祭酒大人,不瞒您说,我们家乡除了火锅,还有一道‘麻辣烤鱼’,也是风味独特,香辣鲜嫩,滋味绝佳。
不知大人今晚可有闲暇,容晚生等再献丑一番?”
刘祭酒正回味着奶茶的余韵,一听又有新奇美食,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他捋须笑道:
“既然你们有此孝心,那老夫便再叨扰一回。也好尝尝这能让你们如此推崇的烤鱼,究竟是何等滋味。”
于是,当晚刘府与陈府之间的院墙上,再次飘起了令人垂涎的混合香气——那是鱼皮被烤得焦香、再投入秘制汤底中咕嘟炖煮所散发出的霸道味道。
刘祭酒再次,大快朵颐,对那外焦里嫩、吸饱了汤汁的烤鱼赞不绝口。
自此,陈耀祖几人便仗着手中掌握的各种新奇美食方子,理直气壮地成了刘祭酒府上的常客。
今天送一碟新腌的泡菜,明天邀约品尝一道家乡小炒,后天又弄出了什么“炸鸡”、“狼牙土豆”之类闻所未闻的小食。
刘祭酒则是来者不拒,每每品尝,都觉大开眼界,对这几个“厨艺”和学问都颇对他胃口的年轻人,越发喜爱。
而在这一次次的美食交流与学问请教中,陈耀祖三人受益匪浅。
刘祭酒不仅为他们梳理了知识体系,更传授了许多做学问的方法以及在国子监为人处世的经验。
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准备。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国子监报到的日子。
更让陈耀祖他们意外的是,他们被分配到的班级,恰好由刘祭酒亲自负责经史主讲。
这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刘祭酒暗中使了力。
报到这天,刘祭酒索性便等着他们一同出门。
有祭酒大人亲自领着,报到过程可谓顺畅无比。
那些负责登记、发放衣物令牌的吏员,见到刘祭酒,无不恭敬行礼。
对跟在他身后的陈耀祖三人自然也客气有加,所有手续一路绿灯,片刻便办理妥当。
就在他们办完手续,准备熟悉一下环境时,不远处回廊下,几个衣着华贵、神色倨傲的年轻学子正聚在一起,目光不善地打量着他们。
显然早已等候多时,正是某些得了“指示”准备给这几个“关系户”一个下马威的官宦子弟。
然而,当他们看清领路之人竟是素以严厉、不徇私情着称的刘祭酒时,几人脸上的倨傲瞬间变成了惊慌。
如同老鼠见了猫,互相使了个眼色,连上前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便你推我搡地迅速消失在廊柱之后,生怕慢了一步就被刘祭酒逮住考教学问。
王富贵看着那几人狼狈的背影,忍不住噗嗤一笑,低声道:“嘿,咱们这算不算是‘狐假虎威’?”
姚宗胜也笑道:“看来刘祭酒这块招牌,在国子监还真是好用。”
陈耀祖心中亦是莞尔,同时也更加感激刘祭酒的照拂。
打发走了潜在的麻烦,刘祭酒这才有闲暇亲自带着他们游览国子监。
踏入这座皇家最高学府的核心区域,三人才真正体会到何为“国家文教之盛”。
但见其内建筑恢弘,布局严谨。一座座殿宇皆覆以青琉璃瓦,象征着学子如青天般清明的志向。
宽阔的广场以青石板铺就,中央矗立着高大的孔子行教石像,肃穆庄严。
藏书阁飞檐斗拱,高达数层,据说内藏典籍浩如烟海,乃是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圣地。
学堂宽敞明亮,窗明几净,桌椅皆是用上好的楠木所制,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每间学堂都配有巨大的沙盘和舆图,用于兵法和地理教学。
更有专门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场馆,设施齐全,远超地方书院。
庭院之中,古木参天,松柏长青,其间点缀着亭台水榭,曲径通幽。
虽是冬日,仍能想象春夏时节,此处绿意盎然,学子们于林下、水边切磋学问、吟诗作赋的雅致场景。
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与沉淀下来的历史厚重感。
“不愧是大夏最高学府!”陈耀祖心中震撼,由衷感叹。
王富贵和姚宗胜也是心潮澎湃,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无疑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
刘祭酒看着三人眼中闪烁的光芒,满意地点点头,肃然道:
“国子监汇聚天下英才,机遇无数,竞争亦无比激烈。
望尔等珍惜此番机缘,潜心向学,莫要辜负了六皇子的举荐,亦莫要辜负了你们自身的才华。”
“学生定当谨记祭酒大人教诲!”三人齐声应道,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昂扬的斗志。
喜欢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