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上午,北京城,煤山(景山)。
在山顶那棵歪脖子老槐树约百米外,一丛枯黄的灌木后面,叶云帆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
他早已通过玉佩,在煤山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点设下了隐秘的空间锚点。
叶云帆此来,并非为了干预,而是要以一个绝对旁观者的身份,亲眼见证、记录一个庞大帝国及其君主最后的落幕。也关乎他对这一段历史本身的一份复杂心绪。
现身之后,叶云帆立刻将自身的“空间感知”能力扩展到极限。
无形的意念波纹如水银泻地,瞬间笼罩了方圆数百米的范围。
山石、树木、杂草的纹理,甚至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都清晰地映射在他的脑海。
很快,他“看”到了——两个相互搀扶、步履蹒跚的生命波动,正沿着山道,艰难地向山顶走来。正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太监王承恩。
叶云帆屏住呼吸,将自身气息收敛到极致,如同融入环境的岩石。他意念一动,从玉佩空间中取出一架小巧的高空摄影无人机。
这无人机经过改装,涂有迷彩,旋翼噪音极低。叶云帆熟练地开机、连接控制器、校准定位(虽然在此位面无信号,但惯性导航和视觉定位仍可工作),然后轻轻向上一抛。
无人机四个旋翼悄无声息地高速旋转,稳稳升空,在离地约五十米的低空悬停,完美地隐藏在稀疏的树冠阴影中。
机腹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同时启动,对准了那棵歪脖子树和下方的空地,开始以最高分辨率记录下方即将发生的一切。
叶云帆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实时传输回清晰而稳定的画面,并自动备份到存储设备中。
他就像一个冷酷的纪录片导演,隐藏在幕后,用最先进的科技,凝视着一段古老历史的终结。
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和自身的空间感知,叶云帆“目睹”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崇祯如何蹒跚登顶,如何环视京城放声痛哭,如何写下血书,如何披发覆面,最终如何将脖颈套入王承恩备好的白绫之中。
王承恩那一声撕心裂肺的“恭送陛下上路”,以及随后崇祯身体悬空、微微晃动的残酷画面,都一丝不差地被记录了下来。
叶云帆静静地站在树后,面无表情。他的心跳平稳,呼吸均匀。他有能力阻止这一切。只需一个念头,他就可以瞬间出现在歪脖子树下,斩断白绫,将崇祯带走。砣矶岛容得下他这位帝王,救下他不难。
但是,他没有。
他冷静地评估过。崇祯皇帝,性格刚愎多疑,急躁易怒,缺乏力挽狂澜的魄力和手腕,更缺乏对新兴事物(尤其是叶云帆带来的技术和社会理念)的包容和信任。
十七年的统治,已将大明最后的元气消耗殆尽,他的存在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惯性阻力。
救下他,或许能保全一个皇帝的性命,但更可能的是延续那个腐朽僵化的体系,甚至可能因为权力和理念的冲突,成为叶云帆未来改造计划的巨大障碍,引发内耗。
“大明需要的不是延续,而是涅盘重生。”叶云帆在心中默念,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论。
崇祯的死,固然悲壮,但从历史进程和未来布局来看,其象征意义和带来的旧秩序彻底崩塌,远比一个活着的、却难以驾驭的崇祯更有价值。
这场血淋淋的结局,将成为未来新政权最有力的合法性来源之一,也是唤醒麻木人心的一剂猛药。他需要这场“君死社稷”的仪式,来为未来的“重生”铺平道路。
因此,他选择了旁观。这是一种基于理性、近乎冷酷的战略选择,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上帝视角般的审判意味。
良久,直到确认崇祯已气息全无,王承恩也痛哭之后,毅然将另一条白绫套上自己的脖颈,追随他的皇帝而去之后,叶云帆才缓缓从树后走出。
他脚步很轻,踏过枯黄的草叶,来到那棵歪脖子树下。
崇祯的尸体在树下安静地躺着,披散的头发遮住了面容,昔日威严的龙袍此刻只衬出末路的凄凉。王承恩的尸体挂在旁边,脸上凝固着忠诚与绝望。
叶云帆停下脚步,静静地注视着崇祯的尸身,看了足足十几秒。
然后,他整理了一下衣袍,后退一步,对着这位以最惨烈方式践行了“君王死社稷”信条的皇帝,缓缓地、郑重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无关忠诚,无关同情,而是对一个时代终结的标记,对一种悲剧性人格最终选择的、带有距离感的敬意。他敬的不是崇祯的治国能力,而是其作为传统意义上“帝王”的最后气节。
直起身,叶云帆的眼神恢复冷静。他走到歪脖子树旁,从玉佩空间中取出一个火柴盒大小、伪装成树皮颜色的微型高清摄像头和一个与之匹配的高容量电池组。他动作娴熟地将摄像头巧妙地镶嵌在树干一处不起眼的褶皱里,镜头正好对准树下这片区域和崇祯尸身的方向。
接着,他将电池组安装在树根部的缝隙中,用特殊胶水固定,确保即使风雨也不会轻易脱落。摄像头具备移动侦测和长时录制功能,电量足以支撑数天。
他需要记录下李自成部队发现崇祯遗体后的反应,以及他们可能的行为。
这些影像资料,未来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用处,无论是作为历史证据,还是作为某种心理战的素材。
做完这一切,叶云帆后退几步,再次确认设备隐藏无误。他最后看了一眼悬挂和躺在树下的两具尸体,又眺望了一眼山下那座正在被战火与混乱吞噬的紫禁城。
不再犹豫。他集中精神,沟通玉佩中设立在砣矶岛那个隐蔽山谷的时空锚点。
嗡——
一道淡金色的时空漩涡在他身前悄然旋转展开,对面传来带着咸腥味的海风和隐约的海浪声。
叶云帆迈出一步,身影没入漩涡,消失在北京煤山的晨光中。
在他身后,漩涡悄然闭合。
只有那棵歪脖子树,和树下悬挂的两具冰冷尸体,以及隐藏在树干上的“眼睛”,无声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一切,并等待着下一批见证者的到来。
大明的历史,在这一刻,被强行掰向了另一条未知的轨道。
旧的时代以最惨烈的方式落幕,而新的火种,已在海外孤岛上悄然点燃。
此去,对于那片土地上的一些人而言,不是灭亡,而是一场充满艰难与希望的、浴火重生的开始。
喜欢超时空合伙:我的穿越盟友是太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超时空合伙:我的穿越盟友是太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