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星域的春末,总带着几分慵懒的暖意。望星镇外的灵麦田已泛起青绿,新插的秧苗在风中轻轻摇曳,田埂上的随势阵纹泛着淡青色的微光,如同给土地系上了一条灵动的丝带。
凌尘坐在田埂边的石头上,看着赵伯带着几个年轻农工调试新的灌溉阵。阵盘是用陈老做木甲剩下的边角料做的,虽不精致,却异常实用,水流顺着阵纹在田里蜿蜒,不多不少,刚好浸湿每一株秧苗的根部。
“凌先生,您看这‘节水阵’怎么样?”赵伯直起身,脸上沾着泥土,笑容却格外灿烂,“小娃子们说,这纹路像您当年画的水纹,俺们就照着改了改,果然省了三成水!”
凌尘笑着点头:“很好,顺了水的性子,也顺了地的性子。”
“可不是嘛。”赵伯蹲下来,用手量着秧苗的间距,“种地跟做人一个理,太密了争养分,太疏了浪费地,得恰到好处。就像您说的,平衡不是数着数儿来,是心里有数。”
这话让凌尘想起了星落村的韧星草,想起了望星镇的星络花,想起了那些在田埂上、工坊里生长起来的智慧。它们或许不成体系,却有着最扎实的根基——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午后,他去了趟凡俗阵法院。王师傅的陶窑正在烧制一批新的“灵植盆”,盆壁上的呼吸纹比以往更细密,能让不同的灵植根据自身习性调节吸水速度。“这是给寂灭星域的历练地烧的,”王师傅解释道,“那边的混沌残余刚转化完,灵植性子野,得用这种‘不较真’的盆,才能养得活。”
陈老则在研究“折叠阵盘”,用多层榫卯结构将随势阵的核心纹路叠在一起,展开后能覆盖半亩地,收起来却只有巴掌大。“给巡山的修士用正好,”他摸着胡须笑道,“遇到突发的混沌波动,掏出来就能用,不耽误事。”
院子里,几个风语宗的年轻弟子正围着丫丫,看她用韧星草纤维编织“柔性阵网”。阵网能像渔网一样铺开,覆盖在混乱的能量节点上,用草木的韧性慢慢疏导,比金属阵盘更温和,也更适合凡民使用。
“丫丫师姐,这网真的能困住暴走的玄兽?”一个小弟子好奇地问。
“困不住,但能稳住它。”丫丫一边编织一边说,“先生说过,对付失控的力量,就像安抚受惊的小兽,不能硬捆,得顺着它的毛摸。这网的纹路会跟着玄兽的气息变,等它静下来了,自然就不闹了。”
这番话,像极了当年苏清颜解释混沌之力时说的“露水滋养”,也像极了赵伯“顺土地性子”的道理。一代代的传承,就这样融入了寻常的话语与劳作中,无需刻意铭记,却从未褪色。
傍晚,天极宗传来消息,云尘已成功将随势阵融入天极宗的护山大阵,阵法运转时不再是冰冷的光墙,而是如同流动的星河,既能抵御外敌,又能滋养宗门灵脉,连山门附近的野生动植物都多了起来。
“他终究是走出了自己的路。”凌尘收到传讯时,正坐在望星镇的茶馆里,看着夕阳染红天际。
茶馆老板端来新沏的灵芽茶,笑着说:“听说天极宗的小凌长老要成亲了?女方是风语宗的弟子,就是当年跟着您放风筝的那个丫丫姑娘?”
“嗯,下个月。”凌尘眼中带着温和的笑意。
“那可得好好热闹热闹!”老板搓着手,“俺们望星镇得送份厚礼——就用王师傅的陶盆,陈老的木架,再配上俺们新采的灵芽,凑一套‘和和美美阵’,保准他们日子顺顺当当!”
周围的村民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该添点什么,言语间满是真诚的祝福。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星星开始在天幕上闪烁。凌尘起身离开茶馆,沿着青石板路往镇外走。路过老槐树时,看到石头正带着几个孩子给长明灯添油,灯芯跳跃着,将树影拉得很长。
“凌先生,您这是要走?”石头问道。
“嗯,回天极宗看看。”凌尘点头。
“也好,云尘大婚,您是该去坐坐。”石头笑着说,“等您回来,俺让婆娘给您做新麦饼。”
“好。”
凌尘转身离去,没有回头。他知道,自己不必再刻意停留,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已走上正轨——田埂上的阵纹会继续滋养土地,工坊里的智慧会继续演化出新的创造,年轻的一辈会带着传承继续前行,就像这长明灯,无需有人看管,也能一直亮下去。
飞舟缓缓升空,望星镇的灯火在下方渐渐化作一片微光,如同撒在大地上的星子。凌尘站在飞舟窗前,望着这片他守护了百年的土地,心中一片澄澈。
他曾以为,守护需要踏遍星海,需要执掌乾坤;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守护,是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懂得如何自己守护自己。就像天极宗的钟声,风语宗的流云,望星镇的炊烟,它们自有其韵律,自有其传承,无需外力扶持,也能生生不息。
飞舟穿过云层,朝着天极宗的方向飞去。窗外的星空依旧璀璨,却不再是需要仰望的遥远,而是如同伸手可及的家园。
因为归处是家,心安即道。
喜欢尘界玄途之莫欺少年穷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尘界玄途之莫欺少年穷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