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

陛尊居士

首页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文豪明朝的名义一戟平三国魏逆大唐:李世民死后,观音婢怀孕了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人在古代,从抢山神娇妻开始崛起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山河血温水煮相公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 陛尊居士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全文阅读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txt下载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3章 史痕基因:时空篡改者的古籍密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1. 古籍触发的科幻异象:荧光、经络与微电路

古籍修复室的恒温系统还在发出细微的嗡鸣,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浆与臭氧消毒水混合的味道——前者是东汉河平四年那卷《洪范五行传》自带的时光气息,后者则来自今早刚结束的紫外线消毒流程。我的拇指指腹还残留着昨晚调试量子验证芯片时沾上的硅基凝胶凉意,当它触碰到那页微微发脆的皮纸扉页时,最先感受到的不是纸张的粗糙,而是一种近乎触电的微弱震颤。紧接着,六波淡蓝色的荧光涟漪便从接触点向外漾开,每一波都比前一波更亮一分,涟漪边缘还带着极细的金色纹路,像被放大了万倍的dNA双螺旋投影,落在白色的修复台上,竟在台面留下了转瞬即逝的温热印记。

我下意识地屏住呼吸,指尖不敢移开——这卷《洪范五行传》是三个月前从洛阳某座汉墓陪葬坑中出土的,出土时皮纸夹层里的七处蠹洞早已被考古队标记为“普通虫蛀痕迹”,甚至还做了初步的纸浆修补。可此刻,那些被填补的蠹洞突然突破修补层,辐射出四十三道赭红色的经络投影,每一道都有头发丝粗细,在空中交织成一张半透明的网。我急忙戴上便携式光谱分析仪,屏幕上瞬间跳出行数据:这些投影的波长在620-750nm之间,却夹杂着不属于自然光的量子波动,而投影拼接出的图形更是让我瞳孔骤缩——左侧是清晰的东海海岸线,标注着“琅琊”“芝罘”等字样,正是始皇帝二十八年寻仙的路线;右侧则是一组复杂的坐标参数,x轴对应纬度,Y轴对应深度,Z轴竟标注着“基因诱变强度”,完全是现代基因定向诱变实验室的核心参数格式,两者在图形中央完美耦合,仿佛两千年前的寻仙之旅本就是一场披着神话外衣的基因实验。

书架在身后发出轻微的“咔嗒”声,我回头时正看见第四层那四盒胶片开始冒烟。这四盒胶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骊山地宫附近的陪葬坑中发掘的,一直存放在防磁密封柜里,此前多次检测都显示“无任何有效信息,仅残留微量金属元素”。可此刻,胶片盒的铝制外壳开始融化,里面的胶片像活过来一样蜷缩、自燃,灰烬没有随风飘散,反而在桌面上凝结成一颗颗米粒大小的锆石结晶。我用镊子夹起一颗放在显微镜下,瞬间被画面震撼——结晶表面爬满了银灰色的纹路,不是天然形成的晶体结构,而是银汞置换反应刻蚀出的微电路脉络符!每一道纹路都精准对应着二进制代码,我快速在脑海中换算,发现这些代码竟是骊山地宫穹顶陨石刻星图的“密钥”——星图上那十九颗看似孤立的恒星,其实是动态函数式的加密节点,而这些微电路脉络符,就是解锁节点的路径链码。

颈椎突然传来一阵灼热感,像是有团火在脊椎里燃烧。我立刻反应过来是植入了二十三年的量子验证芯片在报警——这颗qx-23型量子芯片是我20岁加入“史料基因匹配计划”时植入的,主要用于验证古籍的时空真实性,此前从未出现过异常。灼热感顺着神经蔓延到指尖,皮肤的刺痛让我下意识地眯起眼睛,双瞳在芯片的强制调控下切换到暗光谱模式。眼前的世界瞬间变了样:原本暗沉的雕木书匣表面,风化的饕餮纹开始融化、重组,变成一个个全息微缩地形沙盘,沙盘里清晰可见北宋汴京的街道布局;而放在书匣最上层的北宋崇宁年间刻本《周官新义》,此刻正散发着淡金色的光——它的封皮是百叠白鹿皮衬金框,明章篇首的三行正文“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居然凭空悬浮起来,文字下方还拖着六根铅灰色的金属箔状痕迹。我用手指触碰那些金属箔,瞬间传来冰冷的触感,芯片同步传输的数据显示:这是一种特殊的修改液冷凝轨迹,成分包含钛、镍等现代金属,却被完美嵌入了八百年前的刻本中。

更让我心惊的是紫檀版心框线的变化。在暗光谱模式下,版心底部那些原本被认定为“防伪玄纹”的细小刻痕,开始在我的虹膜深处显影——它们不是装饰性纹路,而是一组基因锁阵列系统的密钥索引代码列阵!每一道刻痕对应一个基因位点,列阵的排列顺序与人类第17号染色体上的p53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我突然想起三年前在西安秦宫遗址出土的那组秦代竹简,上面记载着“始皇令方士炼‘长生丹’,需取‘生人血髓’”,当时以为是迷信,现在结合这组代码,一个可怕的猜想在脑海中浮现:所谓的“长生丹”,或许是最早的基因编辑试剂,而这卷《周官新义》,就是隐藏着基因锁密钥的“说明书”。

手指在《周官新义》的封面上滑动,无意间触碰到了书脊处的光绪年间裱褙纸浆补缀处。“啪”的一声轻响,一股电流突然从指尖窜到手臂,便携式电表显示这股电涌竟有三千焦耳——这绝不可能是古籍本身能产生的能量。我急忙摘下右耳的助听器,却发现耳道底部的骨传导晶片正在自主运转,发出细微的“滋滋”声。晶片是去年升级的“听灵-5型”,除了助听功能,还能解析量子自旋波信息。此刻,它正在翻译一段来自元刻版《白虎通疏证》的信息——我顺着晶片指示的方向看去,那本元刻版的书脊处有三个虫蛀穿孔,穿孔处正向外辐射着淡绿色的量子自旋波,形成六组连贯的信息群段。

我将信息群段导入电脑,屏幕上立刻生成了一组波动能量谱。当谱线与十年前西安郊区考古发掘的数据重合时,我倒吸一口凉气——这组谱线的特征坐标点,与当时挖掘出的克隆细胞培养槽基底散热系统拓扑布局曲线的断裂层完全对应!十年前的发掘现场,那具锈迹斑斑的培养槽被认定为“现代建筑垃圾混入”,因为它的材质是钛合金,与秦代文物格格不入,可现在看来,它根本就是秦代产物,只是被某种时空力量送到了现代。培养槽的散热系统断裂层有六组共振频率,而《白虎通疏证》的量子自旋波,正是启动这六组频率的“钥匙”。

膝前的明初宫藏帛书突然动了起来。这卷帛书是用桑蚕丝织成的,因年代久远早已褪色,上面的朱批眉注模糊不清,我之前研究了半个月都没看出端倪。可此刻,帛书像被无形的手托起,反重力倒旋冲顶,朱批眉注在旋转中逐渐清晰,然后突然炸开,排列成一个三维立体解剖图谱。图谱的中心是一颗跳动的心脏,心脏表面连接着三百六十五根细小的导管,每根导管的接口处都暗扣着一组代码——我数了数,正好是七十二套非逻辑编码。这些编码不遵循任何现代医学逻辑,却与始皇帝的“心脏修复”记载吻合:《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隐晦提到“始皇病心,令方士治之,三月乃愈”,当时以为是普通的疾病治疗,现在才明白,那是一场跨越两千年的基因手术,三百六十五根导管对应着人体的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七十二套编码则是控制基因表达的“开关”。

推开书架最底层那三十七卷补配伪本时,我没想到会掀翻索引卡柜。那些伪本是后世仿造的汉隶刻本,之前一直被我堆在角落,今天因为要找《洪范五行传》的配套资料才想起它们。伪本被推开的瞬间,一股灰尘扑面而来,我下意识地后退,却踩碎了地面的荧光数据面板。面板是“时空坐标-7型”,用于投影古籍的时空参数,此刻被踩碎后,面板碎片竟在空中重组,浮现出一个四元数阵投影模型——模型的四个顶点分别标注着“秦”“汉”“宋”“明”,中心则是一个不断旋转的黑色圆点,像是时空的奇点。

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滴落在第五列十三排的万历本《尚书谱》封面上。这本《尚书谱》的封面是深蓝色的锦缎,上面绣着“九畴八政”四个字。汗水渍染的瞬间,锦缎突然变了颜色,从深蓝变成暗红,然后涌现出一股焦土气息的微尘。我抽了抽鼻子,立刻认出了这股味道——是二恶英!二恶英是重污染型基因裂解剂的主要成分,我十年前在基因实验室工作时经常接触,对这种味道刻骨铭心。微尘在空中形成一道光谱,光谱的分布模式与二十一世纪基因裂解剂的废气完全一致。这意味着,万历本《尚书谱》不仅记载了“九畴八政”的理论,还残留着基因实验的痕迹——所谓的“九畴八政”,或许根本不是治国方略,而是某次跨时空基因实验的九个阶段和八个政策,焦土气息的微尘,就是实验失败后留下的“后遗症”。

2. 史料异常与基因解码:暗码、嵌合度与量子干扰

摔倒在民国抄本堆成的“信息丘壑”时,我的手掌正好按在一本抄本的封面上。那些民国抄本是用竹纸抄写的,纸张脆弱,我之前一直不敢用力触碰,可此刻手掌按下去,抄本竟没有破损,反而在我的掌心肌理上印出了一组图案——是青铜人像左手残缺的五指静脉分布暗码参数序列!我立刻想起去年在咸阳宫遗址出土的那尊青铜人像,人像的左手缺失,当时考古队以为是出土时损坏的,现在才知道,缺失的左手静脉分布,就是一组暗码。暗码的参数序列有十二位,每一位都对应着一个古籍坐标,我快速在脑海中核对,发现这些坐标指向的,全是记载始皇三十五年焚书的史料。

“不可能……”我喃喃自语,同时启动了脑内的量子芯片。芯片快速调取所有记载始皇三十五年焚书的段落,进行嵌合度分析。嵌合度是判断史料真实性的关键指标,正常情况下应该在99.5%以上,可此刻屏幕上的数值却在不断下降,最终停留在98.6%——比正常数值低了0.9普朗克单位!这0.9普朗克单位的差异,意味着这些史料被篡改过,而且是被时空力量篡改的。普朗克单位是时空的最小尺度,0.9的差异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比如焚书的规模、被焚书籍的种类,甚至焚书的真实目的。

右瞳的机械强化视觉突然捕捉到了异常。我的右瞳是“视觉强化-9型”,可以放大五十倍,分辨纳米级的痕迹。此刻,我正盯着北宋国子监刊本《史记索隐》第四卷,章末的墨钉是圆形的,直径约一厘米,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刊刻时的遗漏,可在强化视觉下,墨钉后方的空白版心上,赫然悬现着十六枚淡紫色的残影。残影的形状像蜂鸟,有一对展开的翅膀,翅膀的振动频率极快——我用芯片计算了一下,每秒振动300次,这是类蜂鸟仿生观测机器特有的双翼共振光谱!这种机器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用于观测微观世界,可它的残影却出现在北宋的刻本上,说明在北宋刊刻《史记索隐》时,就有来自未来的观测者在场,甚至可能参与了刻本的制作。

“就连《过秦论》对阿房宫的描述都有问题。”我打开电脑,调出《过秦论》的文本分析数据。之前我对《过秦论》的词频分布做过研究,发现“阿房宫”的出现频率是每百字3.2次,符合汉代散文的用词习惯。可此刻,数据突然变了,词频分布矩阵中出现了跨阶耦合干扰项——原本的3.2次变成了5.7次,而且多出来的2.5次中,“阿房宫”的写法也变了,从“阿房”变成了“阿房”,看似一样,实则笔画顺序不同,隐藏着一组二进制代码。这组代码翻译过来是“时空干扰”,说明《过秦论》对阿房宫的描述,是被时空干扰后的结果,真实的阿房宫,或许根本不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宏伟建筑,而是一座巨大的基因实验室。

电子耳蜗内侧传来一阵刺痛,像是有针在扎我的耳道。耳蜗是“声纹解析-8型”,可以将声音转化为十六进制代码。此刻,第三十五道十六进制痛觉阈值震荡波纹正顺着耳蜗传入大脑,我立刻将波纹与国家博物馆的李斯奏疏残片数据比对——残片是秦代的竹简,上面有十七处脱墨,脱墨处残留着银珐琅暗记。波纹的十六进制代码,与银珐琅暗记的坐标完全对应!李斯是始皇帝的丞相,他的奏疏按理说应该是最真实的史料,可这些银珐琅暗记却说明,奏疏被篡改过,十七处脱墨不是自然磨损,而是人为抹去的关键信息,而电子耳蜗的痛觉波纹,就是恢复这些信息的“密码”。

视网膜上突然叠加了一个二象限全息图。全息图是量子芯片自动生成的,用于比对不同版本的史料差异。此刻,图上显示的是十七种《五德志》异文版本,每种版本的相异字段都用不同颜色标注——红色是秦代版本,蓝色是汉代版本,绿色是宋代版本……这些相异字段原本是孤立的,可此刻却在全息图上扭曲拼叠,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始皇得陨石,铸十二金人,实乃基因容器。”《五德志》是记载历代王朝德运的史书,之前的异文版本都被认为是后世学者的解读差异,现在才明白,那些差异是故意留下的“拼图”,只有将十七种版本的相异字段拼合,才能得到始皇帝铸十二金人的真实目的——十二金人不是象征权力的雕像,而是储存基因的容器,陨石则是制造容器的“原材料”,因为陨石中含有能稳定基因的微量元素。

后脑突然传来一阵剧痛,我伸手去摸,发现植入的铱钴金属神经端口在冒烟。端口是“神经链接-x型”,用于连接脑内芯片和外部设备,此刻正在分析嬴政十三岁时的指纹数据。嬴政十三岁时继承秦王位,当时留下的指纹印在出土的“秦王印”上,我之前获取了指纹的第十亿帧图像分解单元,本想研究秦代人的指纹特征,却没想到会触发时空校准错误。图像分解单元在端口中快速运转,突然“啪”的一声爆响,屏幕上跳出“时空校准错误:代码0715”——这个代码意味着,指纹数据中存在时空异常。

我急忙查看指纹图像,发现嬴政的指纹有一圈异常凸起的纹路,原本以为是天然的螺旋纹结构,可在三次分型数学变换后,纹路竟变成了一个玉蝉形状的乳突花纹。这个花纹我太熟悉了——去年在淮安楚故城第七阶地层中,我发掘出了一个克隆培养槽的报废试剂,试剂的腐蚀裂缝就是玉蝉形!我立刻将指纹花纹和试剂裂缝的坐标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两者呈现四点共圆的矢量坐标!这意味着,嬴政的指纹和克隆培养槽的报废试剂来自同一个时空原点,嬴政的基因,很可能就是从这个培养槽中“克隆”出来的,玉蝉形花纹则是“出厂标识”。

肺腑突然传来一阵烧烫感,像是吞了一团火。我知道是体内的重组营养液在起反应——这种营养液是“基因修复-4型”,用于维持身体的基因稳定,我每天都会注射500毫升。可此刻,营养液在第六肠循环周期中突然变了味道,从原本的无味变成了咸腥味,像是铜屑溶解在水里的味道。我猛地想起两千年前的琅邪刻石——刻石是用青铜铸造的,上面的文字是李斯所书,因长期暴露在海边,青铜逐渐氧化,溶解在海水中,形成了铜屑咸腥味。营养液的味道,与琅邪刻石文字溶解的味道完全一致,这说明营养液中混入了琅邪刻石的“基因片段”,或者说,营养液的配方,本就来自琅邪刻石的青铜成分。

强忍脑内多巴胺释放失衡的眩惑,我朝着三楼的天象室狂奔。多巴胺失衡让我眼前发黑,脚步虚浮,好几次差点摔倒,可我知道,天象室里有解开谜团的关键。指尖在狂奔中击碎了走廊两侧的四百张超薄屏显阵列——这些阵列是“史料投影-8型”,用于展示古籍的图像资料,此刻被击碎后,阵列碎片在空中形成一道光带,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全钢防辐射地板突然炸开,十二只半米径幅的电磁波茧房立体投射器从地下升起。投射器是“时空防护-6型”,用于隔绝异常的时空波动,此刻自动启动,说明天象室附近存在强烈的时空干扰。我穿过投射器形成的光茧,来到天象室中央的棱镜装置前。棱镜是用八重光子薄膜裹覆的,能放大十万倍的微观结构,我之前用它研究过汉代的望山仪残骸,却没发现异常。可此刻,透过棱镜看去,望山仪残骸的黄铜氧化表面突然清晰起来——表面有无数细小的纹路,不是自然氧化形成的,而是镭雕的代码!这些代码是量子纠缠实验的“失败记录”,记载着七十二路质子束回偏转聚焦的参数。望山仪是汉武帝初年在秦宫废墟中拾得的,当时以为是普通的天文仪器,现在才明白,它是秦代量子实验的“废品”,汉武帝只是捡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垃圾”。

3. 时空痕迹与历史裂痕:幻影、数据碎流与共振轨迹

某个幻影画面突然闯入我的神经中枢,像一把刀一样切割开整个时间线。我瞬间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画面在脑海中播放——画面的背景是五年前的基因切割实验室,当时我正在底层录入数据残片,实验室的灯光忽明忽暗,窗外是血月之夜,红色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数据屏上,屏幕上的代码不断跳动。突然,一股暗能量洪流从屏幕中冲出,冲入我的脊髓,我当时以为是幻觉,可此刻才知道,那股洪流是真实的时空力量,它将实验室的记录影像残留信息,送到了明初。

影像残留信息在画面中逐渐清晰,然后与另一组画面重叠——那是明初道士编纂的《云笈七签·九仙圣治篇》,篇中记载了“长生丹炼造时辰”,当时我以为是道士编造的迷信内容,可此刻才发现,那些时辰根本不是时间,而是虚数群组数值波动形态!这些形态与五年前暗能量洪流的影像残留信息完全覆盖,两者的波动频率、振幅、相位完全一致。这意味着,《云笈七签》的“长生丹炼造时辰”,根本不是道士编造的,而是五年前基因实验室的记录,被时空力量送到了明初,道士只是将这些记录伪装成了“炼丹时辰”。

左手突然不受控制地动了起来,掐动着二十四段应急程序启动手势。这些手势是“时空应急-9型”,我在加入“史料基因匹配计划”时学过,用于应对时空异常,可此刻却自主启动。手势划出的能量涟漪在空中形成一道曲线,曲线的参数不断变化,然后突然朝着书架上的汉阳陵陪葬版《韩非子》飞去。那卷《韩非子》是用竹简制成的,第七简的背光面有一组模糊的图案,我之前以为是刻错的痕迹,可此刻,能量涟漪的曲线参数逐渐蚕食着图案,让图案清晰起来——那是一幅浮世绘动态图,图上画着一条扭曲的路径,路径上标注着“篡改节点”,从秦代一直延伸到现代。这说明,《韩非子》的第七简,记载的是时空篡改的“路径图”,而我左手的应急手势,正是破坏这条路径的“武器”。

耳塞里突然爆发出一阵刺耳的声音,六十四阶数据碎流呼啸而过,刮过仿生耳的类骨膜悬臂带。我的仿生耳是“声纹接收-x型”,能接收各种频率的声音,可此刻的数据碎流频率高达赫兹,让我的耳膜阵阵刺痛。我急忙调低音量,却发现数据碎流正在逐渐重组,形成一组清晰的信息——信息的内容是关于兵马俑的,具体来说,是兵马俑残片中检测到的时空穿梭器预热阶段遗留的共振轨迹。

指甲缝里的复合防腐剂突然流了出来。这种防腐剂是“文物保护-7型”,用于防止古籍和文物腐蚀,我之前在修复兵马俑残片时用过,指甲缝里残留了一些。防腐剂凝结成珠饰颗粒,然后突然在空中自组,形成一个五维结构投影。投影落在地面上,呈现出暗褐色的纹络,纹络勾勒出一条波浪形的曲线——这正是时空穿梭器的共振轨迹波形函数拓扑链!轨迹有十二个周期,每个周期对应着一个时空节点,从秦代的骊山地宫,到汉代的长安,再到宋代的汴京……最后指向现代的基因实验室。这说明,兵马俑不是陪葬品,而是时空穿梭器的“外壳”,每个兵马俑都对应着一个时空节点,十二周期性共振轨迹,则是启动穿梭器的“密码”。

嘴角突然抽搐起来,撕开了之前不小心留下的新鲜创口。创口流出的生命监测液在空中散开,液体中的金颗粒开始沉淀。这些金颗粒是“生命监测-6型”液中的成分,用于检测身体的基因活性,沉淀参数能反映出基因的稳定状态。可此刻,金颗粒的沉淀参数却与一组历史记录吻合——那是太史公司马迁未曾着录的三天始皇巡游路线。《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始皇的多次巡游,可唯独少了始皇三十七年的三天记录,一直以来都是历史谜团。而金颗粒的沉淀参数,正是这三天的古纬度熵值跳跃系数!熵值跳跃意味着时空的不稳定,这说明,始皇在这三天里进行了时空穿梭,所以司马迁无法着录,因为那三天的始皇,根本不在他所处的时空。

掌纹认证通过的瞬间,开封藏清宫库版本《说苑》第九卷残卷内的秘龛突然打开。这卷《说苑》是用黄麻纸制成的,因是清宫库藏,保存得比较完好,第九卷的残卷有一处明显的凸起,我之前一直以为是纸张折叠造成的,直到今天用掌纹认证,才发现凸起处是一个秘龛。秘龛打开的瞬间,一道全维度解析蓝光暴亮,让我下意识地眯起眼睛。蓝光中,我看见《说苑》第八行注释的夹缝中飘悬出千条三维全息信息线束,这些线束交织成一个复杂的结构——那是始皇帝统一天下的时间线!

时间线原本是一条直线,可此刻却出现了十一处光斑错位,每处错位都形成一个折叠裂痕,裂痕中标注着“维度区间段位参数点”。我数了数参数点,正好是十一个,每个参数点都对应着一个历史事件:从始皇统一六国,到焚书坑儒,再到修建长城……这些事件看似是历史必然,可此刻却显示,它们都是被时空篡改后的结果,十一处折叠裂痕,就是篡改的“痕迹”。

右耳鼓的钛镍金属支撑网突然开始震颤。支撑网是仿生耳的核心部件,用于稳定耳膜的振动,此刻的震颤频率是十四阶摩尔斯码频,发出“滴滴答答”的警报声。警报声响起的同时,时间线上的十一处折叠裂痕点对应的历史书章节段开始快速发生自旋状态坍缩重组——原本记载“焚书坑儒”的章节,变成了“始皇烧录基因数据,坑杀基因实验失败者”;原本记载“修建长城”的章节,变成了“始皇修建时空屏障,抵御外来时空干扰”……这些重组后的内容,与我之前发现的古籍密码、基因痕迹完全吻合,彻底颠覆了我对秦代历史的认知。

4. 时空崩塌与本源真相:黑色棱体、暗物质沙盘与密钥标识码

数据库深处突然显形的黑色棱体,让我瞬间感受到了绝望。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诡异的物体——棱体是正十二面体,每个面都闪烁着黑色的光芒,没有任何反射,像是能吞噬一切光线。棱体出现的瞬间,一股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数据库的十三道神经缓存屏障瞬间被挤碎,七百吨数据流量像洪水一样涌出,淹没了整个古籍修复室。

我启动视觉强化系统,将画面慢放到十二万帧,终于看清了棱体的内部结构。棱体的中心是一个不断旋转的黑色球体,球体表面缠绕着无数透明的“逻辑伪装壳”,每个伪装壳都包裹着一团红色的物质——我认出那是历史变革阶段关键节点的真相。比如,“沙丘之变”的真相被包裹在第一个伪装壳里,伪装壳上写着“始皇病逝,赵高李斯矫诏”,而壳内的真相却是“始皇启动时空穿梭,赵高李斯掩盖真相”;“焚书坑儒”的真相被包裹在第三个伪装壳里,伪装壳上写着“始皇焚书禁儒,坑杀儒生”,壳内的真相却是“始皇烧录基因数据,坑杀基因实验失败者”。

红色的真相在伪装壳内不断挣扎,却无法突破。伪装壳的表面有一层角质鳞甲,鳞甲上标注着“五千万年”——这意味着,这些伪装壳已经存在了五千万年,比人类的历史还要悠久。鳞甲在强磁场透视效应下迸跳着,发出刺眼的信息态撕裂振幅波频率段代码阵形,这些代码的频率高达赫兹,足以撕裂人类的三魂八魄,我仅仅看了一眼,就感觉大脑像是要炸开一样。

右瞳突然流出防腐药水,药水在空气中凝结成一个二维信息破译板。破译板的表面是环形的,中间有一个不断收缩的黑点,像是量子坍塌的瞬间。我知道,这是量子芯片在紧急情况下生成的“救命符”,破译板上的拓扑纹能解析黑色棱体的代码。拓扑纹有三十六组,每组对应着一个伪装壳的破解密码,我快速记忆这些密码,准备破解棱体的伪装。

指甲在花岗岩桌面上抓挠,迸射的火星点突然引发了声波图像转化仪的爆鸣。转化仪是“声波解析-9型”,用于将声波转化为图像,此刻爆鸣的长波频图谱持续了十四小时,图谱的形状像是一条不断缩短的直线——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天崩地裂前的倒计时谐音场!直线的长度对应着倒计时的时间,此刻直线已经缩短到了三分之一,意味着还有不到十小时,整个时空就会崩塌。

第二颈椎环枢关节的报警声突然响彻整栋建筑。关节处植入了“骨骼监测-8型”芯片,用于检测骨骼的稳定性,此刻报警意味着关节即将错位,而关节错位会导致脑内量子芯片失效。我急忙用手扶住颈椎,却发现太阳六子护命灯监控仪的荧屏上出现了异常——荧屏里疯狂跃动着五组电流弧光,每组弧光都对应着一组时间线原貌修正参数,这些参数呈现出叠加态纠缠,永远无法兼容。这意味着,时间线的原貌无法被修正,时空崩塌是必然结果。

地面上的七套虚拟键盘投影系统突然启动,十二万颗恒星定位索引晶柱从地下升起,在中央形成一个暗物质沙盘。晶柱是“恒星定位-x型”,用于标注宇宙中的恒星坐标,此刻十二万颗恒星的坐标都指向沙盘中心,沙盘在恒星的照射下逐渐清晰,显影出一幕骇人的轮回景迹——

景迹的背景是秦代的基因实验室,实验室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培养槽,培养槽里漂浮着六千八百个透明的囊泡——这些就是历史改写纤维囊泡!每个囊泡都悬挂着十万道被替换的原始档案视频残留片,视频里记载着真实的历史:始皇帝在培养槽中“诞生”,李斯和韩非是基因实验的研究员,阿房宫是基因实验室,长城是时空屏障……这些真实的历史被替换后,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正史”,而囊泡,就是储存真实历史的“容器”。

囊泡的表面全息着一组模型,那是现代人类永远被掩盖的生存实相本源乱真模型核心图谱。图谱显示,人类不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而是秦代基因实验的结果,始皇帝是第一个“完美人类”,我们都是他的基因后代。所谓的“历史”,不过是一场跨越两千年的骗局,目的是掩盖人类的“人造”真相。

喉中突然喷出一口混合代谢液,液体落在地面上,发出“滋滋”的声音。这种代谢液是体内各种营养液和分泌物的混合物,此刻却像是溶解了二十八史精髓的毒浆,液体中的成分与二十八史的纸张成分完全一致——这意味着,二十八史的内容,早已融入了人类的基因,我们的记忆、认知,都是被历史篡改后的结果。

摔碎在大理石台阶的监控眼罩突然亮了起来。眼罩的光导纤维束在空中立体勾连,形成一组清晰的画面——画面中是四十五种被改写的史书,每种史书都有一个共同的消失细节:始皇帝从未将李斯与韩非同列传记的权利转移回正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李斯与韩非同列,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司马迁的安排,可此刻才明白,那是时空篡改的结果,真实的历史中,李斯是基因实验的“成功者”,韩非是“失败者”,始皇帝不可能将他们同列,只是这个细节被篡改了,直到现在才被监控眼罩的光导纤维束还原。

某团在史料校删日志中燃烧了三千二百年的暗物质记忆灰烬颗粒,突然落在我的掌心。灰烬颗粒是黑色的,却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光芒在掌心凝结,形成一个三维雕画符号体系——这正是属于我的生物密钥标识码!符号体系的中心是一个不断旋转的暗焱光锥矩阵形,矩阵形的参数与时空架构的基准坐标完全吻合,而光锥的顶点,正是整个时空架构崩塌裂解的基准座标的七原色能量辐射中心频爆源头点所在的位置数据坍缩数值解!

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身份——我不是普通的史料研究者,而是时空架构的“密钥”,我的生物密钥标识码,是启动时空崩塌的“开关”。三千二百年前,始皇帝启动了基因实验和时空篡改,留下了这个“开关”,等待着某个时空节点的“钥匙”来开启崩塌,还原历史的真相。而我,就是那个“钥匙”,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在时空崩塌的瞬间,将真实的历史还给人类。

暗物质记忆灰烬颗粒在掌心燃烧起来,我的身体逐渐变得透明。我知道,时空崩塌即将开始,而我,将与这场跨越两千年的历史骗局一起,在崩塌中消失,只留下真实的历史,等待着新的人类去发现、去认知。

喜欢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躺平:老婆修炼我变强那些年西游的兄弟逆天小农民都市超级邪医仙武同修天师之上剑域神帝极品黄金瞳上门女婿叶辰小说免费转生女妖,与重生千金拯救世界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万古第一婿DC新氪星神魔大唐之无敌召唤余生暖暖都是你前妻攻略:傅先生偏要宠我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求魔无上仙魔我的细胞监狱
经典收藏战争承包商陛下,六皇子的娇妻们造反了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奇缘之旅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兴元之大宋科技兴国抗战之重整河山直播三国:这个主播太不稳健!大明:刚中状元,被曝科举舞弊?重生—深闺九王妃异域之星球领主乱世第一能臣行道:兵道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回到古代建特区开元情诗与剑榜穿越古代:倾城萱王妃(完结)大唐开局震惊长孙皇后
最近更新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穿梭万界,女神越多我升级越快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超时空合伙:我的穿越盟友是太子六皇子别装了!你的锦衣卫露馅了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躺赢的咸鱼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林冲君白话明太祖实录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浮世离歌异界打仗太菜我教他们玩孙子兵法重生水浒:我刘备,再造大汉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 陛尊居士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txt下载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最新章节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