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林烨还在办公室里。桌上摊着那本《先进管理理念手册》,纸页翻到一半,笔尖停在“绩效分红法”那行字上。他没合眼,脑子里全是昨天施工队拌混凝土的场面——七八个人围在料堆前,铁锹翻飞,灰土扬得满脸都是。干一上午,才够浇半堵墙。
他放下笔,揉了揉眼睛。正要起身,脑子里突然响了一声。
【新任务发布:三个月内研发出适合农村的轻便型混凝土搅拌机】
林烨愣了一下。系统界面浮现在眼前,任务说明只有两行字,但奖励写着“未来建筑材料趋势报告”。他知道这东西有用,能提前知道哪些材料会涨价,哪些会被淘汰。比钱还值钱。
他站起身,走到门口。天边刚泛白,院子里静得很。起重机停在空地,吊钩低垂。昨晚收工时工人还在抱怨:“手都抡酸了,料还是不匀。”
林烨回屋抓起外套就走。他得找人商量。
二哥正在家里吃早饭,一碗稀饭,两个窝头。见林烨进来,嘴里还嚼着,抬头问:“这么早?出啥事了?”
“我要做一台新机器。”林烨坐下来,“自己造。”
二哥筷子顿住:“啥机器?”
“搅拌混凝土的。小的,能搬上山,一个人就能推。”
二哥瞪大眼:“你疯了吧?咱们连个螺丝刀都算贵重工具,你还想造机器?”
“不是瞎搞。”林烨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是系统兑换的《简易机械设计》里的一页,上面画了个带滚筒的小型搅拌装置,“你看这个结构,不复杂。动力可以用柴油机,也能靠人力转。”
二哥盯着图看了半天,摇头:“图纸是好看,可咱没人懂这个。铁皮咋焊?齿轮咋配?轴承买得起吗?”
林烨没说话,起身往外走:“等我请来人再说。”
县里的机械工程师老陈,前两年下放到村子里,一直闲着。林烨找到他家时,老头正蹲在院里修缝纫机。
“林烨?”老陈抬头,“你来找我,准没小事。”
“我想做个搅拌机。”林烨把图纸递过去。
老陈接过一看,眉头慢慢皱起来,又展开,来回看了好几遍。“这思路……挺巧。滚筒倾斜角度合理,进料口也够宽。可你打算用多大功率的电机?传动怎么设计?”
“我想先做个样机。”林烨说,“不用太复杂,能转起来就行。传动部分您看能不能简化?比如用自行车链条那种方式?”
老陈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笑了:“你还真敢想。不过……值得一试。”
三人回到村里,在打谷场边上腾出一间屋子当车间。几张桌子拼起来当工作台,二哥找来几块旧铁皮、一段钢管,老陈带着尺子和粉笔开始画线。
“第一步,先把滚筒做出来。”老陈说,“直径六十厘米,长度八十,两端焊法兰盘,中间加叶片。”
二哥蹲在地上量尺寸,嘴里嘀咕:“这厚度够不够?太薄了怕变形。”
“先按三毫米做。”老陈说,“试过才知道。”
林烨站在旁边记笔记。每说一句,他就写一条。材料清单、加工步骤、需要的工具,全都列出来。
中午没人回家吃饭。妹妹送来几个馒头,三个人就着凉水啃完,继续干活。
焊枪点着的时候,火星四溅。钢管被固定在木架上,老陈一手扶尺,一手操作。焊缝从底部一点点往上爬。
“慢点。”林烨提醒,“别烧穿。”
“我知道。”老陈手没抖。
焊完一圈,冷却后敲掉药皮,接缝还算平整。二哥拿手摸了摸,点头:“像个样子。”
接下来是支架。他们用角铁搭了个底座,装上四个小轮子,方便移动。电机是借来的二手柴油机,功率不大,但勉强够用。
第三天,所有部件凑齐。组装时,老陈发现一个问题:“传动比不对。电机转太快,滚筒跟不上,容易卡。”
“能不能加个减速箱?”林烨问。
“有倒是有一套旧齿轮。”老陈说,“但磨损严重,不一定撑得住。”
“先装上试试。”林烨说,“不行再改。”
下午三点,第一台样机终于立了起来。灰绿色的滚筒,歪歪扭扭的焊缝,底下四个轮子高低不平。看起来像个半成品,但它确实是个完整的机器。
“通电试试。”老陈说。
林烨点头。
柴油机发动,声音轰隆。动力通过链条传到滚筒,滚筒开始转动。
一开始还挺顺。转了不到半分钟,突然“咔”一声,链条跳脱,滚筒猛地一顿,停了下来。
“卡住了!”二哥喊。
几个人赶紧上前拆开检查。打开侧盖,发现内部叶片和筒壁贴得太近,水泥渣卡在里面,把轴顶死了。
“间隙太小。”老陈说,“得扩大两毫米。”
“那叶片还有效吗?”林烨问。
“换个角度,重新焊。”
他们把滚筒翻过来,重新切割叶片位置。二哥拿着锤子一点一点校正,汗水顺着鬓角往下流。
第二次试机,滚筒转得比之前稳,但搅拌效果不好。沙石沉底,水泥浮在上面,搅了五分钟,拿出来一看,还是分层。
“动力不足。”老陈说,“转速不够,混合不充分。”
“能不能换大一点的电机?”二哥问。
“没地方装。”老陈摇头,“而且太重,上不了山。”
林烨蹲在机器旁边,伸手摸了摸滚筒内壁。粗糙,还有焊渣残留。他忽然想到什么:“里面能不能加一层衬板?减少摩擦,还能防锈。”
“衬板?”老陈抬头,“用啥做?”
“木头。”林烨说,“刨光了贴上去,拆卸也方便。”
老陈想了想:“可以试试。”
当天晚上,他们决定改方案。取消原定的金属叶片,换成可拆卸的木制内衬;降低传动比,让滚筒转得更慢但更有力;进料口加高,防止溢出。
林烨坐在车间角落的小凳上,手里拿着笔记本,一条条划掉失败的原因,写下新的改进点。二哥在一边整理工具,嘴里还在念叨:“明天得去县城废品站看看,有没有旧变速箱能拆。”
老陈收拾图纸,临走前拍了拍林烨肩膀:“第一回没成,正常。关键是知道了哪里不行。”
林烨点头,没说话。
车间里只剩一盏灯亮着。样机躺在中央,滚筒半开着,露出里面的木条框架。地上散落着扳手、锯子、焊条盒子。
林烨站起来,走到机器前,伸手握住滚筒边缘。铁皮冰凉,焊点粗糙。他用力转了一下,轴发出吱呀声,勉强动了半圈。
他松开手,低头看着地面那张被踩脏的设计草图。铅笔写的“第一版”三个字已经模糊不清。
远处传来鸡叫声。天快亮了。
《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