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躲藏,不可胡言。”
待毛骧与张玉退出书房,朱涛这才露出一丝笑意:“家事国事天下事,国事次之,天下事又次之。但两者合而为一,便重于家事。孤身为皇子,当以国为先,纵是婚事,也需安排妥当方可。”
“妙锦才不管那些。”
“姐姐哭了,你不安慰她吗?”
小姑娘年纪尚小,不懂这些繁杂事务,只因见到徐妙云落泪,便急急赶来齐王府。
“你这小丫头。”
“若不是你说,姐夫还真忘了。”
“孤与妙云成亲前,的确不便相见。此乃礼法所限,徐伯伯和伯母也会阻止。”
朱涛昨日已被召入宫中学习婚礼仪轨,对此已有了解。古礼繁复,尤其皇室大婚,半点马虎不得。
徐妙锦脸上浮现出委屈的神情,她最受不了的就是看到姐姐流泪。她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仿佛在用行动告诉朱涛——你不跟我回去,我就不离开齐王府。
她这副模样本是出于真情流露,却显得格外可爱,让朱涛忍不住笑了出来。
“妙锦。”
“姐夫请你唱支歌吧。”
“你唱回去给姐姐听,她就不会哭了。”
朱涛望着这个小姑娘,眼神温柔。她年纪尚小,还不懂大人之间的复杂情绪。也许她姐姐的眼泪,并非悲伤,而是不舍,是出嫁女儿对父母之恩的最后一滴泪。从此以后,无论受多大委屈,都要把夫家当作归宿。
“嗯嗯嗯嗯。”
“姐夫快教我!”
“妙锦要回去唱给姐姐听!”
原本还一脸委屈的小姑娘立刻跳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她早就听父亲徐达说过,齐王朱涛精通音律,特别是那首鼓舞士气的《大明铁血歌》,在军中广为流传。
“炎若儿,小黄门,要知道。”
“喔!”
“什么是我们骄傲?”
“司南和火药。”
“造纸印刷最早。”
“爱长江和波涛,黄河水万丈高。”
“长城、明宫雄壮,那五千年的辉煌。”
“少年强则国强!”
“努力向上!”
“……”
歌声清越悠扬,如高山流水,如黄河奔腾,如天地交响。
徐妙锦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整个灵魂都被歌声带入了另一个世界。那是一段属于汉人的辉煌历史,是一段段英雄传奇。这首曲子不仅唱出了民族的荣耀,也展示了朱涛惊人的才情。
可朱涛真会唱歌吗?
他不过是在“借用”罢了。穿越者不抄点经典,怎么对得起这一遭?
现代的歌曲太过直白,唯独这一首最合适。它没有哀怨情绪,也没有儿女情长,只有对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礼赞,充满民族自豪感。歌词朗朗上口,甚至可作为国子监的教材,在大明广为传播,传颂先贤功德。
与此同时,皇后寝宫中,马皇后望着醉倒在榻上的三位老友,无奈地摇头。身旁的侍女会意,忙上前将朱元璋、汤和与徐达扶到软榻上休息。
“娘。”
“爹今天难得高兴,您别怪他们。”
刚病愈的太子妃常清韵也走进坤宁宫,拉住皇后的手,轻声道:“媳妇很久没见过爹这么开心了,娘就别生气了。”
“孩子。”
“娘没生气。”
“他们自小一起长大,这份情谊我明白。”
“只是也该懂得分寸。明日涛儿就要成亲,这些做父亲、叔伯的,还抱着酒坛在我这儿喝到醉醺醺的,也的确有些失态。”
马皇后温和地轻抚了常清韵的手背,接着又略带责备地望了一眼已然醉倒的朱元璋,继而转头望向常清韵,缓缓开口:“我心中有个念头,想听听你的意见,你看是否可行?”
奉天殿外,春光正好。
“皇后有令:齐王成婚,乃大明之喜,凡我大明儿女,皆为我之骨肉,无论出身高低,女子出阁之日可着皇室正装,头戴凤冠,身披霞帔,十里红妆;男子亦可穿九品官服,以新郎之礼迎亲,钦此!”
清脆的宣读声。
一声传至宫门之外,响彻万民耳畔,皆为恩典。
此事传为佳话。
平民嫁娶。
可用九品服饰!
懿旨传到齐王府时,朱涛微微一怔,旋即露出会心一笑。后世所谓“新郎官”之说,便源自于此。朱元璋准许男子在婚礼当日穿戴九品虚衔服饰,而马皇后则恩准女子出嫁当日,可如皇后一般凤冠霞帔。
这是献给大明百姓的一份厚礼。
是朱元璋与马皇后对天下有情之人的深情祝愿。
能见证这一幕,是时代的荣幸。
亦是朱涛的福分。
更因,这是他父母的爱情。
朱元璋一生妃嫔众多,可他的心,只留给一人——马皇后。这位聪慧贤德、不拘小节的女子离世后,朱元璋再未立后。
南京城今日处处洋溢着喜悦。
大明第一位齐王朱涛即将迎娶徐妙云,徐家的掌上明珠。
在朱元璋亲自授意之下,整座京城早已被红妆装扮得喜气洋洋。皇宫通往齐王府及徐家府邸的街道上,铺满了鲜红的地毯,四座城门高挂大红花与喜联。
东城门前。
一条巨大的红底金字横幅悬挂于上。
上书:祝齐王、齐王妃白首偕老,百年好合。
同样字样。
各省官员,无论远近,都在今日赶回应天府,只为送上对齐王的祝福。这份排场,当世无双。
此刻的应天府街头,热闹非凡。
街巷之间,红纸铺地,红花满目,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连守城将士也都换上了大红喜服。
更在这大喜之日。
万众瞩目。
场面之隆重,堪比太子迎亲。
由此可见。
朱涛受宠之深,地位之重,已至极点。
而这场婚礼之所以如此铺陈,全赖朱元璋与马皇后亲批。若非如此,普天之下,谁敢如此张扬?谁敢享有如此殊荣?
婚礼的这两天,整座大明仿佛也为之沸腾。
应天府城里,无论平民还是贵族,一律不准穿戴白、黑等暗淡颜色的衣裳。一旦被人发现穿了这类服饰,锦衣卫和地方官府便会立刻行动,视作对皇室的大不敬。
那会带来什么后果?
自然严重无比。
因此。
没人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只为穿一件不合规矩的衣服!
所以690。
尤其是在这一天,整座应天府几乎看不见一个乞丐或流浪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寻常百姓,个个身穿颜色鲜艳的衣物。即使家中没有合乎规定的服饰,也能去齐王府领取,以此彰显皇家威严。
不仅如此。
在齐王朱涛成婚的吉日里,无论红事白事,全都不准操办。所有喜丧之事必须让位于朱涛的婚礼。
这是皇帝朱元璋的旨意。
若有违抗者。
斩立诀!
太专横?
没错!
齐王朱涛就是这样的人!
洪武皇帝朱元璋就是如此行事!
大明帝国也是一样!
说他专横也好,说是蛮横也罢,朱涛的性子就是如此。
毕竟,这偌大的大明江山,谁又能管得了他朱涛?
但尽管如此。
虽然齐王朱涛这般强势,这般专断,走在应天府街头的每一位百姓,脸上却都是笑容满面,精神振奋。
难道是因为朱涛要成亲而高兴?
其实不然。
对于当官的人来说,这或许是巴结皇室的机会,但对普通百姓来说,这与他们何干?他们不过是一群贫苦的百姓罢了!
谁办喜事?
谁办丧事?
都与他们无关!
即便马皇后下了懿旨传谕天下,百姓们也没有因此而动容。
真正出身贫寒的人。
谁穿得起那凤冠霞帔?
虽说这是皇恩浩荡。
但也是给富人的恩赐。
与他们这些穷苦人家毫无关系,半点都不沾边。
那他们为何今日如此欢喜?
原来,朱涛与徐妙云成婚的这两天,齐王府将在应天府大街小巷设下流水席,款待全城百姓。每一道菜肴皆是珍馐美味,不分贵贱,不论身份,哪怕是乞丐也可来吃,而且管饱,吃完还能再添,这是朱涛与徐妙云对百姓的一份厚礼。
真正做到了普天同庆!
不仅如此。
朱涛还自掏腰包,拿出银子分发给百姓。应天府的每位居民,每人每天都能领到一吊钱。不论年纪大小,只要你是登记在册的大明百姓,便可领取!
这才是真正的恩典!
一天一吊钱!
倘若是一家三口,两天下来就能领到六吊钱!
对掌控着大明酒庄与浮云饭庄的朱涛来说,这点支出实在微不足道,不过是庞大产业中的一点小水花。他所在意的,是这婚礼带来的热闹与喜庆氛围。但对于寻常人家来说,六吊钱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若能节省着用,足以让一家三口安稳度日两月有余。
因此。
今日这个吉日,应天府上上下下,无论权贵还是平民,无不欢声雷动,满面春风,纷纷祝福王爷王妃白头偕老,早得麟儿!
原因很简单。
正是因着这场婚礼,他们才得以收获如此多的实惠。
朱涛的兄弟姐妹们也早早赶到齐王府,开始张罗各种事务。就连素来活泼好动的朱棣,今日也忙前忙后,指挥调度,显得格外认真。
而今天的主角朱涛,则静静地坐在齐王府大厅之中,身着一袭喜庆的红袍。他的父母——朱元璋与马皇后,也特意换上普通百姓的衣裳,并未穿着象征皇权的龙袍凤衣。
因为他们希望,今天是以父亲和母亲的身份来送儿子成亲,
而不是以君临天下的帝王与皇后身份。
因为。
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儿子的婚礼重要。
喜欢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