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透,陈墨立于书房案前,指尖划过名册上一个个名字。昨夜那只信鸽已被截下,竹管中的密信落入千机阁手中,内容尚未破译,但方向已明——城西,李氏旧宅附近。他未动声色,只命人将那名刺青铁匠暂押工坊偏院,不得与外人接触。
他翻开毕业学子的考评记录,一页页翻过,朱笔轻点。有人实操精湛却屡次追问淬火秘温,有人笔记详尽但从不记录合金比例。他在“赵九章”三字旁停顿片刻,此人三月来从未缺席晨课,每次实训后必自行复核模具尺寸,且在一次轴孔校准测试中主动指出教师范例偏差半分。陈墨落笔,圈定其名。
柳如烟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叠铜牌。“楚红袖刚送来,每块都嵌了磷纸夹层,编号与档案对应。”她将铜牌置于案上,金属冷光映着窗纸。
“今日典礼,这些人必须到场。”陈墨将十份名录递出,“名单之外,暂不授牌。”
柳如烟点头,转身欲走,又被唤住。“通知苏婉娘,教育基金账目今日起独立列册,她若愿监审,随时候命。”
半个时辰后,冶铁学堂前空地已聚满学子。青布短打,肩挎工具包,人人胸前别着学籍木牌。三乡铁匠行会的几位老匠人坐在前排,眉头微皱,低声议论。盐场管事与几位商行掌柜依次落座,目光扫过台下,带着审视。
陈墨缓步登台,未发一言,先展开一卷图纸——曲辕犁全件分解图。他指向犁壁弧度处,“上月三乡直售点共售出四十七具此犁,农户反馈翻土深度均达六寸以上,较旧犁提升三成。”又展第二卷,“筒车轴承偏差召回事件已结案,李记作坊查封,主事待查。凡申报工坊,若以劣充优,永不录用。”
台下一片静默。
他合上图纸,从袖中取出那袋金穗稻种子,倒于掌心。“这稻种,三年前我在田里一株株选出来。它不怕涝,抗虫害,亩产多出两石。今日在座诸位,每人领三粒。不是当纪念,是当任务——你们去的地方,若能种活一亩,便有立足之本。”
台下有人抬头,眼中发亮。
“你们学的不是打铁。”陈墨声音渐沉,“是让百姓少流汗,多收粮。是让一具筒车多转三天,让一口铁锅多用五年。有人骂你们不读圣贤书,可圣贤书里,写着‘民为邦本’四个字。”
他抬手,柳如烟捧着铜牌上前。第一块递到赵九章手中。铜牌刻其姓名、专长“轴件精铸”,下方压着陈氏工坊火漆印。背面微凹,暗藏编号。
“持此牌者,可优先承接官府工务,申请低息贷款,调阅非密级技术图样。”陈墨宣布,“三年内,凡业绩达标者,可荐入总管署任职。”
十名学子依次登台,接过铜牌。台下掌声渐起,起初零落,后成一片。老匠人们不再言语,有人低头看着自己布满老茧的手,轻轻叹了口气。
陈墨抬手压下声浪。“今日起,冶铁学堂正式更名为‘淮南技训总所’。我拨三处闲置盐田改建校舍,在庐州、寿州、和州各设分所。每售百具农具,提一两银入教育基金,专供师资与材料。”他顿了顿,“从今往后,技术传习,不再靠一人一坊,而靠制度。”
苏婉娘坐在观礼席中,手中算盘轻拨,记下“教育基金”首笔预算。她目光扫过“独立列册”四字,指尖在账本边缘轻叩两下。
典礼毕,学子们列队于校门前。陈墨立于阶上,看着一张张年轻面孔。
“你们要出师了。”他说,“不是我陈墨的徒弟,是这新道的第一批传灯人。谁拦你们授技,便是拦天下百姓活路。我不可能护你们一辈子。”
一名学子上前,声音微颤:“若去外地,无人相识,又遭排挤,当如何?”
陈墨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腰牌,打开暗格,倒出一粒金穗稻种子,放入那学子掌心。“带着它。种下去,活了,人就站住了。技术是根,不是赏赐。你若真懂,就不怕没人要。”
学子握紧种子,低头行礼。
众人陆续领取行装,背起工具包,踏上出城官道。有人回头望了一眼学堂匾额,新漆未干,“淮南技训总所”六字在日光下泛着金边。
陈墨未送,只立于门前石阶。柳如烟站在一旁,低声道:“那名铁匠招了,是李记远亲,受五百两银指使,但不知幕后是谁。”
“不重要。”陈墨目视远方,“只要学堂在,种子在,人就在。”
苏婉娘走来,递上一份新拟的基金章程。“我加了一条:凡女工报名技训,免半额材料费。”
陈墨略一颔首。“准了。”
楚红袖从工坊方向赶来,左臂义肢轻碰袍角。“新一批铜牌已备好,编号系统升级,单数为高级班资格,双数为见习。”
“下一期招生,提前十日公示。”陈墨道,“报名者需先试用工具三日,由老匠人评分,再定录取。”
楚红袖应声退下。
陈墨转身欲回书房,忽见一名学子折返。少年从荷包中取出那三粒种子,小心翼翼放在石阶上,又从行囊中取出一小包土,捧在手中。
“先生,我想……走之前先种一粒。”他声音不大,“就在这门口,等它发芽了,我再来瞧。”
陈墨未语,只点头。
少年蹲下,挖土,埋种,浇水。动作笨拙,却极认真。阳光照在新翻的泥土上,湿润微光。
陈墨立于阶上,看着那小小土堆。远处,第一批出城的学子身影渐远,背影融入官道尘烟。
柳如烟低声道:“千机阁已布线,十人行踪每三日报备。”
“不必盯太紧。”陈墨轻声道,“让他们自己走。”
他转身步入院中,袖中腰牌轻响。行至书房,取出《坤舆万国全图》,铺于案上。指尖缓缓移向北方,停在幽州一带。
片刻后,他提笔,在图侧空白处写下:“技训分所,宜设于水陆交汇、民需迫切之处。”
笔尖一顿,又添一行:“优先选有女工报名之地。”
墨迹未干,门外传来急促脚步。一名值守学徒冲入,手中捏着半张烧焦的纸片。
“先生!东乡直售点发现有人夜间潜入账房,火盆里找到这半页纸,像是登记册副本……”
喜欢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