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城市被一层薄雾笼罩,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林氏集团总部大楼在晨曦中显得庄重而现代,玻璃幕墙反射着初升的朝阳,宛如一座矗立在都市中的灯塔。
林辰刚在会议室签下一份关于“光伏农业+生态教育”的环保项目合同,笔尖落下的那一刻,手机震动了一下。他低头看了一眼,是前台的消息:
林总,有位叫李明的先生找您,说是您的大学同学。他说您可能还记得他。
林辰的手指停在屏幕上方,眼神微微一怔。
李明?
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之门。
那是十年前的大学宿舍,四人间,阳光从窗外斜斜地照进来,落在两张并排的书桌上。一张桌上堆满了电路图和编程书籍,属于林辰;另一张桌上,则永远整齐地码放着教案、粉笔盒和一本翻得卷边的《教育心理学》。桌前坐着一个瘦高个男生,戴着黑框眼镜,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说话时总带着一股坚定的语气:“以后我要去乡村教书,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上好书。”
那个人,就是李明。
林辰还记得,大四那年冬天,李明放弃了保研机会,执意报考偏远地区的特岗教师。“城里不缺老师,但山里缺。”他说这话时,语气平静,却像铁钉一样钉进了林辰的记忆里。
十年了,他们早已断了联系。林辰曾试图通过校友群寻找他,但只听说他去了西南某省的一个小山村,音讯渐稀。
“请他到我办公室来。”林辰回复前台,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
五分钟后,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肩上挎着一个旧帆布包,裤脚沾着些许泥点,像是刚从乡间小路上走来。他的头发有些凌乱,眼角多了几道细纹,但那双眼睛,依旧清澈明亮,笑起来时,依然弯成熟悉的月牙。
“林辰!”李明一看到他,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快步走过来,“好久不见!你现在可比大学时成熟多了,都成‘林总’了!”
林辰也笑了,起身迎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李明!真是你!我还以为我听错了。”
两人的手握在一起,掌心传来的温度仿佛穿越了十年光阴。林辰注意到,李明的手指粗糙而有力,指节处有长期握笔留下的茧,而他手中的帆布包边缘已经磨出了毛边,拉链也有些松动。
“别站着说,坐下来聊。”林辰拉着他在会客区坐下,亲自泡了一杯热茶递过去,“你不是说要去乡村当老师吗?怎么突然来城里了?”
李明接过茶杯,指尖微微颤抖,轻轻吹了吹热气,眼神却有些闪躲:“就是……路过,顺道来看看你。好久没见了,想看看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林辰的读心术却清晰地捕捉到了他内心的声音:
【孩子们的冬季教材还缺一半,可我实在不好意思开口麻烦林辰……他现在这么忙,公司那么大,我这点小事,怎么好意思说出口……】
林辰的心猛地一紧。
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故作随意地说道:“前几天我去青山小学做公益回访,正好路过你们那边的县。孩子们说,冬天上课手冻得握不住笔,字都写歪了。我正打算联系出版社,捐赠一批保暖教材——那种带夹层、能保温的特制课本,你那边的学校要不要一起算上?”
话音刚落,李明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亮起一道光,像是黑夜中突然点燃的火把。
“真的吗?”他的声音有些发颤,“太……太谢谢你了!我那边是云岭乡中心小学,有六个年级,一共三十个孩子。如果能有这批教材,他们冬天就能好好上课了!不用再用冻僵的手抄写生字了……”
他说着,声音低了下来,眼眶微微泛红。
林辰点点头,心中却已翻江倒海。他知道,李明口中的“路过”根本不是偶然。他是专程来的,只是碍于自尊,不愿直接开口求助。
“别谢我,”林辰轻声说,“你还记得大学时你说的话吗?你说‘教育是点亮未来的光’。现在,你就是那束光。我只是帮你把光送得更远一点。”
李明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帆布包的边缘。就在这时,包口微微敞开,露出半截蜡笔画——画纸上,是一间漏风的教室,窗户用塑料布勉强封着,几个孩子坐在课桌前,小手冻得通红,却还在认真写字。角落里,画着一个戴眼镜的老师,正微笑着给他们讲课。
林辰看到了那幅画,心口像是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
“这是……孩子们画的?”他轻声问。
李明慌忙把画往包里塞了塞,有些窘迫:“啊……是妞妞画的,她是我们班最懂事的孩子。她说……想让城里的人看看,山里的孩子也在努力读书。”
林辰没有追问,只是默默记下了“妞妞”这个名字。
“这样吧,”他站起身,语气坚定,“下周我让‘辰清公益’安排一次联合捐赠行动。我们不仅要送教材,还要送暖手宝、防寒文具,甚至可以组织一次‘远程课堂’,让城里的老师给孩子们上一节直播课。你愿意带我们去你的学校看看吗?”
李明愣住了,抬头看着林辰,嘴唇微微颤抖:“你……你要亲自去?”
“当然,”林辰笑了,“老同学重逢,怎么能只在办公室喝茶?我得亲眼看看你守护的那片土地,看看你教的那些孩子。”
李明的眼眶彻底红了。他低下头,用力眨了眨眼,才让泪水没有落下。
“好……好!我等你!”
一周后,一辆满载物资的卡车驶出了城市,向着西南山区进发。
林辰和苏婉清坐在车里,窗外是连绵起伏的青山,秋日的枫叶如火般燃烧在山野之间。苏婉清靠在车窗上,轻声说:“你能感觉到李明的心声,一定是因为他太在乎那些孩子了。”
林辰点头:“是啊。他的心声里没有一句是关于自己的辛苦,全是‘孩子们冷不冷’‘课本够不够’‘能不能考上中学’。他把自己活成了大山里的一盏灯,默默照亮别人的路。”
苏婉清握住他的手:“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到底。”
卡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了整整六个小时,终于抵达了云岭乡中心小学。
学校建在半山腰,是一座由旧祠堂改建而成的两层小楼,外墙斑驳,屋顶的瓦片有些已经破损。操场上铺着水泥,边缘长着野草,旗杆上的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当卡车停下时,一群孩子从教室里跑了出来,围着车好奇地张望。
“是李老师!”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第一个认出了李明,兴奋地喊道。
“李老师回来啦!”孩子们欢呼着,像一群小鸟般扑向他。
李明笑着蹲下身,一一摸着他们的头:“老师带朋友来看你们了。”
林辰和苏婉清走下车,孩子们怯生生地往后退了几步,但眼神中满是好奇。
“这是林叔叔,这是苏阿姨,”李明温柔地介绍,“他们给你们送冬天的课本和暖手宝来了。”
“谢谢林叔叔!谢谢苏阿姨!”孩子们齐声喊道,声音清脆如铃。
这时,那个叫妞妞的小女孩从人群里走出来,手里紧紧攥着一幅新画。她走到李明面前,踮起脚尖,把画递给他:“李老师,这是我画的向日葵,送给你!你说过,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我们也要像它一样,永远向着光。”
李明接过画,手指微微颤抖。画上,一株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下绽放,旁边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李老师,你是我们的太阳。”
他的心声如潮水般涌来:
【幸好遇到林辰,孩子们终于不用在冬天挨冻了……我守了十年的教室,终于要暖起来了……】
林辰的读心术捕捉到这一幕,眼眶也不由得湿润了。
他走上前,蹲下身,平视着妞妞的眼睛:“妞妞,这幅画真美。叔叔想把它带回去,挂在办公室里,好吗?”
妞妞用力点头:“好!你要记得,向日葵永远不低头!”
物资开始分发。一箱箱特制的保暖教材被搬进教室,每本书的封面都印着“温暖阅读”四个字,内页夹层填充了保温材料,能有效防止墨水冻结。暖手宝、防寒手套、彩色铅笔也一一发放到孩子们手中。
教室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翻开新书,小手抚摸着书页,脸上洋溢着 pure 的喜悦。
“我可以写字了!”一个男孩兴奋地举着笔,“手不抖了!”
李明站在讲台前,看着这一切,久久说不出话来。
林辰走到他身边,轻声说:“记得大学时你说的话吗?你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今天,你做到了。”
李明转过头,眼中含泪,却笑着:“不,是你让我做到了。如果没有你,这些书可能还在出版社的仓库里积灰。”
林辰摇头:“是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才让这些书有了意义。我只是把它们送到该去的地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抱着新书,在操场上追逐嬉戏,笑声回荡在山谷之间。
林辰站在校门口,望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旧友重逢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叙旧,而是——一起把当年的心愿实现。
当年在宿舍里,李明说要当乡村教师,林辰说要用科技改变世界。如今,一个在大山深处点亮知识的火光,一个在城市高楼中汇聚资源的力量。他们走的路不同,但终点却如此相近。
“林辰,”苏婉清走到他身边,轻声说,“你说,我们以后能不能在这里建一所‘辰清希望小学’?不只是送书,而是真正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有图书馆、有音乐室、有网络课堂。”
林辰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你和我想的一样。”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助理的电话:“通知‘辰清公益’项目组,启动‘向日葵计划’——目标:三年内在云岭乡建成一所高标准乡村小学,涵盖教育、医疗、心理辅导一体化服务。”
挂断电话后,他握住苏婉清的手:“这一次,我们不只是送温暖,而是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夜幕降临,林辰一行准备返程。
李明送他们到村口,紧紧握住林辰的手:“谢谢你,林辰。这份情,我记一辈子。”
林辰笑着摇头:“别说谢。我们是同学,更是战友。你守在这里,我替你发声。只要孩子们需要,我就不会停下。”
卡车缓缓启动,李明站在路边挥手,身影在夜色中渐渐模糊。
林辰透过车窗回望,只见那座小小的学校在群山环抱中亮起了灯,像一颗星星,静静地闪烁在黑暗里。
他知道,那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而他和李明的约定,也才刚刚开始。
喜欢心之回响:失忆者的读心奇缘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心之回响:失忆者的读心奇缘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