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阳光变得温吞,像一杯泡得恰到好处的温茶。光线斜斜地穿过县委书记办公室的玻璃窗,在深红色的实木地板上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光斑里,细小的尘埃正进行着一场无声而缓慢的布朗运动。
周国华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中捏着那份刚刚从省里传真过来的案件情况通报。
薄薄的几页纸,此刻却感觉重逾千斤。
通报的措辞官方而严谨,冷静地陈述了省纪委专案组复查林国栋一案的全过程。每一个字都经过了仔细的斟酌,每一个标点都用得恰如其分。表面上看,这是一起因当事人女儿坚持不懈申诉,并意外获得了关键证人临终忏悔和新物证,最终得以沉冤昭雪的典型案例。
故事脉络清晰,证据链完整,逻辑无懈可击。它足以被写入政法系统的教科书,成为一个彰显法治精神、体现有错必纠决心的光辉典范。
然而,周国华的目光,却久久停留在那句“林国栋之女林晓,根据匿名人士提供的线索,于王志强老宅枯井中,起获了关键物证原始总账”上。
匿名人士。
这四个字,在整篇通报里显得如此不起眼,就像是汪洋大海上的一片不起眼的浮木。但对于周国华这样在宦海中沉浮了几十年的老船长而言,他敏锐地嗅到了这片浮木之下,隐藏着一座冰山的轮廓。
他将通报轻轻放在桌上,身体向后靠进椅背,双手指尖交叉,置于腹前,闭上了眼睛。
他的大脑,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计算机,开始将这起案件的所有细节,重新拆解、分析、建模。
一个执业多年的顶尖律师,会单纯到相信一封来路不明的匿名信吗?即便相信了,她又如何能精准地找到那口早已废弃多年的枯井?又如何能保证那本在井底污泥中埋藏了二十年的账本,恰好就在那里等着她?
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整个计划都会功亏一篑。
这不像是一场意外的发现,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剧本早已写好,演员各就各位,而那位“匿名人士”,就是这场大戏的总导演。
他躲在幕后,精准地计算着每一步。他知道林晓的身份和为父翻案的决心,他知道老会计张文清的藏身之处和内心的愧疚,他甚至知道那本决定性的账本藏在何处。他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合理的方式,递到了最合适的人手中。
然后,他便悄然隐去,静静地看着这台大戏按照他的剧本,一步步走向高潮。
这个人是谁?
周国华的脑海中,浮现出几个可能的形象。
是王志强的政敌?有可能。王志强这些年平步青云,挡了不少人的路,想把他拉下马的人不在少数。但这个推论很快被他自己否定了。政治斗争,讲究的是一击致命,用的是阳谋。这种迂回曲折、草蛇灰线的方式,更像是民间高手的布局,带着一股子不计名利的江湖侠气,而非官场上的刀光剑影。
是林国栋当年的旧友故交?可能性更小。二十年,足以改变太多事情。当年的恩怨情仇,早已被岁月冲刷得面目全非。谁又会为了一个早已被世人遗忘的“贪污犯”,去冒着得罪一位现任副市长的巨大风险,做这等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周国华的食指,开始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笃”的轻响,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这节律性的敲击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他的思绪,像一条在迷雾中探路的溪流,绕过了种种不可能的礁石,最终,汇入了一个让他自己都感到有些荒谬,却又无法回避的名字上。
江澈。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周国华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刚从乡镇调上来不到半年的秘书。把他和那个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幕后高人联系在一起,怎么看都有些天方夜谭。
但是,当他强迫自己压下第一时间的否定,开始将江澈的种种行为串联起来时,一幅奇异的画卷,在他脑中缓缓展开。
线索一:动机与时机。江澈刚来县委办不久,自己就让他去整理书记办公室后面那间堆满旧档案的储藏室。那里面,尘封着青阳县几十年的历史,林国栋的案卷,极有可能就在其中。一个拥有【过目不忘】(周国华脑补)能力的年轻人,在整理这些故纸堆时,发现一桩陈年冤案的疑点,这在逻辑上是完全成立的。
线索二:能力与手段。江澈处理县领导行程冲突的那一手,看似只是随手一划,实则展现了超乎常人的大局观和政治智慧。他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与那位“匿名人士”四两拨千斤的行事风格,何其相似。
线索三:性格与伪装。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江澈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慵懒、随性,甚至有些“不求上进”。他躲避“县委大秘”这个所有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位置,如同躲避瘟疫。一开始,周国华也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的个性。但现在想来,这何尝不是一种最高明的伪装?
一个真正胸有惊雷、面如平湖的高手,恰恰最懂得“藏拙”与“守愚”。他将自己隐藏在“躺平”的表象之下,远离权力的中心和众人的视线,才能在暗中,不受干扰地布下自己的棋局。
周国华越想,心中越是惊涛骇浪。
他想起了今天上午,当他告知江澈林国栋案平反的消息时,江澈的反应。
没有震惊,没有好奇,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他平静得就像是在听一份关于“上周全县食堂卫生检查情况”的通报。
当时周国华觉得这是城府深。现在回想起来,这哪里是城府?这分明是一个导演,在看完自己作品的影评后,那种意料之中的淡然!因为整个故事的结局,他早已了然于胸。
“嘶……”
周国华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感觉后背泛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
他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他猛地睁开眼睛,目光锐利如鹰,穿透了办公室的门,仿佛能看到外面那个正坐在自己工位上,捧着一本《周易》看得津津有味的身影。
此刻,江澈正美滋滋地翻看着书页。
【危机预感】这个技能简直太神了。就在刚才,他脑子里突然响起了一阵微弱的警报声,像蚊子哼哼。他抬头一看,只见县府办的一个副主任正端着杯子朝这边走过来,看样子是想找周书记汇报工作。
江澈立刻起身,抢先一步走到门口,对那位副主任露出了一个礼貌而歉意的微笑:“陈主任,真不巧,书记刚刚才跟省里通过电话,正在思考重要问题,您看……要不您半小时后再来?”
那位陈主任一听,立刻心领神会,连连点头,转身走了。
江澈心中大乐:“完美!又成功规避了一次潜在的加班风险。系统出品,果然精品!”
他浑然不知,自己这个小小的“摸鱼”举动,落在周国华眼中,又变成了另一番景象。
周国华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看到了!他看到江澈几乎是在那位陈主任动身的一瞬间,就做出了预判和反应。整个动作行云流水,自然无比,既没有让陈主任感到被怠慢,又成功地为自己(周国华)隔绝了干扰。
这份眼力,这份决断,这份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如果说之前还只是猜测,那么此刻,周国华心中的天平,已经严重地向着那个“大胆的念头”倾斜了。
他拿起桌上的那份内部通报,上面是江澈起草的文字。措辞稳健,滴水不漏,既传达了上级精神,又巧妙地规避了所有可能引起争议的敏感点。这份文件,不像是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的手笔,倒像是一个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老吏,写下的老成之作。
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他的脑海里拼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周国华终于想通了。
江澈,此子,绝非池中之物!他行事滴水不漏,办下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居功,不自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才华了,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无欲则刚”的政治境界。
他不是不想当秘书,他是看不上小小的县委书记秘书!他的格局,他的眼光,早已超越了青阳这一隅之地。
想通了这一点,周国华非但没有感到被欺骗的愤怒,反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后怕。
激动的是,自己身边竟然藏着这样一位“国士无双”般的人物。
后怕的是,自己差一点就看走了眼,把一块绝世璞玉,当成了一块顽石。
不行,这样的人才,绝不能让他以“摸鱼”的方式,埋没在文山会海之中。
周国华的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他知道,对于这样一位高人,寻常的手段是试探不出来的,必须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足以让他无法再“藏拙”的难题。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通了县委组织部部长的内线。
“老刘,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挂断电话,周国华站起身,走到窗前。他看着楼下那几棵在秋风中显得有些萧瑟的梧桐树,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潜龙在渊,非猛火不可使其惊,非巨浪不可使其跃。
江澈,你这条龙,到底能潜多深?
就让我来亲自试一试。
喜欢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