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融融,林家的院子里一派宁静和乐的景象。二姑奶奶林守英、郑秀娘和张青樱坐在一处,边做着针线活边闲话家常。
林芝兰和林秀茹两个小姑娘受了王冬雪的激励,也正有模有样地跟着婶婶学习绣花。小果果则像个快乐的蝴蝶,在众人身边跑来跑去,这里摸摸彩线,那里看看绣样,自得其乐。
家里的男娃娃们都被刘大山带出去拉练了,小家伙们如今立志要向林怀安、林毅看齐,梦想着早日能跟着父辈出去见世面,得一把那样神气的小匕首,故而练功的热情空前高涨。
正说笑间,院外传来一声爽朗又亲切的呼唤:“英子!在家不?我给你带好东西来了!”
话音未落,只见一位打扮素雅却十分得体的妇人,抱着一个沉甸甸的陶罐,领着一位十五六岁、眉眼清秀的姑娘笑吟吟地走了进来。
“玉莹!快进来!哟,卉生也来了,快进来坐!”二姑奶奶一见来人,顿时喜上眉梢,连忙放下针线起身相迎。
这位名唤“玉莹”的妇人,姓“上官”,在平华村可是个特殊的存在。她那文雅的名字就昭示着不凡的来历。
她并非生于斯长于斯,而是幼时随家人逃难,不幸遭遇山匪,父母皆亡,成了孤女。万幸的是,她被当时同样在逃难路上的陈大义夫妇发现并收养,带回了平华村。
陈大义夫妇心善,见她已记事,知晓自家姓名,便保留了“上官”这个姓氏,只盼为这苦命的孩子留个根念。
林守英比上官玉莹大两岁,她们随家人从不同的地方逃难来到平华村,因为两人年纪相当,小时候就玩在一起,是感情深厚的手帕交,用今天的词来说就是“闺蜜”,而且感情特别好的那种。
陈家待玉莹,视如己出,甚至比对亲生儿子陈大柱还要多几分怜惜。陈大柱这个“哥哥”,更是从小就把保护玉莹当作天经地义的事,谁敢笑她是“童养媳”,他必挥着拳头冲上去。在这毫无保留的爱与呵护中,玉莹虽然带着丧亲之痛,却也健康平安地长大了。
岁月的苦难未曾磨灭她的善良,反而让她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她与陈大柱青梅竹马,情意日笃,最终顺理成章结为连理,成了村里一段“佳偶天成”的佳话,恩爱至今。
正因林守英与上官玉莹之间深厚的情谊,当年张青樱怀着果果临近分娩,林文松情急之下跑去喊的,正是这位信得过、靠得住的“上官婶子”。
后来果果出生手握异种的奇事,也是上官玉莹作为最亲近的友人之一,帮着林家巧妙遮掩,将那“神异”悄然转化为村民们口耳相传的“福气”。她是果果来到这个世界的见证者之一,也是林家秘密的守护者。
老姐妹相见,自是分外亲热。二姑奶奶打趣道:“这是抱的啥宝贝?该不是把你家柱子哥私藏的好酒给偷出来了吧?”
上官玉莹笑得见牙不见眼,带着几分难得的娇憨:“可比酒金贵多了!来,都来瞧瞧,闻闻!”她小心翼翼地将陶罐放在院中的石桌上。
众人好奇地围拢过来。罐口一开,一股极其醇厚、咸香诱人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勾得人忍不住深深吸气。
“哎呦!这酱油的成色和香气……可是顶尖的好货!玉莹婶子,你这是把家底掏空去镇上买的?”郑秀娘惊叹道。
“香!香!好吃的!”小果果挤到最前面,小鼻子用力嗅了嗅,给出了她作为“小厨神”的权威鉴定。
上官玉莹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得意道:“连咱小厨神都说好,那准没错!不卖关子了,这是我家柱子哥用你们去年送来的那袋‘金豆’试做的酱油!他当时一看那豆子就说是绝顶的好料,立马决定开一缸试试。这不,昨天刚启封,我今天就紧着给你们送一罐来尝尝鲜!”
跟来的小女儿陈卉生也是个活泼性子,在一旁笑着补充:“嗯,昨晚我们家吃饭,都用这酱油拌饭,碗底都刮干净了!我爷爷要是还在,指定笑得最大声!”
小姑娘一句话,勾起了上官玉莹更多的回忆,她笑着摸摸女儿的头,说:“是啊,我爹他老人家一辈子就琢磨这酱缸里的学问。给孙辈起名都离不开这个。大孙子叫‘麦生’,二孙子叫‘菽生’,”
提及已故的公公婆婆(她始终敬称爹娘),上官玉莹眼眶微微泛红,语气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与感恩,“菽生原本跟柱子哥姓陈,叫陈菽生。可爹娘和柱子哥坚持,让他延续我的姓氏,说要为上官家把香火续上,叫‘上官菽生’。‘菽’就是豆子,‘麦’和‘菽’合一块,就是咱家酱油的根本。爹说,这样,手艺和根脉就都传下去了。”
她拉过小女儿的手,语气愈发温柔:“等到这丫头出生时,爹说,姑娘家不一样,日子以后得像花儿一样,得好好的,所以就给她起名叫‘卉生’。我爹看着粗拉,心里头装着最实在的念想。”
这番话说得众人感慨不已。林守英叹道:“大义叔是真正通透的明白人,仁义,心里有大道!”郑秀娘和张青樱等人也连连点头,对陈大义老人的远见和厚道钦佩不已。
正说着,老族长林守业和李货郎也巡村回来了,闻声过来:“啥好东西啊,这么香?”
“林大哥,李大哥,你们回来的正好!快来看看,这是柱子哥用咱村的豆子酿的酱油!”上官玉莹忙招呼道。
两位老人凑近一看一闻,脸上顿时露出惊异之色。那酱油色泽红褐透亮,香气浓郁醇正,绝非市面寻常货色可比。
“这……这真是大柱做出来的?”林守业激动不已,猛地想起什么,感慨道:“这要是大义叔还在,看到这用咱村好豆子酿出的顶级酱油,不知道该多高兴啊!”
上官玉莹眼眶微微泛红,语气也充满怀念与感恩:“是啊,爹娘要是能看到,不知得多欢喜。”陈大义老爷子一手做酱油的好手艺,对食材极为挑剔,若见如此良材美酱,定然欣慰。
就在这时,一个憨厚沉稳的男声响起:“都在呢?”只见陈大柱笑着走了进来,很自然地站到了妻子身边。他是来接娘俩回家的,这份不经意的体贴,正是他们夫妻恩爱的日常。
陈大柱不仅对妻子好,治家也极有原则。他对两个儿子说过:“媳妇你们自己中意就好,但娶进门要是跟你娘处不来,让你娘受委屈,那就别住一块儿。我这辈子是不会让你娘受委屈的,把你们养大,还要受你们媳妇儿的气,那是不能的。”
正是这条看似“偏心”却深明大义的家训,让陈家儿孙都懂得珍惜家庭和睦,娶回的媳妇也都明事理、敬公婆,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是村里有名的“五好家庭”。
林守业目光灼灼地看向他,语气郑重:“大柱啊,这酱油,是好东西!你想没想过,把陈家酱油这招牌,像黄家豆腐、孙氏泡菜那样,正经做起来?村里肯定支持你!”
陈大柱看着石桌上那罐凝聚着自己心血和期望的酱油,又看了看身边笑容满面的妻子和女儿,再望向眼中充满鼓励与期待的老哥哥林守业,心中一股热流涌起。父亲的手艺,平华村的厚土,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结合点。
喜欢团宠囡囡是厨神:我的苹果通古今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团宠囡囡是厨神:我的苹果通古今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