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汉江平原,像是被上天打翻了水罐。连续十几天,大暴雨如疯狂的猛兽般肆虐,天河仿佛决堤,汉江流域瞬间被卷入特大洪峰的狂暴之中。汹涌暴溢的江水,恰似脱缰的野马,奔腾着、嘶吼着冲向平原地带的樊城。
转瞬间,樊城周边化为水深五六丈的泽国,于禁所率的部队,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回过神,就遭遇了“七军皆没”的灭顶之灾。无数士兵被滔滔洪水无情吞没,精良的装备、珍贵的物资也在水中飘零,损失殆尽。
长久以来,依据《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这些记载,后世众多学者都认定“水淹七军”不过是《三国演义》小说家的虚构。
在他们眼中,这场战役的胜利,关羽仿佛没费什么真刀真枪的力气,全是靠老天爷赏脸,是一场纯粹的“天时之战”,而非关羽军事才能的彰显。
《三国演义》里对关羽指挥若定、巧妙利用水势的刻画,只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罢了。
可要是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三国演义》的相关回目,就会惊喜地发现,其实《三国演义》的作者对这场战役的还原,或许比《三国志》中的记录更贴近历史的真实面貌。
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得先瞧瞧一个有趣的矛盾之处。
在《三国志》里,当《魏书》和《蜀书》都异口同声说“七军皆没”时,《吴书》却着重强调关羽在击败于禁、庞德所率部队后,抓获了多达数万的俘虏。《吕蒙传》记载:“羽尽擒(于)禁等人马数万”;
《吴主传》更明确写道:“羽以舟兵尽虏(于)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逻辑疑问:如果真的“七军皆没”,士兵们要么被洪水淹死,要么被冲走,又怎会有多达数万甚至三万的俘虏呢?这显然说不通。
由此推测,“七军皆没”或许并非于禁的部队完全被洪水摧毁,而是在洪水的冲击下,部队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与困境,失去了有效的作战能力。
而关羽,显然并非只是坐享其成。他很可能提前洞察到了汉江可能出现的洪灾迹象,毕竟他长期驻守荆州,对当地的水文、气候规律有着相当深刻的了解。
于是,他积极地做着准备,调配足够的水军力量,对部队的部署、作战计划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
当洪水袭来,于禁的部队陷入混乱,关羽便率领军队,尤其是水军,趁势发动攻击,从而将陷入困境的曹军大量俘获。
从这个角度看,《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事先准备战船,仔细观察水势,然后在洪水到来时,指挥水军发起进攻,进而取得“水淹七军”大胜的情节,并非完全是虚构。
它更合理地解释了为何会有大量曹军被俘,也更能体现出关羽的军事智慧和指挥才能,而不是单纯依靠不可控的自然因素。所以,或许《三国演义》对“水淹七军”的还原,更能揭示这场战役的真实情况,即它是关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结合自身军事部署,所取得的一场精彩胜利。
基于这样的分析,“水淹七军”的大致过程应该是:
关羽及其军中幕僚,凭借长期生活在荆州地区所积累的历年气候数据,以及对当地云层、湿度等气象特征变化的敏锐观察,大致预测出樊城周边将有大规模的降雨。
于是,他们隐秘而迅速地调整了地面部队和汉江舰队的部署位置。
十余天的大雨过后,天空仿佛被洗过一般,可大地上却已是一片泽国。关羽麾下水师如同蛰伏已久的蛟龙,突然由汉江突入已然积水的内陆,直扑敌军的营垒。
于禁麾下号称精锐的“七军”,本就在连日大雨中被折磨得狼狈不堪。
士兵们浑身湿透,盔甲沉重,武器也因潮湿而变得滞涩。当关羽的大型战舰如同巨兽般突然出现在面前时,他们只能束手就擒。
少数如庞德般骁勇善战之辈,或奋力登上堤坝,或勉强驾驭小舟试图抵抗,可在关羽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水军面前,不过是螳臂当车。
最终,随着于禁率部投降、庞德力战被擒,整个指挥系统彻底瘫痪的“七军”,也只能无奈地放下了武器。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初于禁的老朋友昌豨投降曹军时,诸将都认为应该把昌豨送往曹操处。于禁却斥责诸将:
“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
下令将昌豨处死,可如今,于禁自己却投降了关羽。典型的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而关羽倒是想劝降庞德,对他说:
“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庞德却反骂道:“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最终,庞德被关羽所杀。
消息传到正从长安赶回洛阳的曹操耳中,这位历经无数风雨的枭雄,只是无奈地哀叹道: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可形势的发展容不得曹操继续长吁短叹,他必须迅速调集新的援军赶赴襄、樊战场,以解燃眉之急。
曹操首先想到的,是驻守其魏王封地邺城的曹氏直属部队。这支部队是曹操的核心力量之一,战斗力强悍。然而,最为善战的次子曹彰被他留在了长安,长子曹丕身为魏王世子,需要坐镇后方,稳定大局。
思来想去,曹操最终选择任命三子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准备由他率军救援樊城。
可命运似乎又和曹操开了个玩笑。当任命抵达邺城时,曹植却因喝得酩酊大醉,无法领命。曹操得知后,倍感失望。无奈之下,他只能从关中调集殷署、赵俨所部,让他们经武关直趋宛城,与驻守当地的徐晃所部会合。
然而,徐晃所部大多是未经战阵的新兵,缺乏实战经验,战斗力堪忧。殷署、赵俨麾下又掺杂了很多马超、韩遂的旧部,这些旧部在此前出兵汉中时就发生过哗变,忠诚度难以保证。
因此,曹操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起对樊城的有效支援。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关羽“水淹七军”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中原各地为之震动。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临阵倒戈,投向了关羽;陆浑地区又出现了孙狼领导的起义军,响应关羽的行动。
一时间,整个豫州地区的形势可谓岌岌可危,曹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